分享

珍贵老照片里的谷香村,青岛最早的专业面馆

 青岛城市记忆 2021-10-14

潍县路谷香村老店老照片

前日偶然在微信群内看到青岛老明信片收藏家王学纲先生转发的一张老照片,颇感欣喜。这就是老青岛几乎家喻户晓的谷香村面馆建店初时的影像。位于潍县路上的老店旧影,也是城市记忆中的珍贵一页。


与王学纲先生交流这张老照片的历史背景,他还对比附上了一幅近影,风雨沧桑已近百年,原来这座老店的旧址竟然还在。
提起谷香村面馆,老青岛就会想起它的招牌排骨面,想必也会勾起许多人的童年往事与美好回忆。

上世纪三十年代,青岛作为中国当时的“一线城市”,城市各项发展迅速,餐饮业更是聚集了全国各种菜系与多国风情的餐馆饭店。其间还评出诸如顺兴楼、亚东饭店、聚福楼、春和楼等十一家一等莱馆。除了这些档次较高的餐饮名店之外,当年也有几家规模较小的饭店,因为“货真价实、口味独特”,而很快发展起来。有的名传至今,一直不衰,“谷香村”就是其中一家。

 

一些文档资料介绍谷香村的历史,说上世纪20年代在中山路20号开店,这其实是不对的。谷香村最初就是开设在潍县路,是源自上海附近的一个南方人来青岛开的一家带有家族性质的小饭店,初时店内只有四张桌子,里外两间小屋,内间是厨房,外面是吃饭的地方。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谷香村饭庄(源自青岛档案信息网),之前有文史学者评论指正,此张图片非谷香村饭店,有待考证。

马含芳老师在《谷香村》一文中有过这样的描述:

小店经营两大品种:一种是面,大肉面、排骨面、熏鱼面、红烧牛肉面、鸡杂面、阳春面。一律是“手擀面”,吃起来十分滑溜、顺口,在当时的老青岛人眼里,这就是岛城最好吃的面。当年的鸡杂面实为精品(现已失传),它是用一只活公鸡的全副鸡杂,鲜炒浇在面上的。

另一品种是:南式的甜咸小烧饼,又称“蟹壳黄”,饼面上有一层芝麻,是“吊炉烧饼”,吃在口里香有特色。一进店门就会清香扑鼻,引人食欲。而且是真正的物美价廉,吃一顿饭,花钱不多且很实惠。所以“谷香村”的生意兴隆,每到“饭时”便座无虚席,常常是桌前坐著食客用餐,而背后站著客人等候挨号就餐。小店的名气实不亚于当年岛城的三大餐饮酒楼:聚福楼、顺兴楼、春和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文革期间,造反派在“公私合营谷香村饭店”前张贴大字报和呼喊口号,勒令饭店改名。(源自青岛档案信息网)
建国后,谷香村饭店的老东家不久去世,原有的两位店员也被调到了相邻不远的“馅饼粥”饭店。随着公私合营的开始,谷香村从原店址迁到了中山路32号扩大营业,这里原是一家美国人开办的西餐馆“吉美饭店”。1937年,长篇纪实《西行漫记》的作者,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夫妇来青岛时就住在了这里。

谷香村在中山路扩店后,排骨面、熏鱼面、大虾面等招牌品种一直经营到改革开放初期,几十年里,谷香村长盛不衰,书写了青岛餐饮小吃的一段传奇佳话。


  

中山路改造拆迁前的这座红房子,卡吉亚和静安鸿翔服装店所占这两处门洞就是当年迁到中山路的谷香村店址。(李世俊摄)

拆迁前的谷香村中山路老店

1996年中山路改造,谷香村又搬进了保定路12号。同年,青岛推出了首届十大地方特色小吃评选活动,青岛市财贸委员会和青岛市饭店和烹饪协会通过推荐考评和读者投票,通过青岛晚报向市民推荐了十家特色餐馆的十个特色小吃。谷香村排骨面被评为“青岛首届十大特色小吃”之一,随后又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这期间应该是谷香村最为辉煌的时候。


1998年10月,谷香村改制由个人承包,与青岛大包一样,谷香村的扩张之路也非常顺利,都想要趁着“青岛首届十大特色小吃”这股热潮“分一杯羹”,加盟店也迅速增加,很快增加到了22家分店,其中4家是自营,其他均为加盟店。但急速扩张却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历经传统的谷香村和面要用鸡蛋,需经过十几遍压面工序,成本比普通面条高。后来,一些急功近利的店主为了早赚钱,就开始用市场买来的面条或是挂面代替。老谷香村的面在青岛红火的一大原因,面是现场手工制作的,面条嚼着筋道,机器压制的肯定不行。质量不能保证,老客户与回头客也越来越少。作为谷香村的总部也未能及时跟上管理,原料关、质量关没能控制住,谷香村排骨面也失去了原来的口味。各店铺开始出现剧烈萎缩,很多加盟店相继转行。

到了2002年,由于经营不善,分店陆续关停。2004年4月,位于东海一路9号的谷香村排骨面馆悄然换了牌子,改名“到家常川菜馆”,“谷香村”几乎完全淡出了青岛市场,经历了八十载的老字号在一片叹息中匿迹于岛城。



老谷香村的主管单位是青岛饮食服务公司,也是青岛饭店集团公司的前身,他们对谷香村的“复活”也是酝酿已久。2004年3月,青岛饭店集团出资一千多万元参股“回购”谷香村,并租下了河南路78号面积近五千平方米的网点。新“谷香村饭店”集餐饮、住宿、娱乐等为一体,一楼五百多平方米的大厅被作为“面馆”。

2010年崂山区秦岭路18号(丽达商场二层)分店开业。



“谷香村饭店最拿手的是排骨面和熏鱼面,面是手擀的,掺了绿豆粉,咬起来劲劲道道、爽爽滑滑……”提起上世纪的谷香村饭店,一些“老青岛”仍能动情地回忆起点滴细节。

相比较公众号介绍的其他几家当年的饭店餐馆,作为二十五年前青岛首批特色小吃之一的谷香村无疑也算是比较幸运的,也希望这份历经百年的特色小吃能够继续更好的传承下去。

曾经的岛城餐饮名店,见证了岛城餐饮文化及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随着流逝的岁月,再去探寻那些深埋于历史中的老商号。她们一度成为了岛城的标志,书写了一段段历史的传奇故事。不管她们现在仍在续写辉煌,抑或是早已消失,都是青岛城市发展中的一段难忘记忆。

本组图文文字部分参考源自马含芳《谷香村》、青岛档案信息网、青岛新闻网等。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重新编辑整理并添加图片发布,同时感谢王学纲先生的图片提供。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