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宗信 | 我的农民情结

 时光捡漏 2021-10-14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就业以后,我的穿衣戴帽、说话方式、处事行为,同事朋友一直在建议我改进,尽管我离开老家凤翔“吃皇粮”已经42年了,把老家的责任田交由他人耕种,再也没有做过农活也17年了,可我一直也没有改进跟上来。我当过2年挣工分的农民,干过又脏又累泥里水里的农活,挣过烈日酷暑雨雪风霜里的工分,也当过几天教师,到现在我的思想深处其实还是个农民,满骨子的“农民意识”。

我们单位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的主业是农业灌溉,每年周而复始的开展着冬春夏秋灌溉,不误农时是我下意识的思想。每到春节过后,我就惦记着应该给麦田除草灌溉了。到了6月初前后,我就担心下雨。1983年的麦收时节,雨沥沥拉拉的下个不停,麦粒在美穗上发芽了,收获碾打后的小麦面吃起来甜甜的、黏黏的、没劲道。当时小麦的收购价是1毛6、7,但芽麦收购价格只有9分、1毛。多少年了,在这“龙口夺食”的档口,如果有谁说盼望下雨取凉,我就会生气,就好像犯了我的忌讳一样。每到9月下旬,我还是担心下雨。一旦下雨,玉米也会在玉米棒上发芽。就是雨后收获,挖倒的玉米杆,根就是一个大泥块,重又费劲。把玉米棒掰下来,装上架子车运回家;把绿绿的、沉沉的玉米杆搬到架子车上再运到地头,车轮子碾出的沟越来越深,人也越来越费力!特别是1975年秋季100多天的连阴雨,人和牛都披着塑料布,收获、播种。没有这种经历的人,你也能想象出是如何的艰辛。每到11月立冬前后,我就想起应该堆土、冬苫、冬灌,想起冬闲季节农村里的热闹景象......

而今,农村的户口薄上没有了我的名字,农业的田畴里没有了我的口粮地,但我的头脑里始终有着“农民意识”,情感上依然是农村人,骨子里还是个农民。每当季节交替、时令变换,我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关注着天气变化,在心里默默祈祷上苍赐予风调雨顺。假若果真如此,我就会在这个季节激动不已,欣喜若狂;如遇有不利的天气,我的心头就会阴云密布,很难轻松,天气的变化经常主宰着我的心情。——因为我亲身体验过农民、亲眼目睹过农村,深知农民“一颗粮食一滴汗”的艰辛和不易!到现在每餐饭后我都要把碗碟舔舔涮涮干净。

我承认,由于农民艰苦的劳作环境,世世代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其身上凝固着封闭、落后、保守,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固执,或甚顽固。农民不爱干净不讲究卫生、只管冷暖不讲究穿戴,是因为他们没有精力讲究这些:每天风吹日晒,所以他们的皮肤是黝黑粗糙的;干的活最苦最累,所以他们身上会发出一股股汗臭味;每天和泥土打交道,再考究的衣服一上身立马就会失去本来的颜色。千百年来,就是这些一身土一身泥、散发着汗臭味的农民创造了这个社会最原始的财富,用世代的辛劳完成了人类社会发展转型的积累。他们的大多数具有善良、大度、宽容的好品质,他们同情弱者、乐善好施、互助互利,具有自食其力、吃苦耐劳、克勤克俭的精神,有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每个朝代、每个时期总是能够帮助国家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大灾年。而对生活的坎坎坷坷,他们一声长叹,几盅闷酒,半袋老烟,挺起脊梁独自承担,把苦难的日子写进超负荷、超强度的劳作中……在中国这个拥有广大领土领海、散布于九州八荒各个角落,这个伴随中国五千年历史、在黄土地上摸爬滚打却养育着芸芸众生的群体,无论是曾经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好汉盗贼痞子阿飞,还是今天的达官白领、显贵土豪,谁也不能无视这个群体,谁也不能疏离这个阶层,谁也不能割舍与这个角色千丝万缕。追根溯源,凡是中国人,谁的血管里还没有流淌一点农民的热血?!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农民也在改变。现在的农村,不少人口已经离开农村走进城市走进现代,也有不少人成为企业家、文化人,但他们身上仍然保留着农民做人实在、率真、淳朴、不张扬的个性,也还有一小半人仍然留守在农村。当今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没有全体农民的脱贫小康,没有农村真正的富强起来,就没有中国真正的强大!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党中央提出要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主张的原因所在。

END
版权归“时光捡漏”所有
作者简介

吴宗信,凤翔县上郭店人,1960年5月生,1978年考学离开家乡参加工作,现就职于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