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述历史 | “万元户”到“企业家”—郭金洪

 富春少年 2021-10-14

“万元户”到“企业家”—郭金洪

富阳区档案学会"口述历史"专访系列第五期

作者:林姝贝

郭金洪近照

郭金洪富阳区新登镇长垅村人,出身于1955年,孩提时刚好遇上了国家三年自然灾害,老实巴交的父亲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也无法解决一家六口人的温饱。小学还没有毕业又赶上了文化大革命,读书无望。作为家中长子的他,小小年纪开始帮助父亲干农活,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国家百废待兴,农村经济政策有了放松的迹象。当时村里有一批脑子比较灵活的人开始在农闲时去城里做副业,所得的一部分收入缴给生产队折合成工分,生产队再按工分给个人分配粮食及其它物资,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郭金洪深知家有万财,不如簿技在身的道理。拜师学会了泥水活,成为了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他经常利用农闲时间, 到镇上去打些零工, 既增加了收入也开阔了眼界,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逐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广大农村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向个体经济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使不少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谋求农村外的生存之道。郭金洪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成为了当时远近闻名的“万元户”。1984年郭金洪参加了富阳县召开的全县第一次“万元户”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无疑给在徘徊中前行的人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成为“万元户”以后,郭金洪心中也是有担心的,他认为政策的变化由国家决定,公民既要抓住国家的机遇,又要听党话,跟党走,这样一定不会偏离方向。

资料照片

1985年,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给当时农村思想新、胆子大、能力强的能人们解下了“金箍罩”,郭金洪深刻领会到了此话的涵义,从自己熟悉的建筑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摸着石子过河。他从个体企业起步,逐步走上正轨后,为了进一步发展,承接更大工程,他将个体企业挂靠到集体企业名下,将营业执照、资格证书全部划归集体所有,给企业戴上了“红帽子”。1986年,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国家鼓励私营企业发展,郭金洪开始尝试着独立承包工程,从学徒到个体户,从个体户到集体企业负责人,再从集体企业负责人到建筑公司老总,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也完成了财富的积累。

资料照片

在采访过程中郭金洪反复提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他的人生,而邓小平提出的“先富带后富”则打消了他的顾虑。

1987年,郭金洪发展的劲头更足,企业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逐步挤身成为新登建筑行业的老大。当时郭金洪参与了新登百货大楼、农业银行、区政府集体福利房等重大工程建设。1992年从施工、建筑到装潢、房地产开发,逐渐形成一整条产业链,他所承包的工程占当时新登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五十。2002年,富政【2002】24号,关于富阳市鼓励扶持高层建筑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郭金洪参与建造了富阳第一大高层——春城大厦的建设,大楼坐落在孙权路上,设有空中花园,气势恢宏,成为了富阳标志性的建筑,也成为了一代富阳人记忆。这些重大工程的推进给了他很大的成就感。早在二十多岁时,他就确立了自己远大的人生目标,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人,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天道酬勤,凭着这份执着,农民的孩子郭金洪, 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企业发展的过程是不断转型的过程,国家政策、市场反应、老百姓的需求要企业不断地去适应、去调整、去磨合。郭金洪每年都会研究企业的发展状况,不断完善决策步骤,优化决策能力。他善于站在需求者角度去投资项目,站在经营者角度去做项目投资。2009年,面对管理和经营不匹配的状况,郭金洪及时将整个产业链分成建筑施工和商品房开发两大块,目前郭金洪和小儿子主要负责商品房开发,大儿子负责建筑施工。郭总说“企业为家族服务,则企业危险;家族为企业服务,则能持续发展。”2010年,郭金洪同时投资了三个房产项目,在很长一段时间有着庞大的资金支出,资金链一度存在断裂的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他和家人及全体员工精诚团结,互相鼓励, 群策群力,最终顺利完成了所有项目的建设。这个过程不仅自己得到了考验,准备接班的孩子们也得到了历练。

操劳了一辈子的郭金洪本可以坐享清福,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依然在公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项目的投资研判。他计划在近年逐渐隐退,用余力去配合孩子们的工作。他对两个儿子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在最好的青春年华好好奋斗。目前二个孩子已能独当一面,在商品房基本饱和的前提下,他把目光转移到了仓储基地的建设 。

郭金洪为人低调、稳重,很有社会责任感。虽然年少时就离开了农村,去城里打拼,但郭金洪一直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由衷地希望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能带着村民共同致富。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支撑,只要有劳动力需求,他首先考虑的总是本村村民,这一传统至今还在延续。他认为是这片土地的滋养才让他有了今天的成绩。作为乡贤代表,村里有困难时,他总能带头捐款捐物,毫不吝啬。遇到村里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他总能建言献策,帮助村里去克服难关。

2017年,郭金洪又产生了让员工参与企业投资的念头。公司的每个项目都欢迎所有员工利用身边的资源参与投资,员工依托公司的平台获得信息,利用自身的实力投资项目。广大员工对公司的创新举措非常赞同,积极参与,不仅提高了个人总收入,也极大地提升了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郭金洪总是说:我人生中最大的财富就是我优秀的员工,我需要他们去发挥更大作用。”

郭金洪爱家乡、爱员工、信任员工这一朴素的理念与当下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足见其担当和胸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