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甲“三叉戟”

 FTV足球频道 2021-10-14

在足球场上,经常会有人提到“进攻三叉戟”,萨拉赫+马内+菲尔米诺,梅西+内马尔+苏亚雷斯,舍甫琴科+因扎吉+卡卡,哪一个“三叉戟”不是以默契的配合,凌厉的攻势,让进球变成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呼和浩特的校园足球领域也有一个“三叉戟”,他们并不是摧城拔寨的球员,而是三位六旬老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们究竟是谁,又在校园足球方面做了些什么?

 追逐梦想的青葱岁月 

在呼和浩特实验中学足球队的教练团队中,有三位六旬老汉,这个年龄组合的教练团队,可能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虽然都已泛起白发,但是提起他们的当年,内蒙古足球圈里的人都充满着敬意。

张学军,1964年出生,属龙的,是三个人中最年轻的一个,也是实验中学足球队的总教练。老张1979年进入内蒙古足球队,1982年被选入中国青年足球队,1983年入选国奥队。代表中国青年队参加过“泰王杯”、“南华杯”,代表国奥队参加过“尼赫鲁金杯赛”,是一名响当当的国脚。

国奥队时期的张学军

马伟,1963年出生,属兔的,是实验中学初中队的主教练。老马从小喜欢足球,在业余体校接受启蒙训练,参加过市级、自治区级和全国各类学生足球赛,从校园一路踢进了内蒙古足球队。代表内蒙古参加了全国青年联赛、乙级联赛。

年轻时的马伟(图右)

孙卫星,1957年出生,属鸡的,是三个人中最年长的一个,现在是实验中学足球队的守门员教练。老孙1975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足球队,获得过全军四项球类运动会的冠军和中国足球乙级联赛的冠军。参加过对布隆迪国家队,苏丹国家队,朝鲜人民军足球队的比赛。后来,老孙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学习,上世纪90年代以团级干部身份转业。

年轻时候的孙卫星

略带无奈的退役时光

再灿烂的青春也总会散场,褪色的容颜,发福的身体,满身的伤病,让他们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征战沙场。可是有些热爱是一辈子的事情,就像足球,早就融进了他们的血液里,没有足球生命就失去了意义。退役后,他们都没有离开足球,先后开始在教练岗位上试水。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条件,随着内蒙古三大球运动队被砍掉,足球事业进入低谷,执教球队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看不见未来的事儿。即便是这样,他们以足球人特有的倔犟,凭着满腔热血固执的坚持在那个年代。老张先后执教过内蒙古现代稀土足校,呼和浩特津蒙足校,呼和浩特博力足校,一路坎坷,苦中作乐。老马执教过内蒙古第二毛纺厂女足,率队参加了全国女子足球联赛。老孙的教练生涯更早,没退役的时候就兼职守门员教练了,大名鼎鼎的国门高红,就曾跟随过老孙训练。1993年,呼和浩特蒙古族学校女足勇夺世界中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冠军时,老孙正是那支队伍的守门员教练。

2014年,内蒙古被列为全国足球改革试点省级单位,足球发展进入正轨。断档三十年,从零起步的内蒙古足球面临很多困难,其中教练人才匮乏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张学军、马伟、孙卫星这样有专业素质和丰富经验的教练,成为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随后的几年里,他们活跃在平行的轨迹上,偶尔联络,却从未真正相聚在一起。2018年,呼和浩特实验中学求贤若渴,希望找到一个优秀的团队,打造一支在内蒙古打得响的校园足球队。此时内蒙古无疆足球俱乐部勇敢的接下了这个重任,俱乐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老张,老张又很快联系了老马和老孙。仨人相视一笑:“爷们还没老,还能教孩子们踢球呢!”

信仰路上的一拍即合

三个人有太多的相同点,都做过守门员,都有在内蒙古足球队踢球的经历,都接受过全国大赛的洗礼,都有着对足球和家乡的热爱。可要打造一支出色的球队,仅仅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现实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和明确的分工。2018年12月3日,老哥仨正式落位,老张领着学生李辉带高中队,同时负责球队的所有事务性工作。老马带初中队,老孙带守门员。

最让老张头疼的不是训练,而是管理。几十个青春懵懂,荷尔蒙分泌过剩的半大小伙儿聚在一起,可不是那么好管理的。就说收手机这件事,有的队员“欺负”老同志不熟悉电子产品,拿假手机糊弄老张。冬训期间有的队员最多带了四部手机,缴获一部,还有存货。检查宿舍的时候,队员把手机用绳子吊在窗外。老张抱着你就算藏在厕所坑里也给你搜出来的决心,和队员们玩儿起来猫捉老鼠的游戏。冬训是每年体能储备的关键阶段,作为球类项目,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是没法正常进行训练的,但是去南方又面临着经费紧张的困难。买不起机票,三把老骨头带着全队坐硬板儿从呼和浩特往北海扛。为了让队员们吃得好,睡得香,训练有质量,老张一分钱一分钱的算,和冬训基地搞价,盯着厨子做饭,去批发市场买水果,各处联系比赛,人高马大的老张细致起来,很多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女人都赶不上。

张学军在场边观战

老马是个大嗓门儿,在训练场可以无死角的听见他的声音,他不停的呼喊着队员的名字甚至外号:“猴子,怎么防的?”“猩猩,能不能早点传?”“大圣,哪儿人多你往哪儿带是不是?”不经意的时候,会让人觉得老马在带着一群灵长类动物训练。老马爱喝点儿,不仅是给疲劳一天的老胳膊老腿儿一个放松的理由,也是在给自己找点心灵慰籍。老马有时候也会和老哥们儿为训练探讨到急赤白脸,有时也会骂队员不争气,偶尔爆两句粗口。但都是没有一壶小酒治愈不了的心病,一觉醒来,还是朝阳明媚,涛声依旧。

马伟在布置战术

老孙爱才如命,见到一个好苗子就两眼放光。来到实验中学,培养出的卢昊亮被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录取,石磊和刘家硕早早被呼和浩特第二中学选中,陈杰去了呼和浩特第十四中学,虽然心中万千舍不得,但是看着弟子们去了很好的高中,老孙心里还是美滋滋的。老孙还是“孙大夫”,每当队员们出现伤病,都是他第一时间诊断。封闭集训的时候,每天找他理疗的孩子排到深夜,老孙变戏法似的拿出各类“神奇配方”,并乐此不疲。一个学名叫“红外线治疗仪”俗称“烤灯”的玩意儿,配合着老孙的双手,治疗着伤病,也照亮了队员们的心。老孙更是“孙教授”,对于每堂训练课的内容和效果都会阐述得非常清楚,对于队员出现的各种生理反应也都能做出专业解释。久而久之,他的弟子们也知道了什么叫“离心收缩”,什么是“最大阀值”。虽然还是一知半解,但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师父有多牛掰。

孙卫星在指导队员训练

仍然奔跑在逐梦的路上

有人说他们老了,训练方法老,管理手段老,说他们是“骨灰级”教练团队。老哥仨再度相视一笑,嘴角一撇:“不如放屁!”经过三年的努力,队员们的成绩越来越好了,在“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主席杯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初中组总决赛中,实验中学足球队以全胜战绩夺得冠军,创造了学校参加校园足球赛事以来的历史最佳成绩。

夺冠的时候,老哥仨居然没喝酒庆祝,他们微笑着离开校园,走在各自回家的路上。他们也许在回味三年来的点点滴滴,可能在独自享受着自己的成就,或者回家和老伴儿吹嘘一下自己的老当益壮。这也许就是这个年龄的人特有的沉淀吧!他们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过自然灾害,受过穷挨过饿;经历过文革动荡,缺乏安全感,心怀紧迫感;进过专业队,在体工队度过了自己激情燃烧的岁月;赶上过企业转制,成为了最早一批被买断工龄的人;自主创业,日子过的还都算舒心惬意。他们本来可以陪老伴儿逛逛早市,陪儿孙遛遛公园,约三五好友搓个麻将,可是老哥仨却偏偏选择了在球场上风吹日晒,就这一点,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

今年开学,又一批新队员入校,老张每天早早来到学校,落实各类比赛的报名,看看有谁的头发超出标准了,放学后回没回家,有没有找对象。中午食堂对付一口,办公室折叠床上窝一会儿,整个一个90后上班族的节奏。老张说:“比队员的爹妈操心都多。”老马每天还是要喝点,但是酒量明显不如话量了,挂在嘴边的还是他队里的“虫虫和牛牛”,不知道他们啥时候才能到和师父喝一壶的年纪。老孙训练前的热身花样很多,不论是抢圈还是篮球3V3,老孙依然是技术最好的一个。他挺陶醉这个过程,其实不是为了炫技,而是要做个榜样!

马伟(13号)在比赛中

原内蒙古足球队合影  前排左6为张学军

军体院毕业合影  后排右4为孙卫星

夜晚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就像人这一辈子,年轻的时候总是觉得日子慢,变着法地消磨时间,但某天猛一抬头,发现自己已不再年轻,曾经浪费掉的那些过往,其实才是最好的时光。

    ——《三叉戟》吕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