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禹治水的真相找到了?从三门峡水库蓄水的...

 渐华 2021-10-14
大禹治水的真相找到了?从三门峡水库蓄水的海拔高度分析,山西运城永济市和盐湖区上古时期都是大湖,大禹治水,凿开陕县黄河上的砥柱山,形成了三门泄洪,治水成功极有可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昨天发的微头条讲到山西运城盆地上古时期极有可能是大湖,今天真知堂继续考证,发现这种可能性非常大。@头条国风
特别是运城市的永济市和盐城区,在尧舜时期极有可能是一个大湖,面积相当于鄱阳湖或鄱阳湖的1.5倍,最大可能达到6000平方公里,是河南小浪底水库(220平方公里)面积的30倍。

这个说法的根据何在呢?就来自河南三门峡水库。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三门峡 水库的一些情况。
一,三门峡水库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1958年11月,开始黄河截流。1961年,大坝建成,高度353米,蓄水位350米。
但建成后不久,就出现了泥沙淤积现象。一年半时间,造成了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河床提升4.5米。陕西省在1962年召开的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让三门峡坝前水位降到315米以下, 也就是按照蓄水之前的高度让黄河按照原来没有大坝的时候的方式流淌。

1973年12月,两次改建后的三门峡大坝,当前水位为315米时,泄洪量终于由6000立方米/秒增至9060立方米/秒,身上满是孔洞,外加旁边还有两条导管的三门峡大坝的泄流排沙能力问题,算是暂时解决了。
二,三门峡水库正常水位在315米海拔左右。如果按照当初设计的高度蓄水,达到350米高的话,运城盆地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看看#山西#运城地区的海拔高度。

黄河风陵渡口;海拔高度(下同)339米。
运城市永济市(风陵渡边)海拔346米。
解州,345米。
运城盐湖,320米。
芮城最低海拔316米。
河南三门峡黄河公园海拔399米,是三门峡市最低的地方。

三,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下面的情况:
1.黄河三门峡段水面高度315米为三门峡大坝没有修建之前的正常水面高度。此时三门峡对面的运城市芮城县陌南镇(316米)随时被淹。
2.黄河风陵渡口海拔高度339米,旁边的永济市海拔仅有346米,关羽的故乡解(读海)州345米,运城盐湖仅有320米,也就是说黄河涨7米,整个永济市和运城市城区盐湖区,解州都被黄河水淹了。
3.如果三门峡水库蓄水高度达到350米,永济市黄河沿岸不砌起高坝的话,那么运城市海拔最低的永济和盐湖区都会成为一个大湖。永济水深14米,盐湖区水深30米以上。
从上面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四,上古传说大禹凿开了黄河中的石头山,形成了人鬼神三门和砥柱山,这事可能是真的。运城盆地的永济市和盐湖区当时极有可能是一个大湖。@头条国风
1.底柱山,亦曰三门山,在河南陕县的黄河中。《晏子春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河至于底柱。”
《水经注》曰: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底柱。
《元和志》曰:禹凿底柱,二石见于水中,若柱然。河水至此,分为三派,流出其间,故亦谓之三门。《陕志》:三门,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
五.大禹时期有没有金属工具?能不能凿开大山?
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首先,山西临汾陶寺中期遗址就发现了青铜器。其时代大致相当于帝尧时期。所以尧舜禹时期确实有青铜工具。
其次,上古开山,用的是火烧然后水激的方法,虽然笨,但确实可以开山。
第三,上古时期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枯水季节坚持不懈地在石头山上开凿火烧,经过十三年努力,凿开三门山不是没有可能的。
第四,昨天众多运城网友指出,运城地区有20多米深的细沙还有贝壳一类,说明此地确实是黄河沉积的泥沙,也就是运城盐湖区为上古大湖的证据。
第五,运城闻喜县上古还有董泽。闻喜县的最低海拔高度为461米,在南宋村。《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董父,实甚好龙。。。龙多归之,乃擅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舜赐之姓曰 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晋杜预注:“闻喜东北有董池陂,是鬷川,即 董泽,舜所封董父之国也。”说明上古尧舜时期,闻喜有大湖。
六。综上所述,假如,我是说假如,大禹凿开砥柱山,形成了三门这事是真的,那么上古时期,黄河三门峡段的水位极有可能真在350米以上。高于现在(315米)35米。
则运城市永济市(346米)盐湖区(320米)这两大块就真是一个大湖。
大禹凿开#河南#砥柱山后,运城湖水被放干,于是形成了今天的运城盆地,其上游的临汾盆地也就不会再受到洪水的威胁了,帝尧都城陶寺再无水患之忧,大禹治水成功。盐湖由于地势过低,则形成了一个水池,也就是今天的七彩盐湖。
图二为黄河小浪底大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