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看淡风云 2021-10-14

导读】1986年,由于铁路建设需要,几家湖北省博物馆强强联手,专家云集,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大型奢华楚墓,虽曾被盗,但值得庆幸的是,这座名为包山的大冢不仅保存完好,而且还出土了近两千件珍贵文物,其中有楚人洞房花烛夜喝交杯酒的鸳鸯杯,以及多件“中国第一”绝世无双的国宝,诸如

▌中国第一漆盒!

▌中国第一龙首杖!

▌中国第一折叠床!

▌中国第一支毛笔!

▌中国第一连环画!

......

那么,请大家跟随我一起,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开启曾经盛极一时的楚国历史,回顾那场惊心动魄、轰动全国的中国考古大发现。包山大冢如封坛千年的老酒,一经开启便香飘四野,惊艳了所有人的目光。

发掘的原因

1986年2月28日,一条北起荆门,南至沙市的荆沙铁路正式动工。按照设计规划,荆沙铁路要从荆门市沙洋县十里铺镇王场村旁经过,这时候,一座形似土包子的小土丘挡在了铁路规划线上,当地人称它为包山。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不大,直径54米,高约6米,几台推土机,一天就能铲平。但是,包山周边的大片区域在荆门乃至整个湖北省考古学者的心目中,可是一块楚文化的圣地。从包山开始,到西南5公里的范围内,这一大片此起彼伏的土丘又称纪山。

纪山不高,也没什么风景,但却是自汉代以后,春秋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楚国都城“郢”所在地,因为地处纪山南边,所以又叫纪南城。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纪山

楚国历史

自公元前689年,强大的楚国迁都纪南城,到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克郢都,楚国就此土崩瓦解,在这漫长的411年岁月中,共有20代楚王,以及孙叔敖、伍子胥、屈原、黄歇等众多楚国精英在这里演绎了无数荡气回肠的传奇。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 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 战国末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出自芈姓。楚国白公胜后裔。唐代许多白氏墓志铭详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孙白公胜。

而从楚国迁都以后,植被丰茂,地势略高的纪山作为风水宝地,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楚国贵族乃至楚王的长眠之地。

新中国成立后,文物保护工作渐入正轨,考古工作者很早就发现,所谓的包山,其实就是一座楚国超级大墓高大的封土堆。同时,在包山左边,从南到北还依次排列着另外4座楚国大墓,而包山毫无疑问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如此庞大的陵墓,一看就非同小可,那么它的主人到底是谁?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被纳入工程建设范围后,包山大冢的抢救性发掘正式启动,荆门市博物馆组建的考古队也迅速组成。野外发掘充满了未知,许多疑问往往要到最后才能找到答案。但是,对于眼前这座宏大的楚国贵族墓葬来说,仅仅勘探阶段就已经显露出它的与众不同。

据当地人说,这座墓以前有人进去过,里面有房子,还有砖。还有人说,这座墓是申包胥的墓葬。

● 哭秦庭:

公元前506年,申包胥的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吴国兵力攻打楚国,攻入郢都后,楚昭王出逃到随。此时,伍子胥为了泄愤,挖掘了楚平王的墓,并拖出其遗骸当众鞭尸,激怒了很多楚人。申包胥仓惶出逃到了山里,痛斥伍子胥的卑劣行径的同时,必须反攻倒算,一雪前耻。为了复国,申包胥便前往秦国求援,一开始秦国并不同意,大失所望的申包胥便在秦国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史称"哭秦庭"。秦哀公亲赋《无衣》招兵买马,发战车五百乘,派遣大夫子满、子虎发兵救楚。吴军因受秦楚两国兵力前后夹击,加之国内内乱而不得不退兵。楚昭王复国后要封赏申包胥,但被惋拒,然后他带着一家老小隐居山林,闲云野鹤,不问时事。从此,申包胥被称为中国忠贤人物的典范,流传至今。

大墓主人难道真的是这位道德楷模吗?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 申包胥:

申包胥(生卒年不详),芈姓,蚡冒氏,名包胥,因封于申邑,故称申包胥,是楚蚡冒(楚厉王)后代,又称王孙包胥,华夏族,今湖北省京山市人, 春秋时期楚国大夫。

三个盗洞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墓葬被盗

▌有人进去过

▌封土下有很多墓砖

难道说墓葬不是楚墓,也不属春秋战国时期,而是处于砖室墓盛行的两汉?

墓葬形制还没有搞清楚,现场又有了一个让人遗憾的发现——队员们发现了三个大小不同的盗洞,最大一个直径竟有三四米。由于年代久远,洞中早已堆满了淤泥。

发现盗洞后不久,大量勘探数据显示,在高大的封土遮蔽下,包山大冢的墓坑呈甲字形,是一个异常巨大的竖穴土坑墓,所谓的墓砖,子虚乌有。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这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大墓,墓坑开口的长、宽都超过了30米,朝向东方延伸而出的墓道,也有19米长,几乎可以肯定,大墓属于楚国贵族所有,而且是考古发掘史上规模最大的楚国墓葬之一。

经过初步计算,人们发现要清理这样一座超级大墓,仅仅需要挖掘的土方就有30万立方米。如果用载重5吨的卡车来运输,需要12万车次。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接下来,困扰着勘探队员的疑问就是大墓早已被盗穿?墓葬中还有没有陪葬品?

通过勘探得知,有一个盗洞深达10米即停止了,而另一个盗洞却一直向墓室延伸而去。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古人事死如事生,出于对祖先的崇敬,人们往往会不惜财力物力人力举行一场盛大的葬礼,于是,随着厚葬之风的盛行,盗墓也愈演愈烈。

眼前超过10米深的盗洞,就是面积最大的那个。难道说考古领域“十墓九空”的魔咒将再次上演?一时间,现场的气氛十分紧张,人们急于想要了解,深邃的墓坑里究竟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封土包裹下的包山大墓,用探铲钻探,想到达墓坑底部的生土层,得深入地下20米。这时候,每打一个钻孔,队员们就要耗费好几个小时。在封土堆上向下打到16米深的时候,探铲正好打在棺室的棺板上,锋利的探铲带上来了一个重要信息——竹席残片。

钻探如此深的深度,钻探队员用的是绳子吊着探铲的方法向下获取墓葬信息。探铲带出的竹席表明,墓葬保存环境应当很好。难道说,盗洞对墓葬的破坏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吗?是不是多虑了?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罕见的“火坑墓”

就在这时,现场突然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故。

当时,一个考古队员打探洞的时候,听到下面轰嗡嗡一声响,随即冒上来一阵烟雾,而当时这个考古队员正在抽烟,烟雾瞬间被点着,烧着了他的眉毛。火焰被迅速扑灭之后,面对这场考古史上从未经历过的现象。人们起初一阵慌乱,可慌乱过后,反应过来的考古队员忽然兴奋起来,这火焰证明地下密封得很好,墓室很多年没有被打开过,有机物在密闭的环境里发酵,因而产生了沼气,并被香烟的火星给点燃了。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难道说,第三个盗洞依然没有打穿椁室?还是说盗洞虽然进入了椁室,但盗墓发生在下葬后不久,盗洞被即时回填,这样就为沼气的生成创造了条件。

在230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对于盗墓贼来说,大墓的封土就像黑夜中燃烧的火把,既醒目,又足够诱惑。直到这一刻,人们心中依旧忐忑,要知道荆沙铁路全线的考古发掘经费绝大部分都会被投入到接下来的发掘中。考古队担心,此次花费了巨资的考古发掘会不会一无所获呢?

随后,综合各种因素,考古队把这座大墓定性为“火坑墓”。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火坑墓”有别于因为地下水位较高,墓葬椁室被地下水侵泡的“水坑墓”。在楚墓中,占了绝大部分的水坑墓,尽管对有机质文物保存有益,但对青铜器等金属器来说则不尽然。

眼前的包山大冢,如果真是十分罕见的“火坑墓”,那它的意义将非同凡响。

规模空前的发掘现场

>>人山人海

1986年6月,包山大冢发掘正式开始,为了清理高大的封土堆,十里铺镇邻近包山的村民几乎都被动员了起来,人们肩挑背杠而且是不要工钱的加入劳动,场面十分壮观。每天动员的民工,高峰时达到上千人。加上围观的上万名群众,发掘现场可谓人山人海。

除了临时动员的劳动力,由于大墓十分罕见,前所未有,陆续抵达现场的技术支持人员也越来越多。起初,是从湖北省博物馆和荆门市博物馆抽调的20多名队员,在现场承担发掘工作。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当大墓的发掘进入墓坑阶段时,又有来自武汉大学以及邻近的荆州博物馆、襄樊博物馆、恩施博物馆、随州博物馆的专业人员近百人赶到现场。到后来开启椁室时,从全国各地陆续赶赴现场的专家学者,达200多人。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神秘的台阶

当封土被清理干净,墓葬开口终于呈现在了发掘现场的工作面上。这时候,人们注意到墓葬开口长34米,宽32米,再加上19米长,10.3米宽的墓道,面积接近了1300平方米。在确定了墓葬开口的范围后,队员们还在包山发现了一个楚墓中最典型,同时也是最高等级的丧葬制度——台阶。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墓葬开口

包山大冢有14级台阶,每层高度近一米,这可不是供人们进出使用的。楚墓形成阶梯的原因,起初是自然条件的制约,但后来很快就成为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其数量有着严格的规定。

相对于北方的黄河流域来说,长江流域土壤比较疏松,直立性差,因此,与同一时期四壁直立,甚至口小底大的中原墓葬不同,大型楚墓只能做成台阶状,口大底小。从地表开始,台阶一级一级往下收缩,直达摆放在坑底的椁室。墓坑越深,台阶也就越多,身份地位自然更高。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北方墓葬

台阶对应着等级,那么14级台阶意味着什么?

早在1978年1月,湖北省考古工作者曾在江陵县发掘了一座楚国大墓,竟管这座名为天星观一号的墓葬体积和深度都略逊于包山大冢,但15级台阶的葬制却十分附合墓主人仅次于楚王和封君的身份。那么,14级台阶的包山大冢又属于何人?真得会是拥有贵族身份的申包胥吗?

继续向下发掘,在清理墓坑中的填土时,除了分层状况,及可能存在的各种包含物,队员们最关注的应该就是那个最深的盗洞。它最终通向了哪里,有没有进入椁室呢?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云雾缭绕的神秘大墓

在清理包山大冢填土的过程中,发掘现场始终笼罩着一层神密的气氛。每天早晨,当考古队员来到发掘现场时,包山大冢总是云雾缭绕,而周围其他地方却没有这种现象,非常神奇而令人费解。

由于此前发生过可燃气体被点燃的情况,人们都认为这种类似雾气的东西是沼气。可是,墓中哪来哪么多的有机物,竟然能产生如此多的沼气?难道说墓坑深处埋葬着大量的殉人?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已经很少采用人殉制度了。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随着墓坑填土的清理持续进行,人们发现,盗洞虽然时粗时细,但却一直向下延伸。但填土清理到距离地表近8米的位置时,盗洞中突然出现了一些青灰色的泥土。这种青色的泥土就是青膏泥,可它一般都是出现在临近椁室的部位。如今在墓坑中部出现青膏泥,极有可能是墓葬被盗穿的信号,现场的气氛陡然变得凝重起来。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一直向下延伸

● 青膏泥:

它是一种秦汉时墓葬中常用的土,质地细腻,粘性大,较湿润,渗水性小,潮湿时呈青灰色,故称青膏泥,晒干后呈白色或青白色,故又称白膏泥。

白膏泥经化验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以及钙、镁、钠、钾等氧化物组成,其粘性大,分子紧密,有很强的防腐效果。

长沙楚墓多用白膏泥,少数秦墓,山东,河南的部分墓葬也使用白膏泥,但并不具有代表性。

令考古队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如果被盗,那又为何会有密封产生的沼气呢?

>>惊现“鬼吹灯”>一副人骨架

从封土上向下挖掘,深度已达15米之多。可能是盗墓者挖掘盗洞时产生了偏差,盗洞垂直向下之后,又开始折向墓道的位置,然后又向着椁室延伸而去,在离椁室1.5米的地方时,盗洞戛然而止了。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随着发掘工作不断向前推进,考古队员发现,这伙盗墓贼在地下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东挖西掘,反复调整方向。因为墓葬实在太大,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无法准确定位椁室的位置。于是,直到最后盗洞终止了,盗墓贼都不知道,盗洞距离墓室其实仅有一墙之隔了。

当现场的考古队员发掘到这个盗洞最底部的时候,令人惊悚的一幕出现了——在盗洞的尽头发现了盗墓工具青铜铲和早已腐朽的麻绳,还有一副人骨架,这显然是古代盗墓者中的一员。

▌青铜铲

▌麻绳

▌一副人骨架

在如此深的地下,曲折狭窄的盗洞更加防碍了空气的流通。直到今天,之所以许多文学作品中盗墓时会出现“鬼吹灯”这样的情节,就是因为古人不知道这是缺氧所起的作用——氧气耗尽,灯自然就熄灭了。

“鬼吹灯”的情节赫然出现在了包山大冢。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但危机时刻,盗洞不仅没有给墓葬带来破坏,还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因为后来的盗墓者看到几个盗洞之后,以为里面的东西肯定被人顺走了,自然就不再打它的主意了。

>>打开椁室>武警站岗

在接近地下10米时,大量青膏泥终于出现,这意味着椁室近在咫尺。排除了盗洞干扰,人们发现包山大冢确实保存的十分完好。

注:青膏泥也是楚墓的特征之一。

位于墓坑底部的包山大冢,椁室长6.32米,宽6.21米,高3.1米,规模十分庞大。在椁室内部,楚人又将这个近123立方米的空间分成了5个分室,这样的做法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息息相关。

等级地位在楚墓中的体现,除了墓坑的台阶外,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椁室分室的数量。小型楚墓椁室大多只有棺室(厢)、边室(厢)和头室(厢)三个空间。而包山大冢则多出了西室和北室。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三个空间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五个空间

在这之前,考古工作者于1978年发掘的天星观1号墓,由于墓主人是地位仅次于楚王的楚国封君,他的椁室内部就被分成了7个空间,这也是整个楚国墓葬发掘史中能够确定的分室最多的墓葬。

那么,包山大冢的主人是谁?五间分室对应的又会是哪个等级呢?考古专家认为这座墓葬主人的身份应属于上大夫一级的官员(部一级)。对墓葬主人身份的推测,更加坚定了考古队员持续发掘包山大冢的信心。

由于大墓封土和墓坑填土的大量清理,耗费了大量精力,当发掘到达椁室面,时间已经进入1987年。得知包山大冢即将开启椁室的消息,越来越多的人赶到了现场。省长、厅长都来了,住在了十里铺镇,坐等大墓椁室开启。

同时为了安全,还调来了一个排的武警战士,荷枪实弹值守,严正以待。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人们迫不及待,想要目睹2300多年前,楚国大贵族会怎样延续他在另一个世界的奢侈享受。

>>青黄色的竹席

1987年1月11日上午,在18米深的工作面上,包裹着椁室的青膏泥已经清理干净,盖板接近正方形,边长超过7米的巨大椁室,彻底露出了真容。此刻,椁盖板上,按照楚国葬俗覆盖的竹席依然经纬分明,青黄色的竹席像是刚铺上去的一样。在泥土中埋藏了这么久的竹席,不仅色泽如新,而且还有很好的韧性,可以卷起来,真是令人惊叹。看到这样的情形,大家愈发坚定了对墓葬保存环境的信心。接下来,只要揭开这一层盖板,2300年前被定格的那个瞬间,楚国大贵下葬时的场景将再次重现。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盖板>红色的髹漆

这一天,在揭取盖板前,考古队员照例对现场进行了分析、绘图、拍照,以保存文物出土前最原始的状态。人们发现所谓的椁室盖板,其实是每根重达2吨,长7米的粗大木料。可是,当厚重的椁室盖板被揭开,下面竟然还有一层薄一些的分室盖板。这时候,人们已经可以看出大约50平方米的椁室被分成了5个空间,中间是墓主人长眠的棺室,周围的四个分室则被用来存放陪葬品。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每根重达2吨,长7米的粗大木料-1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每根重达2吨,长7米的粗大木料-2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红彤彤的一片

封闭了2300多年后,包山大冢的第一次亮相,留给考古队员最深的印象就是红彤彤的一片。而正是由于墓室密封好,椁板内侧红色的髹漆才得以完美保存。

除了鲜艳的红色,人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椁室中并不像一开始推测的那样,是干燥的“火坑墓”。眼前2米多深的椁室,竟有多半浸泡在积水中。此时此刻,人们终于明白了,尽管包山大冢地势较高,但仍然是一座“水坑墓”,只不过不像其他低洼的墓葬那样积水淹没了整个墓室,因此上层的沼气才会从探孔中喷涌而出,并被意外引燃。同时,发掘填土时,笼罩在墓葬上空的缭绕雾气,更多的是持续散发的水蒸气而已。

接下来,尽快成功提取文物,成为考古发掘的关键。

在这个50平方米的巨大椁室中,究竟埋藏着多少陪葬品,又有哪些稀世珍宝,墓主人的身份之谜能否找到答案?

包山大冢的发掘,即将进入最振奋人心的阶段。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红色的髹漆>木器髹漆技术

包山大冢椁室的清理采用的是盖板全部揭开,每间分室同时进行的方式。通过近距离观察,考古专家再次确认了椁室内部红彤彤一片的原因

很早以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楚人就掌握了十分高超的木器髹漆技术。今天,从楚墓中出土的漆木器,很多都保持着堪称完整的状态。但是,在包山大冢发现如此鲜艳、生动的色彩和纹饰依然震憾着每一个考古队员的内心。

那么,是什么样的漆会保持2300多年还能如此鲜艳,且完好无损,不起皮,不脱落,像是刚刷上去的一样呢?据考古专家说,这是一种土漆,又叫生漆,是区别于现代化工技术的一种原始涂料,直接使用漆树树汁制造的土漆,更耐高温和腐蚀,因此,才在经历了2300多年时光侵袭后,依然焕发着光彩。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漆盒-1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漆盒-2

>>鲜艳的色彩>氧化的遗憾

可是,过了几分钟后,发掘现场原本鲜艳的色彩就开始消退,漆木器渐渐变成了暗红色。颜色消褪的原因主要是氧化。在经历长期密封后,被中止了的氧化反应剧烈进行,在很短的时间内,出土文物就会再次走完它原来应该走过的历程,在考古学上,这样的现象被称为“时间沙漏”,这也是文物部门不主张主动发掘古墓的原因之一。

为了不让文物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冒着江汉平原深冬刺骨的寒风,考古队员首先开始尝试提取漂浮在水面的陪葬品。椁室中的积水并不清澈,呈现出一种类似黑色的深褐色。水面上还漂浮着一层破碎的丝织品和羽毛。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此次对包山大冢的发掘,提取文物的顺序是四个分室同时进行的方式,本文从南室>>东室>>西室>>北室,逐一详细介绍提取情况和文物内容。

最后提取墓主人的棺室(寝室)文物。

南室

>>南室>堆满文物

接下来,考古队员开始试探性地提取南室文物,练练手。南室,长4.47米,宽1.5米。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揭开南室盖板,人们发现积水中堆满了文物,大部分因为用纺织品或竹席包裹,所以暂时还看不出具体是什么,但一些漆木器和体积较大的兵器却清晰可辨,让考古队员们激动不已。

这时候,由于椁室内积水浑浊,人们无法观察到水下的情形,因此必须先倒挂身体,用手清理出一个容身之地,才能进入椁室清理。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提取文物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椁室内积水

考古队员深知,古墓中的各种陪葬品,经过2300多年的腐蚀、水解、碳化,其强度、韧性都大大削弱,提取时稍有不慎,就会对文物造成无数弥补的损失,所以提取文物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活,这与野蛮盗墓是完全不同的。

南室内的陪葬品分布十分不均,甚至有些凌乱,一些矛、戈之类的长兵器半漂半浮于水中,而弓箭类的兵器干脆直接悬挂在靠近棺室的隔板上,沉在水底的则是比较重的车马器,和一些盔甲、盾牌之类的护具。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椁室内漂泛的兵器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挂在椁壁上的弓箭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粘有羽毛的兵器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挂在一边的兵器

在清理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在一些长兵器上粘满了五颜六色的羽毛,历经2300多年,这些脆弱的羽毛竟然还有韧性,令人称奇。从这个细节来看,粘有羽毛的兵器,显然不是真正用于战争,而是作为仪仗的用具。最令人惊讶的是,在包山大冢南室西侧的壁板上,利用挂钉,楚人在这里悬挂了一束毛发,经过鉴定,这是一束人类的头发,同样历经2300多年而不腐,可见大墓的密封程度之高。

可问题是头发的主人是谁?它又为什么被挂在了这里?

包山大冢南室虽然相对较大,但也不过7平方米,文物主要是车马器和兵器,包括车栏、车伞、车卫、马辘、马衔、节约、纱罩等车马器,弓箭、竹菔(fú)、矛、戈、戟、殳(shū)、木盾、人甲、马甲等兵器,再加上原本存放在马车内的丝物和骨贝等,出土的文物竟然有1500件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南室出土的车马器、兵器数量众多,但其中的一件长矛却引起了人们的疑惑,它的长度远远超过普通长矛,首部形状有点像剑。

矛是一种常见的进攻性武器,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诗经.秦风》中唱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于子同仇。”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诗经.秦风》

在南室出土的兵器中,仅长矛就有好几件,但这件器物却十分特别。经过研究,人们很快发现,这件叫剑形矛的兵器,不仅金属部分造型独特,甚至长柄也非同一般,它的外面是竹子,然后用工具把里面掏空,插入藤条以增加韧性,不易折断,在战场上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剑形矛-1

>>>南室>遣策

南室的清理大获成功,然而即将结束时,考古队员却在西南角又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

● 考古工作主要是寻找遗迹,提取古代信息,用于研究人类历史。

现代考古学注重实物资料,那么在各种信息载体中,文字无疑更加准确丰富,因此,每一次考古发掘,如果能够发现文字,都意味着有了重要的收获,其意义不亚于出土几件国宝重器。

在包山大冢南室的西南角,队员们发现的就是一束载有文字的竹简,幸运的是2300多年过去了,竹简上的文字依旧清晰,经过仔细辨认,人们最终认定它是一篇在后世被认为“遣策”的文书。

在先秦文献中,其实并没有“遣策”这个名词,它是现代人命名的。

● 1954年,长沙仰天湖25号墓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的文字是记录丧葬礼仪及墓中陪葬物品的清单。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叶恭绰先生将其命名为遣策。

从包山大冢出土的遣策中,学者们不仅了解到了楚国大贵族的丧葬礼仪,还明确了许多器物和葬具在古代的名称和作用。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遣策

东室

>>东室>264件文物

东室长4米多,宽约1米,虽然面积不大,但可以说除了棺室外,是最重要的一间分室。

在楚墓中,东室也就是头室(厢),主要用来陪葬礼器或摆放祭品、酒食的器物。在这间分室的积水中,漂浮着一个个竹编容器,一一编号后被小心地托举出来。

很快,人们知道了在这种名叫竹笥的器物里,果然盛放着大量食物,有桃子、鹿肉等。漂浮在积水中的,除了装满食物的竹笥,还有一些大型的漆木器。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东室

在提取一件漆案时,队员们意外发现,漆案竟然少了四条腿,而且明显属于人为破坏。

大墓保存完整,漆案又为何会遭到破坏?

破坏它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捞出竹笥和漆木器等漂浮着的陪葬品后,考古队员开始慢慢抽出东室里的积水,并随着水位的下降,逐层清理其他文物。这时候,人们才注意到,这间不大的分室里同样堆满了陪葬品。存放在包山大冢东室里的陪葬器物共有264件,主要以青铜礼器、漆木器、陶器为主,其中代表等级地位的青铜鼎就有19件。除了铜鼎,镂空铜杯(可能是笔筒)、错红铜铜壶、错金银铜尊、铜敦、铜鉴、铜缶,因为支架腐朽,再加上积水扰动,这些青铜礼器大多离开了原本的位置或倒或立。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但是,与北方墓葬中往往因为椁室坍塌被压扁或砸碎了的青铜器相比,包山大冢出土的这一批青铜器无论器形的完整,还是金属本身保存的状况来说,都堪称完美。当这批精美的器物被提取出来后,其中的几件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很快,它们就被确认为当时属于“中国第一”的国宝奇珍。

>>>东室>中国第一国宝:凤鸟双连杯

东室提取了一个造形独特的酒杯,被称为凤鸟双连杯,它有一个特殊的用途,就是专门在洞房花烛夜的时候,男女之间用来喝交杯酒使用的。关于交杯酒的习俗,也是众所周知,但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实物出现,而这个鸳鸯酒杯便是最早的实物。

考古队员之所以断定双连杯被用在洞房花烛之夜,原因是杯底有一个连通两侧杯身的小孔,两人同时喝酒时,酒量大的一方可以多喝,体现了夫妻之间的相互体谅。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凤鸟双连杯-1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凤鸟双连杯-2

>>>>东室>中国第一国宝:梳妆盒

除了体现着楚国浪漫主义文化的“中国第一”鸳鸯杯,还有“中国第一”酒具盒,以及绘制于一件漆奁上的“中国第一”漆绘人物画《迎宾出行图》。

在许多研究古代艺术的学者心目中,包山出土的这件被称为漆奁的盒子,堪称“圣物”,因为它竟然是中国最早的漆画,也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连环画。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中国第一”酒具盒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漆奁-1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漆奁-2

这个漆奁(lián)是古代人用来装梳妆用品的盒子,大盒是圆形,内置有数个小盒,小盒形状各异,各有各的功能,制作非常精巧,有马蹄形、椭圆形、圆形等,它的盖子一侧被命名为《迎宾出行图》的图案,一共绘画了26个人物,4辆车,10匹马,9只大雁,1头猪,2只狗。

《迎宾出行图》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战国时期楚国贵族之间人际交往的生活图景,描绘的是在某一年的秋天,上大夫甲去拜访上大夫乙,受到了他热情接待的一个场面。它是环生在一个盒子上面,所以既可以说他是有头有尾,也可以说它是无头无尾,所以也有人戏称它为中国最早的连环画了。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东室>中国第一国宝:中国第一尊

东室出土的国宝还包括“中国第一”错金银铜尊,号称“中国第一尊”,主要是展示了它的一个错金银的工艺,可惜这种工艺,已经失传了。

看到如此多的陪葬品,兴奋之余,经过仔细分析,考古队员还在无意中解开了漆案被毁之谜。原来,这些青铜器、陶器,甚至竹笥、漆木器等,一开始都被堆放在东室的南端,由于层层码放的器物过多,下葬时甚至造成了分室无法关闭的情况,最后,人们不得不临时拆掉了这张漆案的案足,才勉强盖上了盖板。

出土大量青铜器礼器的东室,今天,人们认为它是陈列祭品,用来祭祀的重要空间,但在当时,人们却文雅地称之为“饮室”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西室

>>西室>中国第一国宝:中国最早的折叠床

与东室相对的西室,长3.88米,宽只有44厘米,是四个分室中最小的一间。西室出土器物54件,包括铜盉(hé)、铜盘、汤鼎、豆形灯等,大多是日常起居用器。

然而就在这些看似普通的实用器之间,人们发现了一张木床,床上还细心地放置了一把竹扇和一束竹简。竹扇用来纳凉,竹简难道是消遣读物?遗憾的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当人们事后打开这束竹简才发现,上面竟然空无一字。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无字天书”虽然给人们留下了遗憾,但是当这张木床被顺利提取出来后,队员们惊讶地发现,它竟然有多处关节可以折叠,而且都是卯榫结构,折叠起来只有60公分大小。这样一张设计巧妙,美观实用的拆叠床,即使放在今天都堪称精致,更何况它是2300多年前楚国先民的奇思妙想。

包山大冢出土的折叠床,被证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折叠床。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接下来,考古队员在北室同样发现了一件堪称“中国第一”的文物。

北室

>>北室>中国第一国宝:龙首杖

北室长4.93米,宽1.23米,主要用来盛放日常用具,从这里共出土器物47件。北室内器物数量不多,摆放得比较整齐,分室西侧铺着一床竹席,竹席上放置着一柄错金银龙首杖。错,就是把金、银、铜等金属镶嵌或涂抹在器物上的一种金属细工装饰技法,大致出现在春秋中晚期,兴盛于战国和两汉。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中国第一龙首杖-1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中国第一龙首杖-2

包山大冢出土的青铜器,许多都使用了错金银工艺。但这件龙手杖青铜质地的杖首,造型十分美观,其龙形双眼微睁,两角后收,张口露齿,吐舌为刃,通体用金银错出云纹和菱形纹,线条流畅,颜色绚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后来被称为“中国第一龙首杖”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中国第一龙首杖-3

>>>北室>竹简:楚国百科全书

珍贵的错金银龙首杖还不是北室清理最大的收获,在这间分室的中部,考古队员发现了一大批竹简,而且这一次发现的既不是相对常用的遣策,也不是“无字天书”,而是288枚记载着司法文书、卜筮、祭祷等诸多内容的简牍。这批竹简不光内容丰富,最珍贵的是它的纪年非常明确,为研究楚国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以及文字、书法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加上之前发现的遣策,包山大冢出土的简牍数量足有445枚之多,后来被人们喻为“楚国百科全书”,成为包山大冢的重大发现之一。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楚国百科全书

>>>>北室>竹简>昭驼

根据竹简中的文字,考古队员还提前解开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谜。原来,墓主人名叫昭驼,生前担任楚国左尹,主管全国司法,相当于楚国的第三把手。

战国时期,楚国官制与中原国家略有不同,国君之下不是相国,而是权力更大的令尹,左尹则居于令尹之下。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除了官职,包山大冢墓主人的身份之高贵还体现在他的姓氏上——昭姓。当时的楚国有三大姓,屈、景、昭,而昭姓,据说是昭王的后代。

历史上,楚国有屈氏,景氏,昭氏三大王族,合称“三闾”(lǘ)。屈原遭贬之后,就曾经担任过主持宗庙祭祀,兼管三族子弟教育的三闾大夫。在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三族都是楚王的分支,其中昭氏的来源是楚昭王没能继承王位的后裔,但是这个说法长期以来饱受质疑。很多人认为昭氏以族为姓,楚昭王后裔之说,属于穿凿附会。如今,包山楚简的发现,终于解开了这个疑问。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屈原

在包山楚简祭祷类文字中记载,墓主人的远祖是黄帝之孙老童,而近祖中列在首位的恰恰就是楚昭王。

● 楚昭王:

楚昭王(约前523年―前489年),芈()姓,熊氏,名壬,又名轸(珍),楚平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前516年,楚平王去世,不满十岁的太子壬继位,是为楚昭王。楚昭王是楚国的一位中兴之主。

此外,根据竹简上的纪年文字,人们还准确地判断出昭驼下葬的时间,是公元前316年,楚历六月二十五日。公元前328年到公元前299年,楚怀王统治时期,楚国迈入了辉煌的顶峰,成为当时最大的国家。但盛极而衰,这一时期同时也是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距离楚国的灭王不足百年。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下葬-1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下葬-2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楚国-1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楚国-2

为了保证文物的安全,从积水中提取文物,每取一件都要花费大量时间。除了一开始需要长时间的“倒挂金钩”,即使后来可以挤进狭窄的墓室,但还要站在刺骨的积水中持续工作,很多队员都是一干十几个小时,才轮留休息。

就这样,20多名队员组成的四个小组,工作了五天五夜,从1月11日上午开始,直到1月16日,临近外围四间分室的清理才接近尾声。

经过现场统计,仅仅在包山大冢四间分室中,考古队员就提取出器物1885件。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堆满文物的椁室

棺室

>>棺室>中国第一国宝:中国第一彩棺

1月17日上午,棺室的清理终于开始,揭开椁板,人们很快发现,包山大冢的葬具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异常复杂。相对于最外层巨大的椁室来说,长3.84米,宽2.49米的棺室(内椁),竟然又分成了里外三层,最外层是长方形的外棺,中间是悬底弧型中棺,内层则是通体彩绘的方棺。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最里层的彩棺

1月17日深夜,剥离了包裹在内棺外的丝织品后,考古队员将它起吊、装车,运回了荆门博物馆,进行内部清理。看到这具外黑内红,绚丽的彩绘方棺,考古队员们迅速意识到,这件文物非比寻常。

在棺盖和方棺两侧,楚人用金粉、银粉和红漆、黄漆绘制了九组四龙四凤的精美图案,其中龙为一首双身,盘绕成圆角方形;凤则昂首阔步、展翅卷尾,行走在龙纹之上。经过反复验证,人们很快确认,这具中国保存最好的龙凤彩棺,足可称为中国第一彩棺。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棺室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棺上的丝绸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彩棺-1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彩棺-2

这时候,算上出土的鸳鸯杯、错金银铜尊、漆奁和其上绘制的漆画,再加上出土于西室的折叠床、龙首杖,出土于南室的剑形矛,出土于北室的中国第一支毛笔,和中国第一彩绘铜镜,包山大冢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已经达到了10件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内棺>墓主人>陪葬品

根据以往的考古经验,古代墓葬的内棺中,往往会放置一些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在他前往另一个世界时随身携带。揭开棺盖,队员们发现,墓主仅存森森的骨架。经初步观察,墓主人明显属于男性,身高1.7米,入殓时头东脚西、仰身直肢而葬。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经过2300多年的岁月侵袭,下葬时穿着的丝织物也随同肉身一起腐烂了,但他的手臂和足部都有明显的绢带捆扎痕迹,这应该是一种葬俗。针对这具遗骨,后来的人类体质学鉴定表明,墓主人死亡时,年龄在35到40岁之间。如此年龄就能跻身强大楚国的权力核心,这和当时的贵族身份及职务“世袭制”有着很大的关系。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墓主人昭驼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昭驼尸骨-1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昭驼

出土于内棺的陪葬品,最醒目的是两把带鞘的青铜宝剑,剑柄分别为玉质和骨质。在内棺西北和东北两个角落里,放置着三块精美的玉璧及一些小件玉器;墓主人身上则佩戴着两枚玉璜;腰部还摆放着两块玉璧。经过统计,棺室共出土陪葬品49件。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两把青铜剑

包山大冢,盗洞中惊现一具盗墓贼尸骨,考古专家惊呼:鬼吹灯

玉璧

文物清单

内棺清理的完成,意味着包山大冢的发掘取得了圆满成功。发掘至今,包山大冢出土的文物达到了惊人的1935件。

▌青铜礼器59件

▌乐器14件

▌兵器72件

▌简牍445枚

▌生活用器269件

▌车马器1435件

结尾:

光阴荏苒,2300多年看似漫长的岁月,却又如同轻摇羽扇,一挥而过。曾经烈火烹油、盛极一时的楚帝国,也难逃历史的夙命,土崩瓦解,倾覆于历史的尘埃里,尊贵的王侯将相、美貌宫娥也随之灰飞烟灭,然而它光辉灿烂,极富浪漫色彩的文化却像火把一样,一直不曾熄灭,或暗流汹涌或烈焰腾腾,在中华民族庞大的文化宝库中,本色不改,瑰丽而又惊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