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物种故事|海南长臂猿:“猿”何爱在雨季生娃?

 老沈阅览 2021-10-15

今年8月在海南霸王岭林区拍摄到的母猿怀抱幼猿景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9月5日,海南长臂猿家族喜添“双丁”的喜讯一经发布,便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大伙替它们高兴之余,也对这些幽居雨林的神秘住客充满好奇:为什么两只婴猿的出生时间如此接近?为什么它们的毛色总是在变?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项目海南长臂猿繁殖生物学研究课题负责人周江在接受采访时,对此一一作出解答。

今年3月初,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海南长臂猿监测队同时监测到海南长臂猿B群、D群分别刚刚诞生了一只婴猿,这在过去十分罕见,却也并非偶然。“每年旱季,霸王岭雨林里只有鸭脚木、高山榕等少部分植物能产果,或许是为了更好地繁衍后代,它们往往会避开这一觅食困难期进行生育。”周江在常年追踪研究海南长臂猿的过程中发现,海南长臂猿的生育高峰期通常是在雨季的末期,即12月份左右,这两只婴猿显然也符合这一规律。

两只婴猿的出生时间只间隔十几天甚至几天,但这一情况却很难发生在同一个家族群中。“当一个家族群中存在多只母猿时,它们一般不会选择同时妊娠。”在周江看来,这群世界上最稀有的灵长类动物对繁衍后代一事可谓高度重视。

2020年4月21日,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斧头岭,一只母猿带着幼崽活动。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周江在跟踪观察母猿带娃时发现,一旦母猿发现入侵者,会立即抱着新生猿躲避到10米开外的地方,或者攀援、跳跃至公猿身边,发出类似“Jier—Jier—Jier”的警告性叫声。“我们有一次观察到,两只母猿和一只幼猿在树枝上活动,突然一条蛇出现在树枝中间,两只母猿发出警告性叫声,引得一旁的公猿迅速抱起幼猿离开。”周江表示,这也是他第一次观察到成年雌性允许家族群其他个体抱其后代。

有意思的是,海南长臂猿对子女的宠爱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通常情况下,婴猿会在1岁半独立,等到6岁左右性成熟时便会被赶出家族群自力更生。

根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提供的监测画面显示,B群婴猿3月份被拍到时还披着金色的毛发,一直缩在母猿的怀里。等到5月份再次出现在监测画面中时,这只婴猿除了腹部外的毛色已全部变成黑色,并且开始迫不及待地尝试短暂离开母猿独自活动。

今年5月,监测队员拍摄到一只母猿抱着幼猿在林间穿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海南长臂猿在其出生到性成熟的过程中至少变换两三次颜色,我们当时就是根据毛色推断出这两只婴猿的月龄。”周江介绍,刚出生的幼猿无论雌雄都是金黄色的,生长到6个月左右时毛色开始发生变化,即从肩部开始变黑,之后蔓延到背部和手臂、臀部,再扩大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直至最后腹部也变为黑色。

“六七岁是海南长臂猿的性成熟期,这时母猿开始向金黄色发育,而雄猿保持原来的黑色。”周江透露,一旦成年雌猿背部、手肘、膝盖等部位的毛色开始变黑,意味着它正慢慢丧失繁殖能力。

据了解,根据近年来的日常监测发现,海南长臂猿中的大部分成年母猿目前尚未出现此类现象,意味着它们仍具备生育能力。对于这一种群数量极其稀少的海南“原住民”而言,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