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承志:《凝视着你的眼神》

 明日大雪飘 2021-10-15

图片

凝视着你的眼神——肖像摄影中“添加的解释”


 张承志

 

我居住的地方,闭路电视系统中有一个频道是留作政宣和会议的。平日有两会三代之类大事则播之,无会无事则固定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Channel)之上,任各种的奇风异俗和野兽虫鸟在那里日夜循环。

当然其中的有趣报道很多。《国家地理》打着趣味性和科学性两大旗帜,平静地和娓娓道来地,客观地和富于知识地,正在征服着世界。

至于它的摄影,就本质而言还是大众趣味和报道式的。它清晰至极,临场感觉,虽然不够艺术的技巧和深度。

我两次看了这个节目。具体地说是在2002327日与411日夜;换言之,是在美国还要再三再四地扩大它在阿富汗的战争、但先是因为关塔那摩的战俘问题、接着又因在巴勒斯坦给以色列的暴行公然撑腰而招致世界的反感和谴责的时候——美国国家在扬言无需证据亦可对伊拉克使用核武器,而美国国家地理则播出了一个称为“寻找阿富汗少女”的电视片。

因为策划很久、派出的并非少数摄影师或记者、并在播前反复广告,所以这其实是一次电视行动,一次媒体大战中的战役。

这个节目使我不能沉默。

由于加入WTO后《国家地理》无疑将成为登陆中国的文化麦当劳、无疑将风靡于中国的少男少女和教授学者;也由于我本人曾试办过宗旨在于主张第三世界自己的文明阐释权,对抗《国家地理》宣扬的美国文化观点的杂志——原来我曾以为自己不宜发言。

电视画面上仅仅出现了一次升起于托拉博拉山地的炸弹烟尘,声响轻微,仅有一瞬,节目显然毫无就带来灾难的战争反思批判的意思。它摆着客观和轻松的面孔——这面孔在定义着一种他们的新闻和艺术准则——继续它的寻找十六年前封面女孩的有趣故事。

真不愧是美国佬;既便在仅次于原子弹的7000公斤重超级炸弹和各种新式武器都在贫瘠的阿富汗土地上恣意实验、至少3000名无辜平民一批接一批地被炸死的时刻,他们居然对着如此残酷的现实,煞有介事地继续玩那个趣味悬念。

也唯他们才干得出——科学技术又一次当做了情节。寻我16年前《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队伍中,不但有摄影师和寻访小队,更有研究虹膜的技术人员。这样,在数万吨炸弹摧残着阿富汗的巨大伴奏声中,两条线索,趣味性和技术性两条线索并行着展开了。16年前的封面少女被大量印刷,她的蒙着硝烟的脸庞上,一双惊恐而敏感的眼睛在凝视着。宣传机器连篇累牍地说,这是一帧卓越的摄影作品,她的眼睛里,表达着阿富汗人民因苏联入侵而蒙受的苦难。

图片

同时虹膜技术人员也在电脑上试验,为眼脸加些苍老感,为脸颊加些灼伤,把嘴部切下移动,在电脑上捉摸它在今天该什么样——十六年后的封面少女已经年进中年,她究竟在战争和暴政下受了多少折磨?她究竟是否活到了美国人解放的今天?

 

趣味性的线索发展得曲折而诱人。电视片描述的阿富汗,没有死于美国炸弹的尸体,没有阿富汗人对眼前战争的一句异议或表态。屏幕上的阿富汗人每一个都是谦卑的,小心而迟疑地为“国家地理”搜寻队提供线索。

我想,天下豪门“国家地理”若是以美元许诺,那么饥饿的阿富汗人不应该放过机会。因为对阿富汗的民众来说,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可能重建生活、国家和一切。我注视着屏幕;闪过的每个人的神情里,都显露一种决意。他们应酬着那位秃顶的摄影师,等着他古怪寻找的结果。

但是整部电视片没有言及金钱。“国家地理”是否付了钱;是否对每个协助寻找女孩的人付了钱,是否曾在当年和以后向封面上的难民女孩付钱——他们闭口未谈。可能他们允诺了付钱,因为屏幕上的阿富汗人异常耐心;也可能他们没有付钱,因为恐怖的气氛随着照相机逼来——秃顶老头和满天泼下炸弹的可怕军队是一伙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他们既然可以和蔼地按快门,也完全可以凶恶地勾扳机。

总之,一个消息灵通人士协助找到了封面少女当年的女教师,接着女教师又帮忙找到了女孩今天的家。秃摄影师一行抵达那个院子时门锁着,由于她的丈夫不在家,她不能见陌生的男客。“岂有此理!”秃老头仰天长叹。

第二天在丈夫——他们的每一个都沉默着——的陪同下,摄影师与俨然成人的当年封面女孩的“重逢”,终于实现了。他们共叙往事,感叹人生,快门啪啪响着,好像没有恐怖震耳的轰炸声,只有这一支轻柔的音乐。

不等你还在咀嚼其中的悖论,滚动的画面又引出科技性的情节。虹膜分析人员冷静地工作着,摒除前扬人员刚刚演出的感伤——他们要以科技审查一切情理。我看得目瞪口呆,因为即便我对这种“特种部队”感到愤慨,但我仍然被一个经历了十六年战火和禁锢的难民营女人打动了。画面上,她的眼神锐利而冷峻,即使偶而闪过也在穿透一切。黑发蓬乱的她又成为一副肖像。她的名字叫阿兰贝贝,大致意思是“世界的孩子”。

但冷漠而科学的虹膜技术,使“国家地理”老谋深算。虽然秃顶摄影家以为自己达到了终点,但虹膜小组的审断是:眼睛虹膜检测证明,有45%不一致——阿兰贝贝不是封面少女。

图片

参见散文《马启芳》

画中画外的人都大失所望。此时无影胜有影。潜在的内容是,阿兰贝贝是一个冒名者。为什么呢?

消遣寻乐的观众会追问这个为什么吗?他们会在随着国家地理在否决了她之后,依然记着她在美国传媒巨网上赠给人们的第二幅更深刻的肖像、记着她逼视养育她的残酷世界的灼灼眼神吗? 

 

接下去充分展开的,当然是国家地理的模式。趣味的线索从此与科技的线索紧密携手,寻访者也从秃顶摄影师扩充为一个小分队。

新的信息来自当代最著名的一个地点,托拉博拉山地。寻访当时,美国轰炸机每日向这片山地倾倒大雨般的炸弹,每天都有成批的阿富汗百姓被冤屈地炸死。精密制导炸弹、超级震荡炸弹、温压炸弹、深穿透炸弹、狱火导弹——除了原子弹,托拉博拉的苦难大山被美国用一切可能的杀人手段轮番蹂躏。然而神圣的新闻工作者和摄影艺术家对此一言不发,他们引导观众继续寻找苏联在十六年前制造的一个难民女孩。根据虹膜研究,她应该有一双绿眼睛。

残破的大山上,无声地升起一片宽阔的烟尘。

由于烟柱很宽,我猜它就是重7000公斤、长25米、用巨型C-130运输机运送、用降落伞减速投下的超级震荡炸弹。它使一华里方圆内一切人畜都窒息死亡。“国家地理”就在这种窒息的空气中,固执地寻找一双绿眼睛。为了他们的画面,为了他们的趣味性和科技性。

这个有绿眼睛的女人,在托拉博拉山地真的被找到了。秃顶的摄影家安全地住在邻国白沙瓦的宾馆里,等着她。

冷峻的虹膜测试如判决。如今,不仅将由武器决定胜负,而且将由高科技决定故事的是否有趣。

居然联邦调查局也介入了这个客观而艺术的科普工作;最后,名叫莎尔巴特的这个绿眼睛女人,被判定为“真的”。她和她的丈夫——谢天谢地,他不是那种充满了那些天的屏幕的虬髯美男子,这个打馕的丈夫比较窝囊——被送到了白沙瓦的宾馆。一个好莱坞式的皆大欢喜结尾,就在那儿演完。

秃顶摄影家架起了他的尼康F16,在啪啪啪啪的连发点射之中,第三幅肖像诞生了。

确实发绿的、美丽的穆斯林女人的眼睛,盯着照像机。如同她的两位前任一样,莎尔巴特并未因被选中而露出半点笑容。在她灼灼逼人的眼神中,依然满盈着恐惧、怀疑和悲哀。F16不懂,这眼神不仅传达了她和她们对这不义世界的观点,也传达了她对“它”的观点。为什么呢?你为什么要固执地强迫我摆姿势呢?你这样做会给我带来食物和毛毯么?明天邻居和家人会怎样对待我呢?

这里正在死人——端着那怪枪你究竟要干什么?

图片

当金钱或恐惧使她们转过脸直视镜头时,我想,镜头这一边的人,心头应当掠过一阵战栗。如果他长着一颗敏感的艺术家的心,他应该为自己背离了新闻和艺术的遣责暴行、援助弱小的原则而战栗;如果他只知趣味和技术、只是一种新型的特种部队——他将在未来一定将降临的、人道和正义、知识和艺术的道德审判面前发抖和战栗。

 

在各种的艺术作品中,肖像因它的固定、单一和沉默,成为一种暧昧的作品。于是解释随后出现了。解释还不同于评论;没有别的门类的艺术和作品,有过如同对肖像作品这么多的——添加的解释。比如对名画《蒙娜丽沙》的经典解释,与作品其实可能是作者自画像的事实之间的嘲谑,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例子。

在对肖像的解释中,有两个因素尤其不能忽视。一是权力和话语权力经常强化或干扰解释;所谓指鹿为马,今日是处处的现实。其次,技术因素常常更是一个微妙的插入者,匠人的制作惟妙惟肖,冒充或替代了真的艺术。肖像类中的摄影,还远比不上绘画肖像。由于器材和其它技术发展的飞速跳跃,赝品伪作一时横行的机会更多。

简言之,现代主义等潮流出现的一个原因,就是抵制这些赝品。摄影家中的现代派和新闻派,或不惜赌命深入炮火在生死一瞬夺得一帧照片,或数十年连续观察以表示自己与被写物的深刻关系——他们追求的,是彻底的真实和本质。他们的人物或肖像多不标准,边幅不剪,焦距模糊。但却如泣如诉,使人望见它心里顿时涌起感动的大潮。那画面的包含,那摄影的语言,它超越了一切文字,一帧包含了一切。

当不能达到如此水准,当解释也无望时,不止一名敏感的摄影家选择了自决。在影片《Before the rain》(山雨欲来)中,经历了波黑战难的摄影家呓语着,扔了他的获奖摄影作品。他说自己用照片参加了杀人。最后他为救助异族的女孩牺牲了,添加的解释,在这个故事里到达了极致。

——在一些摄影艺术家竭尽人生追求这种作品的时候,另一些照相馆匠人也在不择手段寻找取巧的机会。

不消说他们会利用肖像艺术本身的暧昧和多解。他们热衷的,更是对肖像的添加解释。此刻对他们正是好机,从控制全球的话语霸权到压服世界的高科技武器,一切可能有的他们都有了。美国《国家地理》对阿富汗封面少女的寻找活动和报道,既不是真实的艺术,也不是客观的报道,而是不义战争的宣传。

就肖像作品来说,虽然他们对封面少女做了超级的添加解释,但据我看这一切依然都是白费力气;因为掩饰杀戮的战争是困难的,把杀人者说成和平鸽也是困难的。

        也许今天在我们的知识分子中,已经不能讨论艺术和新闻的原初含义,不能讨论这些高尚领域里的最低道德。但是依然没有谁能逃避人类良知的审判;也没有哪个曾助纣为虐的媒体,能逃避他们的战争责任。

其实被国家地理排除的,那第二张肖像最深具意味。那神秘的黑眼睛女人!她是谁呢?她背着冒牌顶替者的黑锅却一直沉默。如果把话语权交给大众,我猜第二张中彩的可能最大。因为哪怕包括国家地理的崇拜者在内,谁都希望能听到她的倾诉。等她开口发言的时候,人会听到真实些的话。

据我看,三张肖像的眼神里,都满盈着被杀戮者与被侮辱者的不信与恐惧。是的,她,还有她,以及另一个她的眼神里,都没有一丝对尼康F16、以及对小分队的摄像机和虹膜仪的信任。她们被强加了一场又一场残暴的战争,还要被强迫一次又一次面对着照相机。

那么就让这些偏执的闯入者照个够吧!她们拿定了主意,睁大了眼睛。痛苦灼烫的眼神一涌而出,逼视着世界,也逼视着无法理喻的F16

图片

虽然国家地理的摄影师以及他们的克隆人不会同意我的分析;但是我猜——超级震荡炸弹和超级尼康F16都曾不由地感到一阵战栗。他们在表演镇静,用实力的药丸压住心悸。因为眼神的背后是心理;因为不管是那个被否决的黑眼睛还是这个被确认的绿眼睛,都射出直逼良心的光——即便它们还不敢流露仇恨,但是它们已经在拒绝和质问。

此刻,这眼神也注视着你,等着你的判断和回应。 

2002年4月12日写毕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