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 江永群 :无法找寻的印记

 新用户9326cauu 2021-10-15

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在无忧无虑中盼望中度过,而等到长大了又觉得童年的记忆是那么的美好。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读小学,每到暑假就被父母送到了外婆家,即现在的明东乡魏岗村,那时叫魏岗乡东风村。初到农村有点不习惯,记得下了汽车要步行好远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走着,一不注意还有崴脚的危险。

进村的时候一股农村特有的味道迎面飘来,不是太好闻,有土腥味有猪圈里的猪屎味鸡屎味等等,让人觉得难以忍受。吠声不断,看见陌生人进村,乡里的狗显得不是太友好。

外婆家在村子中央,进门是一个三间土房,墙是用土堆砌起来,墙体比较厚大有五六十公分,房顶是稻草覆盖。进门左边是牛屋,那时靠耕地。右边是锅台,有二口大锅看上去比较气派。中间是过道向后走是一个院子,里边种着几颗果树具体什么树已经记不清楚了。走过院子又有一排土屋,进门是堂屋墙上挂着中堂下边是堂案,靠着它有一张八仙桌。二边是二间土屋是外公外婆和舅舅们住的地方。大舅住在家里老舅住在外边,外公晚上和牛住在一起,那时治安差怕家里干活的“主力军”被小偷偷走。我安排和外婆住一个房间我当时不是很习惯,床下铺着稻草,枕头是用稻壳填充在枕套内

外婆门前是一条村里的土路,过了路是家里的菜地,里面种着一些蔬菜。菜地边上是一条小河叫池塘比较贴切点。那个池塘水可以浇菜,水中还有鱼,有时外爹用鱼篓下到水里就能逮到鱼,至今我也不知道那里的鱼怎么就那么的好逮。

池塘边有一个柳树,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柳树长歪了斜靠在池塘边,垂柳都垂到了水中。柳树中间还发了个叉枝,中间形成一块可以坐二个人的地方。这个地方我一眼子就看中了,成为我玩耍的地方。那时农村没有通电,夏天解暑靠的是扇子和大树下的阴凉,有着柳树的庇护基本解决避暑的问题。靠在树上看着书很是惬意。有时和小伙伴一起爬到树上聊天,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在柳树上享受着清凉忘了吃饭,直到外婆扯足了嗓门叫我回去吃饭,我才知道到了中午。

夏天那个池塘也是我们洗澡玩耍的地方,我们将衣服在柳树上,从树上到水中,扎个猛子很是过瘾。在池塘里有事不经意间还能空手抓一条鱼,那个兴奋不亚于考试得了双百分。

 外婆从安全角度考虑叫我不要在池塘边玩耍,我就是不听惹得老人家很是不高兴,于是她就向我的母亲告状,说不听她的话就不让我在家里住了。我渐渐喜欢了农村的生活,不想那么早就结束假期的生活勉强答应了她的要求,答应一个人不到池塘边玩耍。外婆也作出让步有小伙伴一起可以去,但不能离开他们的视线。

如今社会的发展,外公外婆一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离开老屋到公路边盖房子居住,老屋也卖掉了。如今二老已经相继过世,我已经多年没有没有去过老屋了。

美好的记忆随着时间的飞逝尘封起来。丙申年仲春一次文友的采风活动让我的记忆复苏,想在采风中寻找儿时的印记。

那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一行四辆小车疾驰在通往明东街道魏岗村的路上。车辆进入魏岗村,当年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路边绿树成荫一点也没有记忆中的影子。进入村里一排排二层的小楼格外醒目,规划布局合理绿化植被充足,地上没有一块裸露的土地。青少年宫像童话里的城堡一样美丽。农村敬老院有着公寓般的住宿条件,世界上不是那个政府都能做到的。田野里万亩桃花竞相开放,红彤彤的十分醒目,祖国山河一片红的景象在农村大地傲然呈现。

现在的农村和城市已经没有了区别,要有就是这里环境优雅空气清醒。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农村的物品缺乏,供销社是他们唯一购物的地方,但还要计划。现在空调冰箱彩电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了。农村淘宝进入乡村在家就能购物并且送货上门。他们在分享着时代进步给予的实惠小康社会不再是梦想,在广袤大地中已经实现并向更加美好的道路前进。

在采风中我看着文友们在桃花中摆弄着身姿将自己和美丽的桃花融为一体,成为美景中的一部分。在美好乡村大家惊叹他们的居住条件是城里人不能比及的啊!这难道就是我童年呆过的地方么?当年的土房子哪里去了,坑坑洼洼的道路不见了,池塘边的歪柳树去哪里啊!

我努力回忆着当年的景象,看能不能找到一丝一毫的痕迹。岁月无痕一切都在祖国强大飞速发展的脚步中变得无法找寻,一切都成为历史,新一代农村的孩子再也不会想到那个时代艰苦。变化如此巨大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对于童年的记忆只有装在心中,在梦中去寻觅。

文化明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