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一辆大行Dahon通勤车训练有氧(小结)

 老威小屋 2021-10-15

“用骑行来拉练有氧,是可以的。

在连续较长时间的中等偏上强度的跑步阶段后,花一段时间,让膝盖换个方式受力(训练),我选择了自行车。也算是阶段性的交叉训练吧。

既然是作为跑步的交叉运动,就不是为了速度和距离而去的,主要是为了在让膝盖得到休息(相对于跑步而言,劳累程度小一些)的同时,保持有氧训练的效果。

在我看来,所谓“跑得好就不伤膝盖”的说法,简直如同玄学,我是非常存疑的。我相信,与胡搞式的训练相比,更加科学的训练,会使身体受到的伤害减到尽可能小,这个是合理的,而不是说逆转伤害。这个道理,正如人的器官从出生开始,就进入老化流程,任何保养,只能减缓老化的过程,而不是逆转老化,道理是一样的。

以前老听人说,吃醋可以软化血管。前不久电视上专业医生说了,吃醋可以烧胃,这个我知道。要说软化血管,就是对血管硬化的逆转,没有这样的道理。

人体器官,只要投入使用,就一定在老化和损坏,尽量科学地运动,加上适当的休整。使细微的损伤经常及时得到修复,老化和损伤的过程得到延缓

一、不为速度,为拉拉长时间有氧

我用的是一辆大行KONE通勤车,20英寸轮圈,1.75英寸轮胎宽度。

特地强调这个数据,是表达:

1、大行是折叠车的翘楚,这也是一辆折叠车,所以不可能有更大的轮子。

2、1.75英寸宽的轮胎,是山地车允许参赛的轮胎宽度的最低标准。

3、但它又并非一台山地车,为了轻便,用的不是避震前叉,这就是“非山地车”的明证,而且厂家明确提示,不要用它做山地车使用。

它的定位,就是一辆口碑还算不错的、兼顾了操作性和舒适性的城市通勤车:

1、它不属于能跑得很快的公路车;

2、它比较宽的轮胎,说明不会太省力;

3、与公路车相比,它配置了比较舒适的坐凳。

家人对于我采取骑行的方式来运动,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太快,注意安全。至于要骑多远,都很信任。

综合各方面的特征,不快,不省力,可靠——由大行的良好品牌和产品质量口碑做背书,它就是一辆很适合自己给自己增加一点运动强度的、拉拉有氧的工具车。

二、骑行了400公里对设备的感受

1、的确不是为跑速度而生。在基本没有耽误(红灯不可避免要等)的前提下,最快的一次,2小时,平均速度离20公里/小时,还差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途遇较大的风。

虽说一般来说,保持20公里时速,也是需要必要的训练的。但是不少用它来通勤的朋友,都说平时保持20,而我已经是比较努力的骑了。不知道人们所说的“平时通勤保持20”是用设备计量的,还是估计的。

2、都说它是骑行界的沙发,我只能跟以前记忆中骑行过的车比,它的确让我最初担心的PP疼,没有发生。后来买了个带硅胶垫子的骑行裤,就更不会疼了。可以说,消除了这点担忧,使得骑起来的心理阴影完全消散了。

虽然开始穿的时候,总觉得很别扭,但效果良好。

其实,用心率带的时候,开始不也觉得很别扭吗?

3、性能优良。尽管在网店里,顾客的评价总分比较低,但主要是针对服务来抱怨的(因为网购有个自己安装的过程,不是谁都做得来的),我从实体店里提取,由帅哥给调好,没有这个因素。作为折叠界的大佬,产品质量,令人放心。特别是作为折叠车,它的各个紧固环节的操作,令人颇有快感。

4、都说这20英寸小车有很强烈的“大车感”。我过去只零星骑过24英寸的“坤车”,和捷安特前后盘变速山地车,似乎真的跟那些“大车”的骑感,没有什么区别。

三、有氧训练效益

这才是我比较关注的。

用一场比较尽力的骑行记录与差不多疲劳程度的跑步做个对比。正好,这两次的用时,基本都是2小时:

1、跑步:

2、骑行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到:

1、努力程度相仿的前提下,同样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无论是心肺刺激,肌肉疲劳程度,体感强度,都比较接近。

2、心率基本都分布在个人的2-3区,总体都属于有氧区间。而且全程平均心率也比较接近。

3、达到的最大心率峰值,也相似,且都不到4区。

大致可以认为,如果保持差不多的身体疲劳强度,两者的有氧效果比较接近。

之前,用较低的体感强度,无论是心率,消耗,疲劳等,都比上述“尽力”的案例要弱,趋势上是一致的。

从这两个实际的案例来看,用骑行换取身体某些部位适当休息的前提下,借以保持有氧状态,是站得住脚的。

当然,也是可行的。

四、与跑步对比,对身体的影响

1、毫无疑问,让膝盖和小腿在保持运动状态的前提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休息,这也是我这么做的目的所在。

2、对大腿的刺激(疲劳感)比跑步要大——我是前掌落地的跑法,过去只有小腿会有累的感觉,大腿很少会产生同样的疲劳感,但是骑行后,大腿比较疲劳。

我大腿力量真的不错,所以,总琢磨着设法让它产生累的感觉,这下是得逞了。

3、不能长时间用骑行代替跑步,毕竟跑步的节奏、姿势、还有很微妙的各种身体感受,是只能在跑动中来感受的,长期不跑,会生疏的。

4、都说跑步是全身动作,骑行是腿部动作。我不这样理解。任何运动其实都是全身运动,实际上,骑行时,保持核心的适当紧张,是比跑步时的要求还高。

此外,双臂的支撑,和身体的弯曲程度,都是对相关部位力量的考验。

但是,纵然跑步、骑行都不是单纯的局部运动,终究还是有偏重的。无论是跑步,还是骑行,都需要配合穿插力量练习,使自己得到全面的锻炼。

五、骑行比驾车更开拓活动半径

开车可以到达的活动范围,肯定比骑行和跑步更大,这点毋庸赘言。

驾车虽然能到达更远,但参与感不强,整个过程是机器驮着人前往某个目的地,如果没有事由,开车到一个地点去,总需要发个心,才能成行,甚至心里会发生斗争:“没事去那儿干嘛”。

但是骑行本身就是一项运动,是一场锻炼。换言之,“到那个地方”本身,就是目的。

所以,某个20公里外的地方,开车去时,往往首先要服从于“去那儿干嘛”,如果没有事情,就很难出发。但是现在,几次都拔脚就走,毫无障碍。

从南三环的刘家窑桥区起止,以京福路(或者从南五环往南平行的京台高速)、东西走向的兴亦路、京开高速,南三环(有时南二环)为四边,做个绕行,行程40公里,真的是很有趣味的骑行路线。

作者简介:

老威,健身与慢跑爱好者。跑步以追求健康为主,竞技目标为辅。强调基本功,特别强调有氧基础和核心力量。践行戒烟断酒、营养均衡、简单饮食的生活方式。愿与开朗、乐观、阳光、积极的人们,在健康道路上,相携前进。

历史文章(选):

【开始跑步】

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1)身体篇

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2)穿戴篇

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3)步频篇

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4)心率篇

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5)跑姿篇

【训练心得】

在减肥话题里经常鼓吹HIIT的我,为什么自己经常在跑有氧?

怎么判断自己在慢跑、有氧跑、HIIT跑和燃脂跑

各档心率的训练效益

四种常用心率区间设置,殊途同归

运动中有所克制,也是一种戒“瘾”

训练目标越单一,越容易管理

跑步诸相

【健身收获】

瘦身后遇到小区里的人,都这样对话

这样练,减脂减重不应该是件苦差事

切身体会:减重减脂的一组小tips

连续秋雨,室内徒手力量训练

什么时候需要一场放松跑?

————————————————————————

本公众号关注大众健康话题,分享大众运动心得。
崇尚科学训练,合理膳食的生活理念;
倡导和睦共处,利乐群生的处事哲学。

欢迎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