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赦战犯时,周总理两次出面,才让这个国军名将得以特赦

 Loading69 2021-10-15

1959年12月4日,新中国第一批特赦名单公布,共包括33名战犯,比如王耀武、杜聿明、宋希濂、郑庭笈、曾扩情、陈长捷、杨伯涛等等,都曾经是大名鼎鼎的国军名将。

其实,当时还有一个人本来也在特赦的名单中,却在一些人的强烈抵制下,被撤了下来。

这个人,就是范汉杰。

文章图片1

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范汉杰的经历可以说非常传奇,早年在粤军中效力,最高做到了粤军第六路司令,少将军衔。

在那个时候能做到少将,荣华富贵已是唾手可得,但是,范汉杰一心向往革命,听说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要招生,竟然放下了少将的身份,考入了黄埔第一期,跟一帮青年学生成了同学。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来,范汉杰还是很有志向的,不同于那些只知道升官发财的军阀。

有了之前在军队的经历,范汉杰自然进步也非常快,1927年就当上了浙东警备师师长,也是黄埔一期学生中的第一个师长。

文章图片2

到了抗战时期,范汉杰担任第27军军长,参加了很多战役,立功无数,连朱老总都亲自授予他一面锦旗,上写——“太行屏障”。

在辽沈战役时,范汉杰担任东北“剿总”副司令,结果在锦州之战中兵败被俘,开始了战俘生涯。

范汉杰这个人性格活泼,改造很积极,再加上抗战时期立过大功,因此到了1959年第一批特赦时,上级把他的名字也列了上去。

但是,在最后开会讨论的时候,有人却不同意,强烈抵制,连总理都惊动了,亲自出面调解,但最终也没能让范汉杰如愿,遗憾错过了这次特赦。

那么,是谁跟他有这么大的仇,非要抵制特赦他呢?说两个名字吧——蒋光鼐、蔡廷锴。

文章图片3

在近代史上,蒋光鼐和蔡廷锴的大名,应该是如雷贯耳的,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正是这二人率领的第十九路军,跟日寇展开了生死对决,打出了中国人的尊严,二人也因此成为民族英雄,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受到各方的尊重。

那么,蒋光鼐和蔡廷锴跟范汉杰又有什么深仇大恨呢?这就要说到“福建事变”了。

淞沪抗战结束后,蒋介石认为第十九路军不听指挥,就把它们瓦解开,调去安徽、湖北、江西打红军,引起了十九路军的极大不满。后来,在李济深、陈铭枢等人的支持下,蒋光鼐和蔡廷锴公开反蒋,成立了“福建人民政府”,跟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分庭抗礼,是为“福建事变”。

这样的事,蒋介石肯定是不会允许的,就派十几万大军前去征剿。

当时,范汉杰正在第十九路军担任参谋处处长,但是他觉得第十九路军不是中央军的对手,再加上他是黄埔学生,多少对蒋介石还有点幻想,便暗中跟戴笠、郑介民勾结,把参谋处的密电本都送给了他们,结果导致第十九路军大败,“福建人民政府”也宣告失败。

文章图片4

在任何时候,叛徒行为都是不可饶恕的,因此,当蒋光鼐、蔡廷锴听说范汉杰要被特赦的时候,坚决反对,谁来劝也不听,最终让范汉杰特赦的愿望落了空。

直到一年后,第二批战犯特赦,经总理等人再次出面,才让范汉杰的名字出现在了名单上。此时的范汉杰,已经64岁了。

1976年,范汉杰在北京病逝,被安葬在八宝山公墓。后来,他的子女来到北京,把他的骨灰带走了一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