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首个环境执法智能办案系统在河南上线(附系统介绍)

 书洋康乐 2021-10-16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一帆

  “把手头的卷宗整理完,我就要'下岗’了!”10月13日,在焦作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档案室,管理员小秦捧着一本近400页的卷宗跟记者打趣道。

  小秦说的倒也“没错”,9月1日,国内首个生态环境执法办案辅助系统——河南省生态环境智慧办案系统在正式启用后,我省执法就实现了全程无纸化,过去一个案件多达几百页的卷宗,现在仅用一部手机就能完成操作,纸质卷宗档案即将成为历史。

  就在三天前,焦作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智慧办案”系统线上开具了该市首张处罚文书,从现场检查发现违法问题到下达处罚决定书,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过去,完成一宗案子通常需要两到三个月。

  图片

  时间是如何被节约下来的呢?

  首先是降低了距离成本。过去,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采集证据后,需要出具纸质文书让当事人签字确认,情况复杂的,需要前往企业进行多次取证确认。如果符合立案标准,县级局还要再到市局进行签字盖章……翻开几百页的卷宗,几乎每张都有各种签名、盖章。

  “如今,在手机端就可以同步上传现场采集的证据,让当事人现场电子签名,即刻形成笔录,在线上完成立案审批以及其他后续工作。”干了20多年环境执法工作的李晓光说。

  办案的便捷,还得益于该系统的“智慧”大脑。在执法行业,有着老带新的传统。因为企业行业、违法行为纷繁复杂,不同的类别就有不同的取证内容,执法新手没有一两年的实践经验,基本不可能独立执法办案。

  而“办案系统”被大家誉为“专家随行指导”。办案人员对违法行为进行初步判断后,选定该违法行为,系统就会自动匹配办案程序,引导办案人员收集相关证据。同时,系统还提供了不同违法行为适用的法规依据,预置了特定的模版,只需按实际违法情形填补数据即可自动生成执法文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环境执法不再需要专业人员,对违法程度进行取证,仍然需要丰富的经验判断。”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负责人说。

  图片

  取证立案后,罚与不罚,罚多罚少,也是备受关注的敏感问题。如何做到公平裁量,同案同罚?环境执法办案系统给出了智能化的“标准答案”。

  李晓光向记者演示,按照系统要求,输入违法情形、裁量证据等内容后,系统即刻自动生成了罚款金额。而以前,裁量只能靠办案经验丰富的“老把式”来判断计算。

  “这个金额是通过统用标准化赋值计算得来的,保证了裁量的合理公正,也排除了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因素,想要'走后门’是不可能的了。”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办案系统”实现了执法案件“线上办”、执法文书“无纸化”和处罚案卷“云存储”。工作人员的每一次操作和执法全过程也将被完整记录,自动公开,执法行为将接受更严格的监督。

转自:河南日报客户端2021.10.15








(原标题:我国首个环境行政处罚智能办案系统通过专家论证)

近年来,各地对行政执法工作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生态环境执法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也日益提高。但基层行政执法工作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环境执法信息公开不及时、环境执法信息公开不全、执法过程不够规范等。“三项制度”聚焦执法源头、过程、结果等关键环节,从加强制度建设和严格制度落实入手,对执法全过程进行了基础性的统一规范。在生态环境系统全面推进“三项制度”,对规范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等行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快速增长,环境执法难度日益加大,如何智能、规范、公正、高效实施环境违法行政处罚,成为环境执法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汇聚力量求实论证

2019年12月7日上午,中国首个环境行政处罚智能办案系统专家论证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察研究分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及各省市生态环境执法领域的近20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论证会。

为全力助力“三项制度”的实施与落实,一种新型的环境执法办案辅助系统软件——“环境执法通2.0安卓端”引起与会专家的关注。此软件是新型环境行政处罚智能办案系统,该系统将立案、调查取证、告知、合法性审查、决定、执行、结案等执法程序设置成软件操作程序。通过程序状态机实时自动指引、记录适用程序的全部步骤和内容,从而实现“操作信息化、过程痕迹化”的全过程记录和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同时该系统内置了生态环境执法常用的400多个环境违法案由,2万多个环境违法行为数据。按照程序自动指引违法证据收集、裁量证据收集,自动判定违法行为是否成立,自动生成各类执法文书,从而实现“文书数据化、分析可量化”。系统的语音制作笔录、执法任务流、案件流、审批流均可实现网上流转,有效提高执法效率。案件信息自动发布功能,落实了执法信息公开的要求,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全方位、多角度的执法统计为执法决策提供了真实的数据支撑,使“三项制度”精髓主旨得到完整体现。

在论证会上,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曹晓凡对环境执法通的研发过程及执法通的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他的介绍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曹晓凡代表研发团队表示,一定要迎难而上,把“环境执法通”设计得更加完善,坚决打赢碧水蓝天保卫战!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竺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竺效在发言中说,这项工作很有意义,研发成果非常震憾,这项工作现在来看,已经比较完善了,促进了我们执法的规范化,避免后续诉讼中的败诉,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执法通软件”增加了法治思维的考量,这个软件保证了证据不造假。

图片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陆新元讲话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原环境监察局局长陆新元对论证会的召开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于曹晓凡等35人组成的研发团队所做的大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希望通过此次论证会,能让“环境执法通”系统尽快走向市场,使环境行政执法工作更规范、更科学、更公正、更缜密。

名师铸剑科技闪光

“环境执法通2.0(安卓端)”是由北京汇丰达科技有限公司聘请国内知名环境执法实务专家和熟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律师、拥有丰富的大型分布式系统架构经验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场景下业务处理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潜心研发而成。日前,保定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白沟新城分局、竞秀区分局、徐水区分局、满城区分局、高碑店市分局、定兴县分局、易县分局、涞水县分局、涿州市分局试用结果显示,行政执法的办案流程有效规范,执法质量和办案效率明显提升,成效显著。该软件于2019年1月3日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下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并于2019年9月获得了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证书。同时,《环境违法行为案由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与实证研究》已列为生态环境部科研课题。

权威点赞厚积薄发

“环境执法通”强大的执法辅助功能通过现场演示及论证,获得专家团的一致好评认可。“科技永无止境,创新永远在路上”,“环境执法通”将以现代科技手段助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有效落实作为北京汇丰达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的机遇与动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为提升生态环境执法规范化、智能化水平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转自:中国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4:47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