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文库》之《方志编》

 星河岁月 2021-10-16

【编者按】

《江苏文库》是江苏省重大文化工程“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也是江苏历史上最大规模全面、系统梳理江苏历史文献的超大型丛刊,由《书目编》、《文献编》、《史料编》、《方志编》、《精华编》、《研究编》六个部分组成,自2016年启动以来,经过文献普查、拟收书目论证、编纂出版体例确定等,2018年推出首批出版成果,至2020年底,已出版487册,其中《书目编》28册,《文献编》129册,《史料编》94册,《方志编》142册,《精华编》63册,《研究编》31册。为方便读者了解和使用,特将各编已出版图书详细书目及相关信息陆续刊布。今天刊发《江苏文库·方志编》。

图片

《方志编》

主编:左健伟  张乃格

副主编:林艾甫  桑荟  宫冠丽

《江蘇文庫·方志編》以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爲界,收録現存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江蘇各個時期官修的通志(以省、府、州、縣爲記述對象的綜合性志書),以及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省級專志,酌收價值較高的私撰通志。地域範圍以江蘇省現行行政區域爲準,歷史上曾經屬於江蘇的松江府,太倉州的崇明、嘉定、寶山縣,徐州府的蕭縣、碭山縣等,今已隸屬外省市,俱不再收録。所收舊志力求完備,選擇版面清晰、紙墨俱佳,無蟲蠹、無破損、無缺頁的本子爲底本。原書如有蠹損、殘缺、漶漫之處,用不同藏書單位的相同版本進行補配,以最大限度接近舊志的原貌。
 

一、省志類(共49册)
  
第一册
南畿志六十四卷,(明)聞人詮修,陳沂等纂。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十三年(一五三四)刻本。
第二册
康熙江南通志七十六卷(一),(清)于成龍等修,張九徵、陳焯等纂。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江南通志局刻本。
第三册
康熙江南通志七十六卷(二)
第四册
康熙江南通志七十六卷(三)
第五册
乾隆江南通志二百卷首四卷序目一卷(一),(清)尹繼善等修,黄之隽等纂。乾隆元年刻本。

图片

《乾隆江南通志》書影

第六册
乾隆江南通志二百卷首四卷序目一卷(二)
第七册
乾隆江南通志二百卷首四卷序目一卷(三)
第八册
乾隆江南通志二百卷首四卷序目一卷(四)
第九册
乾隆江南通志二百卷首四卷序目一卷(五)
第十册
乾隆江南通志二百卷首四卷序目一卷(六)
第十一册
江蘇備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一),吴廷燮纂。上海圖書館藏民國三十一年稿本。

图片

《江蘇備志稿》书影


第十二册
江蘇備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二)
第十三册
江蘇備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三)
第十四册
江蘇備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四)
第十五册
江蘇備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五)
第十六册
江蘇備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六)
第十七册
江蘇備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七)
第十八册
江蘇備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八)
第十九册
江蘇備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九)
第二十册
江蘇備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十)
第二十一册
江蘇備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十一)
第二十二册
江蘇備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十二)
第二十三册
江蘇備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十三)
第二十四册
江蘇備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十四)
第二十五册
江蘇備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十五)
第二十六册
江蘇備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十六)
第二十七册
江蘇備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十七)
第二十八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一),繆荃孫、馮煦、莊藴寬、吴廷燮等纂修。南京圖書館藏民國三十四年稿本。
第二十九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二)
第三十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三)
第三十一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四)
第三十二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五)
第三十三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六)
第三十四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七)
第三十五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八)
第三十六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九)
第三十七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十)
第三十八册
江蘇省通志稿(十一)
第三十九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十二)
第四十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十三)
第四十一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十四)
第四十二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十五)
第四十三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十六)
第四十四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十七)
第四十五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十八)
第四十六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十九)
第四十七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二十)
第四十八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二十一)
第四十九册
江蘇省通志稿三百五十二卷(二十二)
 

二、府縣志類(共93册)
江寧府部

第一册
景定建康志五十卷(一),(宋)馬光祖修,周應合纂。嘉慶六年金陵孫忠愍祠仿宋刻本。
第二册
景定建康志五十卷(二)
至正金陵新志十五卷(一),(元)索元岱修,張鉉纂。元至正四年刻本。
第三册
至正金陵新志十五卷(二)
萬曆應天府志三十二卷,(明)汪宗伊、程嗣功修,王一化等纂。萬曆二十年增修本。
第四册
嘉慶新修江寧府志五十六卷,(清)吕燕昭修,姚鼐等纂。光緒六年重刻本。
第五册
光緒續纂江寧府志十五卷首一卷,(清)蔣啓勛、趙佑宸修,汪士鐸等纂。光緒十年重印本。
第六册
首都志(一)十六卷,葉楚傖、柳詒徵主編,王焕鑣等纂。民國二十四年南京正中書局鉛印本。
第七册
首都志十六卷(二)
第八册
首都志十六卷(三)
萬曆上元縣志十二卷,(明)程三省修,李登等纂。明萬曆二十五年刻本。
第九册
萬曆重修江寧縣志十卷,(明)周詩、石允珍修,李登、盛敏畊、顧起元纂。南京古舊書店所藏明萬曆二十六年刻本。
康熙上元縣志二十四卷,(清)唐開陶等纂修。清康熙六十年刻本。
第十册
乾隆江寧縣新志二十六卷,(清)袁枚、王箴輿等纂修。清乾隆十三年刻本。
同治上江兩縣志二十八卷附叙録一卷(一),(清)莫祥芝、甘紹盤合纂。南京圖書館藏同治十三年刊本。
第十一册
同治上江兩縣志二十八卷附叙録一卷(二)
弘治句容縣志十二卷,(明)王僖、杜槃修,程文等纂。寧波天一閣博物館藏明弘治九年刻本。
第十二册
光緒續纂句容縣志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張紹棠修,蕭穆等纂。光緒三十年刻本。
第十三册
崇禎江浦縣志十二卷,(明)李維樾修,沈孚中纂。臺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崇禎十四年刻本。
江浦埤乘四十卷首一卷,(清)侯宗海、夏錫寶撰。清光緒十七年刻本。
民國江浦縣新志稿不分卷,詹其桂等撰。民國稿本。
第十四册
嘉靖六合縣志八卷,(明)董邦政修,黄紹文、徐楠等纂。明嘉靖三十二年刻本。
順治六合縣志十二卷,(清)劉慶運修,孫宗岱等纂。清順治三年刻本。
光緒六合縣志八卷圖説一卷附録一卷,(清)謝延庚、吕憲秋修,賀廷壽、唐毓和等纂。清光緒十年刻本。
第十五册
順治溧水縣志十卷首一卷,清閔派魯修,林古度等纂。清順治十五年刻本。
光緒溧水縣志二十二卷首一卷,清傅觀光、施春膏修,丁維誠等纂。清光緒十五年重印本。
第十六册
順治高淳縣志十八卷,清紀聖訓修,林古度等纂。國家圖書館藏康熙十八年增刻本。
光緒高淳縣志二十八卷首一卷,清楊福鼎修,陳嘉謀等纂。清光緒七年學山書院刻本。
 

蘇州府部

第十七册
吴地記一卷附後集一卷,(唐)陸廣微撰,後集不著撰人。清《四庫全書》本。
吴郡圖經續記三卷,(宋)朱長文撰。清咸豐三年仁和胡氏木活字排印《琳瑯室叢書》本。
吴郡志五十卷,(宋)范成大撰,汪泰亨訂補。清嘉慶海虞張氏《墨海金壺》刻本。
洪武蘇州府志五十卷圖一卷(一),(明)盧熊撰。洪武十二年刻本。
第十八册
洪武蘇州府志五十卷圖一卷(二)
第十九册
洪武蘇州府志五十卷圖一卷(三)
第二十册
洪武蘇州府志五十卷圖一卷(四)
第二十一册
姑蘇志六十卷(一),(明)林世遠修,王鏊等纂。嘉靖二十一年增補刻本。

图片

《姑蘇志》書影

第二十二册
姑蘇志六十卷(二)
同治蘇州府志一百五十卷首三卷(一),(清)李銘皖、譚鈞培修,馮桂芬等纂。清光緒八年江蘇書局刻本。
第二十三册
同治蘇州府志一百五十卷首三卷(二)
第二十四册
同治蘇州府志一百五十卷首三卷(三)
第二十五册
同治蘇州府志一百五十卷首三卷(四)
第二十六册
同治蘇州府志一百五十卷首三卷(五)
第二十七册
同治蘇州府志一百五十卷首三卷(六)
第二十八册
同治蘇州府志一百五十卷首三卷(七)
第二十九册
同治蘇州府志一百五十卷首三卷(八)
吴邑志十六卷圖説一卷,(明)蘇祐修,楊循吉纂,《圖説》曹自守撰。天一閣博物館藏明嘉靖八年刻本,補配鈔本。
崇禎吴縣志五十四卷首一卷(一),(明)牛若麟修,王焕如纂。崇禎十五年刻本。
第三十册
崇禎吴縣志五十四卷首一卷(二)
第三十一册
崇禎吴縣志五十四卷首一卷(三)
第三十二册
乾隆長洲縣志三十四卷首一卷,(清)李光祚修,顧詒禄等纂。清乾隆十八年刻本。
乾隆元和縣志三十六卷首一卷(一),(清)許治修,沈德潜、顧詒禄纂。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
第三十三册
乾隆元和縣志三十六卷首一卷(二)
民國吴縣志八十卷(一),曹允源等纂修。民國二十二年蘇州文新書局鉛印本。
第三十四册
民國吴縣志八十卷(二)
第三十五册
民國吴縣志八十卷(三)
第三十六册
民國吴縣志八十卷(四)
第三十七册
民國吴縣志八十卷(五)
第三十八册
民國吴縣志八十卷(六)
第三十九册
民國吴縣志八十卷(七)
第四十册
民國吴縣志八十卷(八)
第四十一册
民國吴縣志八十卷(九)
第四十二册
民國吴縣志八十卷(十)
第四十三册
民國吴縣志八十卷(十一)
第四十四册
民國吴縣志八十卷(十二)
第四十五册
嘉靖吴江縣志二十八卷首一卷,(明)曹一麟等修,徐師曾等纂。明嘉靖四十年刻本。

图片

《嘉靖吴江縣志》書影

康熙吴江縣志四十六卷首一卷(一),(清)郭琇修,葉燮等纂。清康熙二十三刻本。
第四十六册
康熙吴江縣志四十六卷首一卷(二)
康熙吴江縣志十六卷首一卷(一),(清)郭琇修,屈運隆纂。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第四十七册
康熙吴江縣志十六卷首一卷(二)
乾隆震澤縣志三十八卷首一卷,(清)陳和志修,沈彤、倪師孟等纂。上海圖書館藏清光緒二十年徐元輔重刻本。
第四十八册
光緒吴江縣續志四十卷首一卷,(清)金福曾、金吴瀾修,熊其英、凌淦、凌泗同纂。清光緒五年刻本。
寶祐重修琴川志十五卷圖一卷,(宋)孫應時纂修,鮑廉等增補,(元)盧鎮等續修。清鈔本。
第四十九册
弘治常熟縣志四卷(一),(明)楊子器修,桑瑜等纂。鈔本。
第五十册
弘治常熟縣志四卷(二)
萬曆常熟縣私志二十八卷(一),(明)姚宗儀撰。民國抄本。
第五十一册
萬曆常熟縣私志二十八卷(二)
第五十二册
萬曆常熟縣私志二十八卷(三)
乾隆常昭合志十二卷首一卷(一),(清)王錦、顧德昌等修,言如泗等纂。嘉慶二年刻本。
第五十三册
乾隆常昭合志十二卷首一卷(二)
第五十四册
民國重修常昭合志二十二卷首一卷附一卷(一),張鏡寰修,丁祖蔭等纂,徐兆瑋續纂,潘一塵、張禮綱續修,龐樹森等再續纂。民國三十八年鉛印本。
第五十五册
民國重修常昭合志二十二卷首一卷附一卷(二)
第五十六册
民國重修常昭合志二十二卷首一卷附一卷(三)
第五十七册
民國重修常昭合志二十二卷首一卷附一卷(四)
第五十八册
民國重修常昭合志二十二卷首一卷附一卷(五)
第五十九册
民國重修常昭合志二十二卷首一卷附一卷(六)
第六十册
民國重修常昭合志二十二卷首一卷附一卷(七)
淳祐玉峰志三卷,(宋)項公澤修,凌萬頃、邊實等纂。清宣統元年《匯刻太倉舊志五種》本。
至正昆山郡志六卷,(元)孛羅帖木爾修,楊譓纂。以清咸豐元年嘉定錢氏刻本。
弘治昆山县志十四卷(一),(明)吴祺修,顧潜纂。國家圖書館藏清桂雲堂抄本。
第六十一册
弘治昆山志十四卷(二)
第六十二册
弘治昆山志十四卷(三)
道光昆新兩縣志四十卷首一卷末一卷(一),(清)張鴻、來汝緣等修,王學浩等纂。清道光六年刻本。
第六十三册
道光昆新兩縣志四十卷首一卷末一卷(二)


常州府部

第六十四册
咸淳毗陵志三十卷圖一卷,(南宋)史能之等纂修。清嘉慶二十五年趙懷玉重刻本。
洪武常州府志十九卷(一),(明)張度修,謝應芳等纂。上海圖書館藏清嘉慶二十三年抄本。
第六十五册
洪武常州府志十九卷(二)
第六十六册
洪武常州府志十九卷(三)
第六十七册
洪武常州府志十九卷(四)
第六十八册
洪武常州府志十九卷(五)
萬曆重修常州府志二十卷(一),(明)劉廣生修,唐鶴徵等纂。明萬曆四十六年刻本。
第六十九册
萬曆重修常州府志二十卷(二)
第七十册
萬曆重修常州府志二十卷(三)
第七十一册
康熙常州府志三十八卷首一卷(一),(清)于琨修,陳玉璂等纂。清光緒十二年活字本。

图片

《康熙常州府志》書影

第七十二册
康熙常州府志三十八卷首一卷(二)
萬曆武進縣志八卷(一),(明)晏文輝修,唐鶴徵等纂。清陸恩黻抄本。
第七十三册
萬曆武進縣志八卷(二)
第七十四册
萬曆武進縣志八卷(三)
第七十五册
萬曆武進縣志八卷(四)
第七十六册
乾隆武進縣志十四卷首一卷(一),(清)王祖肅等修,虞鳴球、董潮等纂。上海圖書館藏抄本。
第七十七册
乾隆武進縣志十四卷首一卷(二)
第七十八册
乾隆武進縣志十四卷首一卷(三)
第七十九册
乾隆武進縣志十四卷首一卷(四)
第八十册
乾隆陽湖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清)陳廷柱等修,虞鳴球、董潮等纂。國家圖書館藏清乾隆三十年刻本。
道光武進陽湖縣合志三十六卷首一卷(一),(清)孫琬、王德茂修,李兆洛、周儀暐等纂。清光緒十二年仿聚珍板重刊本。
第八十一册
道光武進陽湖縣合志三十六卷首一卷(二)
第八十二册
道光武進陽湖縣合志三十六卷首一卷(三)
第八十三册
道光武進陽湖縣合志三十六卷首一卷(四)
光緒武陽志餘十二卷首一卷附二卷(一),(清)桐澤修,莊毓鋐、陸鼎翰等纂。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緒十四年木活字本。
第八十四册
光緒武陽志餘十二卷首一卷附二卷(二)
至正無錫志四卷,今存各本均不著撰著人,《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録》著録爲佚名纂。明初刻本。
第八十五册
康熙無錫縣志四十二卷,(清)徐永言修,嚴繩孫、秦松齡纂。清康熙二十九年刻本。
第八十六册
光緒無錫金匱縣志四十卷首一卷附六卷(一),(清)裴大中、倪咸生等修,秦緗業等纂。清光緒七年刻本。
第八十七册
光緒無錫金匱縣志四十卷首一卷附六卷(二)
錫金識小録十二卷,(清)黄卬撰。光緒二十二年王念祖木活字本。
第八十八册
弘治江陰縣志十四卷,(明)黄傅修,方謨等纂。國家圖書館藏正德十五年刻本。
崇禎江陰縣志八卷(一),(明)馮士仁修,徐遵湯、周高起纂。美國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藏明崇禎十三年刻本。
第八十九册
崇禎江陰縣志八卷(二)
道光江陰縣志二十八卷首一卷(一),(清)陳延恩、金咸修,李兆洛等纂。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
第九十册
道光江陰縣志二十八卷首一卷(二)
光緒江陰縣志三十卷首一卷(一),(清)盧思誠修,沈偉田、馮壽鏡續修,季念詒纂,夏煒如續纂。清光緒四年刻本。
第九十一册
光緒江陰縣志三十卷首一卷(二)
第九十二册
光緒江陰縣志三十卷首一卷(三)
萬曆重修宜興縣志十卷,(明)陳遴瑋修,王升等纂。萬曆十八年刻本。
嘉慶增修宜興縣舊志十卷首一卷末一卷(一),(清)李先榮原本,(清)阮升基、唐仲冕等增修,寧楷等增纂。清嘉慶二年刻本。
第九十三册
嘉慶增修宜興縣舊志十卷首一卷末一卷(二)
嘉慶新修宜興縣志四卷首一卷,(清)阮升基修,寧楷纂。清嘉慶二年刻本。
 
【提要樣例】
《康熙常州府志》提要

图片
《康熙常州府志》書影
 
《康熙常州府志》三十八卷首一卷,清于琨修,陳玉璂等纂。
于琨字勝斯,號瑶圃,清順天府大興(今屬北京市)人。曾任山内秘書院中書舍人、湖州府同知、福建鹽運司運同。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〇),升常州知府。
陳玉璂(一六三五—一七〇六)字賡明,號椒峰,清武進人。少有大志,凡天文、地志、兵刑、禮樂、河渠、賦役諸大事,莫不研討,言之娓娓,賓客慕名輻輳。多才藝,彈琴、投壺,嬉戲之樂,靡所不爲。偶有所觸,發爲詩文,旬日之間,動輒盈尺。康熙六年(一六六七)進士,官中書舍人,十八年(一六七九)因事革職。家居抑鬱,發憤著書,著述極豐。主要有《椒峰集》二百卷、《學文堂集》四十三卷、《史論》一百卷,輯有《康熙武進縣志》四十四卷、《武進縣續志》十三卷及《三吴總志》《續毗陵人品記》等。
據書前纂修姓氏,參與此書纂修者尚有採輯武進知縣王元烜、無錫知縣徐永言、江陰知縣劉光夔、宜興知縣趙觀、靖江知縣張元復,分編原任江陰知縣陸次雲、常州府儒學訓導劉雷恒、武進縣儒學教諭崔學古、無錫縣學生員張夏,較訂武進縣學生員吴恪立、宜興縣貢生陳履端。
考明常州知府劉廣生聘唐鶴徵在萬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纂成《萬曆常州府志》後,不久入清,歷順治迄康熙,清王朝進入鼎盛期。隨着國家的統一、疆域的開拓、國力的興盛,清廷先後在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二十二年(一六八三)詔令編纂《一統志》,以彰大一統之盛。其中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禮部奉旨檄催天下各省設局纂修通志,并規定遵照《河南通志》例,限三個月成書,由此大大推動了全國省、府、州、縣志書的編纂。此後不久,常州府所轄的武進、無錫、宜興、江陰、靖江五縣先後纂成縣志。書前于琨《常州府志序》即云:“屬邑五志,次第纂修,釐然成帙,而郡志闕如。自明萬曆唐太常續修以來,距今八十餘年……余嘆息者久之。因閲張愷《續志序》云:'天下事未有不廢於因循,而成於勉强者。’”於是設館尚中堂,聘陳玉璂主持纂輯府志。陳玉璂《重修常州府志序》亦可以和于《序》相印證:“吾郡志自唐太常續王文肅而後,迄今七十餘年,時遠代更,事多湮没。近者屢行纂葺,而旋作旋輟,究無成書。……康熙二十九年,郡太守于公以天子近臣屢擢而涖兹土。三年以來,利無不興,弊無不剔,民安訟息,俗美風淳。爰以志事進玉璂而咨之,玉璂謝不敏,公則式廬殷殷,用意逾篤。玉璂乃曰:公之舉誠善矣,然則費將安出?公曰:予固籌之,有俸金在也,遑他求乎?玉璂喜而從命,遂設館尚中堂西偏,下榻授餐,凡兩閲月。”
關於此志的成書時間,撰於康熙甲戌八月的于琨《常州府志序》云:“迄夏五而告成。”康熙甲戌,即康熙三十三年(一六九四)。“夏五”,夏季五月,陳玉璂《重修常州府志序》末署銜“五月既望者”可證。再聯繫書前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江寧巡撫宋犖序綜合判斷,此志最初開館於康熙三十三年(一六九四)春,歷時二月至同年五月成稿,再經三月至同年八月付刻,最終在次年印裝行世。有以此書前後歷時五年方成者誤。
書前有宋犖序、于琨序、陳玉璂序、原序(史能之序、謝應芳序、王㒜序、徐瓊序、朱昱序、王㒜又序、張愷序、劉廣生序、唐鶴徵序)、纂修姓氏、目録。卷首巡幸;卷一圖考;卷二建置沿革;卷三星野(祥異附);卷四山川;卷五疆域:形勝、城池、坊厢、鄉都、河渠、橋閘;卷六兵禦;卷七水利;卷八户口(田賦徭里附);卷九風俗;卷十物産;卷十一封系;卷十二公署;卷十三、十四職官表上下;卷十五學校(書院附);卷十六、十七選舉一、二;卷十八壇壝(祠廟寺觀附);卷十九陵墓;卷二十古迹;卷二十一名宦;卷二十二至二十四人物一、二、三;卷二十五孝友(行義附);卷二十六列女;卷二十七隱逸;卷二十八流寓;卷二十九仙釋;卷三十方伎;卷三十一至三十七藝文一至七;卷三十八摭遺。
全書主要採用平列體,平行并列三十餘門,輔以綱目體,部分門類分立若干目。記事努力追溯事物起始發端,下限《職官表》最晚者迄於康熙三十三年(一六九四)。此書爲歷史上常州最後一部府志,資料彌足珍貴,是研究清“康乾盛世”初期及其以前今常州、無錫二市與靖江歷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
書中凡萬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以前史事,主要依據《成化重修毗陵志》《萬曆常州府志》。萬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以後史事,則以官府文牘、採訪故老、實地堪查等爲據。記事以繁簡適中爲原則。書前陳玉璂《重修常州府志序》曰:“因日取王、唐二志反覆展玩。大約王之長在簡,唐之長在詳。今以二志爲師,或簡而未核者,則參之以詳;或詳而似冗者,則仍歸於簡。王、唐二志中之取裁以此。即王、唐二志後之取裁,亦莫不以此爲準的。故以七十餘年之故實,事增文省,卷帙衹稍溢於王,而較唐尚有所不及焉。”卷三十二《藝文二》輯有唐至明詩人一百零六首七言絶句,較之《萬曆常州府志》卷十七《詞翰志二·詩》所輯一百五十八首七絶,篇幅節約近三分之一,頗得詳略得當精髓。
也有因成化、萬曆二志而踵事增華,幾近脱胎换骨,臻於浴火重生者。流寓是明清地方志用來收録僑居本地客籍名人事迹的類目。《成化重修毗陵志》設有《寓賢》,收録晋至元歷代客籍名人三十一人。《萬曆常州府志》設有《僑寓》,收録晋至清歷代客籍名人二十九人。此志卷二十八設有《流寓》,收録對象的生活年代則提前近千年,共收周徐偃王、鍾子期,戰國辛共、杜康,漢梁鴻,三國魯肅,晋庾冰、郭璞,南朝到洽,唐陸贄、顧况、孟郊、陸龜蒙、杜牧、皮日休,宋蘇軾、楊時、周必大、洪適,元王仁輔,明商輅,清周怡等歷代客籍名人六十七人,收録流寓人物超過成化、萬曆二志的總和。尤爲難能可貴的是,《流寓》無題引言曰:“常郡自泰伯至止以來,名賢高士接踵而至,莫不低徊留之而不能去。自周及今,其可爲兹方重者,代不乏人。豈非人與地相輝映,流風餘韻尚可想而見乎?”以異域文化爲本土文化活力源泉,其樸素的歷史文化自覺、地緣文化自信,凸顯出纂修者非同凡響的遠見卓識。
但《藝文二》沿襲《萬曆常州府志·詞翰志》之訛,仍將南宋戴復古的《江陰浮遠堂》誤爲元陳與義的《浮遠堂》,明初高啓的《銷夏灣》誤爲宋范成大的《避暑宫》。且原刻本訛舛較多,故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出版此書活字本時附有陸彦和《校勘記》一卷。有清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刻本;清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活字本,附陸彦和《校勘記》一卷。本次出版,以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活字本爲底本影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