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下“无常文学”的他,才是日本最早的“断舍离”实践者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1-10-16

一览扶桑

从日常开始,带你重新发现一个深度日本

图片

我的茶道老师丹治先生来信,问我搬家到京都之后习惯了吗?感想如何?我回信说:“这次搬家,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终于理解了'断舍离’”。

为了能搬到京都来,我扔掉了包括沙发、衣柜在内的几乎所有家具,只搬过来一些生活必需品,以及两张桌子两张床:桌子用来吃饭、写作、做功课。床当然是用来睡觉的。虽然“断舍离”,但到底还是不能睡在地板上。

我的“断舍离”当然不彻底。以前读到过一本书,叫《我们已经不再需要物品》,是在东京某出版社做编辑的佐佐木典士写的。佐佐木是位极简主义者,所以他的“断舍离”非常彻底:房间里空空如也,没有床、没有电视、也没有桌子,衣橱里挂着的三件一模一样的白衬衣和三件外套、以及三条裤子,算是全部家当。

“断舍离”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是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瑜伽指导者冲正弘出版了《瑜伽的思考方式和修业法》,从瑜伽的理念,谈到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和离行”。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正是高度经济成长期,人们内心的干劲与物质欲望成正比,那是日本社会的肉食时代,“断舍离”这样的词,显然与当时的日本社会格格不入,所以并没有马上普及开来。

“断舍离”开始受到日本社会关注,是在泡沫经济破灭之后。2009年,山下英子出版了一本关于如何整理房间的家庭生活类著作《最新整理术——断舍离》。这是一本生活实用型书籍,经历过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家庭,许多人家里都“物质过剩”——堆满了日常生活中根本不需要的物品,在这种时候有人提出“断舍离”这样的口号,自然令人精神为之一振,“断舍离”的生活态度因此很受欢迎,并令人感觉愉悦。这跟号召一个饱食的胖子瘦身减肥是一样的道理。“断舍离”就是给物品减肥。

图片

山下英子著《最新整理术——断舍离》,2009年,magazine house出版

将手边的物品分为两类:

①必需用品

②想要的用品

留下①,去掉②,这就是“断舍离”中最简单的一个分类整理术。但这时候的“断舍离”,也就仅仅只是一个整理术而已。

“断舍离”重归瑜伽修行哲学的“断行、舍行和离行”,是在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之后。地震、海啸、核辐射——“3.11东日本大地震”所摧毁的,不仅是日本人的家庭,还有日本现代社会人们所追求的物质信仰。即使拥有城堡般的家园,室内布置得琳琅满目,那又有什么用呢?一场地震、一次台风、一场海啸……就可以毁掉你拥有的一切,就可以令你生离死别……

所以,鸭长明在他的《方丈记》里,开篇就说:

ゆく河の流れは絶えずして、しかも、もとの水にあらず。よどみに浮ぶうたかたは、かつ消え、かつ結びて、久しくとどまりたる例なし。世の中にある、人と栖と、またかくのごとし。

这段话的意思是:

“大河涛涛不息,可是,逝水永不复回头。那浮游在河床瘀水处的泡沫,时而出现,时而破灭,从未有过停息的时候。这世间的人,抑或栖身之所,便如这时隐时现的泡沫一般。”

图片

鸭长明画像,菊池容斋绘,明治时代

世事无常啊!因此,《方丈记》在日本被称为无常文学,也被称为灾难文学。在这本古典的日文随笔里,真实地记录了作者鸭长明一生中所经历的种种天灾人祸:

安元3年(1177年),安元大火时,鸭长明23岁;

治承4年(1180年)的龙卷风发生时,鸭长明26岁;

养和年间(1181-82年)遭遇饥馑时,鸭长明27岁;

元历2年(1185年)京都发生7级左右的文治大地震时,鸭长明31岁。

幼年时代的鸭长明,虽然很早失去母亲,但依旧是个生活优渥的孩子:鸭长明的父亲鸭长继,是著名的下鸭神社(正式名称应该是“贺茂御祖神社”)的“正禰宜惣官”——也即职位最高的神官。下鸭神社位于平安京(也即现在的京都市)东北方向,是源自北山大原的高野川、以及源自丹波高地的贺茂川的交汇河流点,肩负着古都平安京祭水仪式的重任,与朝廷关系非同小可。下鸭神社境内,至今都有一大片属于神社管辖的原始森林“纠之森林”,占地面约12万4千平方米,相当于三个“东京巨蛋”。神社内还有两条属于自己的小川——一条叫“御手洗川”,一条叫“泉川”,清澈见底,流水潺潺。因此,年少风雅的鸭长明,曾经作诗赞美说:“浅濑清流的小川,连月亮也要寻来对影自怜呢。”

图片

“纠之森林”中浅濑清流的小川

幼年的鸭长明大概特别招人怜爱,因此皇后特别喜欢他,才6岁就叙爵从五位——这大概是鸭长明一生中唯一的高光时刻。17岁那年,鸭长明的父亲去世了,失去了靠山的鸭长明,成为无父无母的孤儿,因为拥有祖母家大片宅邸的继承权,很长一段时间都和祖母居住在一起。根据《方丈记》里鸭长明的自述进行推测,应该是从17岁父亲去世、直到30岁左右,鸭长明都居住在祖母家的大宅子里:

“我继承了祖母的家,很长一段时间都居住在那儿,可是,后来缘分既尽,身体亦衰,虽然是充满回忆的所在,但最终却是无法在那个家里继续住下去了。30岁左右的时候,为了一个新的自己,我离开了那里,盖了一个中等大小的庵独居。这个中等大小的庵,只有原来祖母住处的十分之一那么大。”

参照前面提及的火灾、飓风、饥馑、地震这些天灾人祸,基本都发生在鸭长明20来岁左右的时候。幼年失母,少年丧父,青年时代虽然居住在大宅门内,却看到无数人间不幸:

安元3年(1177年),鸭长明23岁。那年阴历4月28日晚上,一处民宅失火。最初只是很小的火苗,因为当晚风大,火苗瞬间蔓延成大火,迅速延烧到朱雀门,不仅仅是沿线的住宅,甚至连大极殿、大学寮、民部省,等当时的政府神经中枢都被烧毁。无论是普通民宅,还是公卿贵族们精心打造的气派的建筑,都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鸭长明在《方丈记》里心有余悸地记载道:

“远处浓烟滚滚,近处火焰熊熊,有人因烟熏而倒地气绝,有人因卷入火海而瞬间身亡。”

“这次火灾,烧毁了16处公卿宅邸,此外被烧的普通民宅不计其数。据说烧毁了整个京都的三分之一。死亡男女合计数十人,烧死牛马无数。”

鸭长明因此感叹道:

“人啊!这些所作所为,这一切行为,都是多么愚蠢啊!在如此危险的都市中心造房建屋,倾尽财力,费尽辛劳……,唉,没有比这些更加没有价值的事情了!”

大火过后才三年,26岁的鸭长明又遭遇了巨大龙卷风:无论豪宅或是平房,没有不损坏的。飓风过后,为了修补损坏的房屋,又有不少人受伤……

鸭长明因此说:

“如同铺满了玉石一般美丽的都城,一家家屋瓦鳞次栉比。无论身份高低贵贱,原本应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朽。但事实果然如此么?并不。当年的住家,如今几乎片瓦不留。有些是去年被烧毁,今年新建的;而有些大府邸被灭,成了一处小住家。而居住的人,也大抵是差不多的……曾经二、三十人,现在只剩下一、二人。有人在清早死去,也有人在黄昏诞生。这人世的习俗,正如水流的泡沫一般。”

人生如此无常,又何必为这些随时可能毁灭的事物受累呢?因此,鸭长明从30岁左右离开祖母的家开始独居,建的庵也越来越小。

鸭长明年轻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像他的父亲那样,成为下鸭神社的神官,但结果未能如愿。因此年过50之后,他开始真正地远离俗世,建一个9平米的小房子,一个主要目的,便是为了方便随时搬家:一处地方住厌烦了,马上可以搬到推车上,推着房子换一处。现代日本流行“胶囊旅馆”——只有一张单人床大小的空间,人钻进去,就像钻进一个小小的胶囊里一样。鸭长明的9平米小房子比胶囊房间略大,而且功能齐全。鸭长明用一个屏风将寝室与起居室隔开,起居室内,又分隔为佛堂和抚琴之处。想弹琴时就弹弹琴,想念佛时就念念佛,仰望明月,回想往事,有感而发时,就随手记下来——这就是《方丈记》的由来。

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如果以后来京都旅游,记得去下鸭神社境内的河合神社看看,那儿有根据鸭长明《方丈记》的描述,复原建造的一个方丈庵。看到河合神社内的复原品,就能知道900多年前的鸭长明有一双多么灵巧的手了——鸭长明当年可以搬来搬去的方丈庵,都是他本人亲自设计、亲自建造的。不仅自己动手造庵,鸭长明弹的古琴和琵琶,也是自己动手制作的。

图片

河合神社内复原建造的“方丈庵”

这样的鸭长明,如果活在现代社会,成为一代建筑大师也说不定。因为从《方丈记》里,可以看到鸭长明对于数字的描述十分精准:50岁建的方丈庵,大小1丈4方、高7尺,跟30岁时建的中等大小的庵相比,不及其百分之一;而当年离开祖母家后,建的中等大小的庵,只有原来祖母住处的十分之一那么大——所以,后世研究古典文学的学者们,从鸭长明的数字描述中,可以推算出鸭长明充满“人生减法”的一辈子:

幼年期到少年期,居住在下鸭神社,占地面约12万4千平方米,有三个“东京巨蛋”那么大;

青年期,居住在祖母家的大宅邸,大约有2778坪,相当于9183平方米;

中年期,居住在自己搭建的中等大小的庵,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也即277.8坪,918平方米;

老年期,居住在方丈庵内,“不及中等大小庵的百分之一”,也即2.778坪,9.18平方米。

图片

被鸭长明认为充满了无常意向的鸭川(图|库索)

人生无常,瞬息变化。因此,写下无常文学的鸭长明,一辈子都在“断舍离”。鸭长明的“断舍离”,不是人生整理术,而是放下心中一切执念的修行哲学。因此,在《方丈记》的最后,当鸭长明发现自己对于方丈之庵感到由衷满意,并喜欢上这种自由自由的独居生活时,不由赶紧反省自己:

“哎呀!我这样子,岂不是又产生执念了吗?“

于是赶紧活动舌根,大念三遍: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唐辛子专栏

唐辛子

旅日华人作家

著有《日本女人的爱情武士道》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