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人王阳明百年之后的家族丑闻:子孙为争袭爵位,相争二十余年

 数字人生6688 2021-10-16

正德十四年,位于江西的藩王宁王朱辰濠起兵造反,时任南赣的巡抚的王守仁平定了叛乱。王守仁也因平定“宁王之乱”的功绩在嘉靖时被封为新建伯。虽然之后的四十余年间发生了不少波折,导致新建伯爵位曾经出现中断。

直到隆庆二年十月,王守仁嫡子王正亿袭新建伯爵位。断承四十年的新建伯爵又回到了王守仁子孙手中。

图片

王守仁家训,图侵删

关于“新建伯”爵位坎坷的封爵始末。波折诡谲的王守仁“新建伯”之封!历经三位帝王五十余年

争袭事件的爆发

万历五年,第二代新建伯王正亿卒,有二子,长子承勋,次子承恩。王正亿嫡长子王承勋袭爵,如此传下来,新建伯爵位已经传承了三代,不出意外应该是可以做到顺利传承。

天启五年正月,第三代新建伯王承勋卒于家。在利益面前,就算是圣人的后代也不能免俗,王承勋的逝世,引发了子孙近二十年的争袭风波。

王承勋有三子,长子王先进,子业昌早卒。次子王先达,有二子业弘、业盛。三子王先道,早卒。

王承勋死后,肯定是由长子王先进袭爵的,王先进呢考虑到以后无嗣的情况,想过继弟弟先达的儿子业弘到自己名下。

本来这应该是个好事,但是王先达之妻章氏,向来凶悍,与大嫂一直不对付。章氏的小算盘是,大哥先进无子,百年之后,爵位肯定由先达承袭,再传给儿子,用得着过继给别人吗?

时先达妻章氏悍,与伯嫂不相睦,厉声曰:“何继为?阿伯无子,袭爵自应我夫耳。繇夫及子,爵安往?”

王先达之妻章氏的态度也彻底惹怒了王先进,他从王守仁之弟,王守文的后代中选择一人为继子,是为业洵。

王承勋死后不久,王先进还没来得及袭爵,就去世了。他的继子王业洵与叔叔王先达,二人争相袭爵。其实从朝廷的袭爵制度上来说,旁支继子是没法袭爵,朝廷会选择其它更近的一支袭爵。

王业洵搞不清楚,但是他的哥哥王业浩(也是王守仁之弟王守文后代)清楚。身为朝廷御史的业浩当然知道朝廷袭爵制度,王业洵虽然是王先进名义上的儿子,但是他毕竟不是王守仁一脉的后人,袭爵的只能是王先达。

业浩为业洵谋,谓已非文成后,例不应袭,袭者终是先达耳。

业浩、业洵的计谋

二人密谋把新建伯家族的田产、资财据为己有。(承勋室宇资财,并承袭祭田数百顷,皆为业洵所有)。然后把水搅浑,主动退出爵位之争。为了防止霸占的家产,以后被袭爵的王先达索要回来,定制了两条计谋。第一,污蔑王先达不是王承勋的亲生儿子,是从外面抱养来的养子。第二,二人自知无法袭爵,推举王正亿的第二子,王承恩的儿子王先通去争。并为他出谋划策当靠山,毕竟王业浩是官场人物,朝廷的御史。

袭爵必索产,遂诽谤先达为乞养,而另推承恩子名先通者嗣。不过谓非其爵而爵,则感出意外,自有产不同耳。由是先达与先通争袭,数十年不决。

人物关系可能有点乱,笔者画了一张简易的关系图。

图片

人物关系表

于是,王先达父子与王先通开始了旷日持久的袭爵之争。按王业浩、王业洵兄弟的计谋,污蔑王先达非承勋亲生子。就这样一直相持不下,有司不胜其烦,一直争到崇祯初年,把王先达都熬死了,都还没有结果。王先达的儿子王业弘接着跟王先通争。

明思宗实在是被烦得不行,下旨让宁波府推官李清(即三垣笔记作者)、绍兴府推官郑瑜、台州府推官张化元三人共同审理这争袭诬告案。

李清的审讯及最后的结果

诽谤也是要讲证据的,是不是。

审理此案的宁波府推官李清提出了他的一系列疑问:为什么李承勋的三个儿子,长子先进三子先道都是真的,唯独第二子先达是假的?为什么沙老太太(先进三人的母亲)有儿子有孙子,为什么要去抱养一个孩子?还是说她能预料到长子长孙都会早卒?

何以前后两子皆真,而中子独赝?又何以无后之两子皆真,而有后之中子独赝?且何以沙氏既有子兼有孙,乃预知两子一孙或绝或殇,而中抱一乞养?

王先通无法回答,只能支支吾吾地说:伯父王承勋曾经在万历年间,上疏说王先达是抱养的,但是奏疏被留中了,在皇宫大内。

先通无以应,不过曰:“承勋曾具疏,万历时指先达为赝,今留中耳。”

这里就可以看出先通的狡猾之处了,不管有没有这份奏疏,三位审理的推官都无法去考证事情的真伪。他们只是地方正七品的小官,怎么可能有权利去京城找到之前王承勋的留中奏疏呢?

案件的结果只能是潦草结案:找到留中疏,则王文通袭爵;找不到则,王业弘袭爵。

案件审讯完毕后,三位推官曾经讨论了案件,他们心里都知道其实王业弘才是应当承袭之人。就算按常理来推断,王承勋怎么会莫名其妙上这么一道奏疏给皇帝:皇上,我的第二子王先达是我抱养的,以后不能让他袭爵。这不是找打吗?

但是就算知道王先通说的是假话,他们也没有能力去举证。再加上,王先通的靠山,王业浩在崇祯时已经当上了两广总督、兵部尚书的职位,他们也惹不起。

讯毕,化原举首指天谓:“先通之承服,天道乎!”瑜亦叹曰:“业弘实不赝,但奈予乡公祖何?”郑广东人,时业浩方总督郑乡,故云。

数年以后李清调入刑部任职,这起案件还是不明不白,依旧相持不下没有结果。直到崇祯十四年,已经任刑部给事中的李清,为了案件的公平、公正,又事涉先贤王守仁家族之事。他还真去找王先通所说的王承勋留中疏,翻遍档案都没有这封奏疏。李清上疏为王业弘辩白,陈奏王先达是王承勋亲子,王业弘才是承袭之人。但是没有得到回应,而且此时王先通已经袭爵了。

王业弘进京申诉,朝中勋爵、大臣都已经收了王先通的好处,另一方面怕得罪王先通后面的王业浩。全都沉默不语,竟无一人为王业弘说话。

迟一月方上,旋奉旨速核,时简承勋留中疏不得,然诸公侯皆为贿动,遂首倡去疑存信之说,以先通嗣。

可怜王业弘最后实在气愤不过,竟然持刀在皇宫门前要死要活(业弘持疏入禁地,举刀抹颈)。此时大明大厦将倾,明思宗哪有闲心管这等破事,将王业弘投入了大狱,后被释放。

图片

王守仁雕像,图侵删

后记:新建伯承袭后事

崇祯十七年,王先通负责京城城防,闯王李自成攻北京。王先通寡不敌众,却毫不退缩,亲自下城巷战,最后被乱李自成擒杀,祭旗。他的儿子王业泰,在南明时承袭新建伯爵位。当时清兵南下,王业泰自发领兵勤王,在途中被清兵所败,被俘。清廷许官爵招降于他,王业泰破口大骂:“世受过恩,义不改节。得死,报君父于地下足矣!”随后被杀!

王先通父子,虽人品不佳,道德不好,为争袭爵位不择手段。但是在国家层面,却是忠贞不屈,父子二人俱死于国事,也算得上是满门忠烈,也不愧于是王阳明的子孙。

王业弘虽未争得爵位,却也躲过了这场兵戎之灾。就是不知她的母亲章氏,知道如今的结局,会作何感想。

王业洵呢,不知道是不是后来良心发现,退出争爵之后一直致力于宣扬王阳明的“心学”,曾经同黄宗羲等人校正王阳明的《传习录》。死于甲申国难之前(即崇祯十七年),具体卒年不详。

王业浩呢,在崇祯时历任通政司左通政,两广总督,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如此重要人物,明史竟然不曾列传,生平事迹也少记载。身为兵部尚书,想来应是参与了抗清之事,生平事迹被有意抹杀了?

总结起来,笔者真不知道谁是赢家,谁是输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王阳明的子孙确实都是有气节的。如魏国公、定国公、成国公、安远侯等世袭勋贵不是降李自成,就是降清。而新建伯爵位一脉,也确实到了与国休戚。

写在最后:各位朋友,因本号推送的文章过于敏感,经常面临一些不可控因素,为了防止失联,主编启用了一个有特色的备用号,点击下方公众号即可关注,深度、精彩内容在等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