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凤泽: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

 遵化文史 2021-10-16

                          

齐凤泽: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

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让他深感自豪的是,自己从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挚爱的教育事业中发光闪亮。无论是工作,还是做人,他都时刻铭记着“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古训;他也时刻告诫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虚浮狂躁,而要心里装着孩子,脚踏实地地做事。

齐凤泽(1951.9—),男,汉族,遵化市西李庄子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71年至1973年,在平安城公社东贾庄子中学任教;1975年在县实验小学任教;1990年调入县幼儿园,任园长兼书记。2005年退居二线后,加入到市关工委“五老”家教研究会。现任市“五老”家教研究会副会长。

工作中,他以其敏锐、进取、果敢的办事风格,取得了被上级领导和同行们认可的突出业绩,多次受到国家、省、市表彰(三十二次获奖)。曾荣获全国体育优秀裁判员(1985)、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15)、河北省优秀园丁(1987)、河北省幼儿园优秀园长(1994)、河北省先进儿童少年工作者(1996)、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13、2016)、唐山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86)、唐山市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2000)、唐山市二等功(2000)等荣誉。1990年,代表遵化县光荣地参加了唐山市党代会。

在实验小学十六年,齐凤泽同志坚持听课,狠抓教研,每学期都举办全校各种竞赛。利用三年时间,组织全校教师探索“语文整体教学法”和“一、二、三类课文教法”,收到良好效果。学校多次为县内外教师举办教法观摩课、示范课,两位教师在全县青年语文教师大赛中夺魁,作文竞赛获奖人数多次居全县第一,每年升重点中学人数均居全县之首。

齐凤泽走上领导岗位多年,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兼任体育教师,和老师们一起摸爬滚打,探讨教学真谛。曾总结出低、中、高年级四种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方法。学术论文《从少年儿童特点出发上好小学体育课》在1983年省学术报告会(在邢台召开)上荣获二等奖,并在全校试用,结果使学校体育达标率从47.9%提高到了99.3%。因为取得如此好成绩,唐山市于1984年在遵化举办了体育教改优质课观摩活动。1985年和1989年,培养的两位体育教师参加全市优质课评选,获取二等奖。

1990年10月,他被调入县幼儿园任园长兼党支部书记。男同志任幼儿园园长,当时在全省还属首例,但他毫无怨言,满怀信心地走上了新岗位。九十年代,各行各业竞相举办幼儿园,为遵化幼教事业注入了活力,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他感到必须转变办园观念,创新管理办法,提高保教队伍素质。在幼儿园管理上,他实行“五化”管理(常规活动具体化、规章制度严肃化、标准管理规范化、工作目标明确化、教工管理激励化),推行目标管理办法,实现“两性”“四化”“三结合”(两性,即制定上体现一致性、参与性;四化,即实施上体现网络化、求实化、联动化、配套化;三结合,即考核上体现定性与定量、小组与教代会、结果与评先相结合)。在他和全园教职工的努力下,1991年5月,遵化县“聋儿语训班”在县幼儿园成立;1993年10月,市幼儿园被评为“河北省一类园”。1995年12月,唐山市教委在遵化市幼儿园召开“唐山市幼儿园探索创新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现场会;1996年,在遵化市幼儿园召开唐山市“残疾聋儿语训工作现场观摩会”。1996年,中国康复中心将市幼儿园“聋儿语训班”命名为“聋儿语训部”。1997年,教育局在教师公寓设立附属幼儿园,两园一套班子。1999年,教育部确定遵化市幼儿园为“幼儿园科技活动及师资培训基地”。

退居二线后,齐凤泽“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加入了市关工委“五老”教育宣讲团,担负起家庭教育研究工作。他整理了从教以来约四十篇三十多万字的笔记,结合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编制了《家教指南》。《家教指南》围绕社会、学校、家园共教,涵盖关于学习、人际交往、生活、言行、心理、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还写了《调整自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儿童时期礼仪教育》《家长爱孩子八种方法》等二十余篇近十多万字的家教理论文章和家教讲座稿。在关工委的安排下,先后在遵化城乡各学校进行宣讲,受到了有关领导和家长们的高度赞誉。

岁月更迭,四季轮回。齐凤泽依然用满腔热忱守望着他的教育“精神田园”,用执着的信念擎起了教育的一片蓝天。

(市第一实验小学 齐丽丽)

遵化文史,探寻历史古迹,传承灿烂文化,感受灵动而隽永的千年古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