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都文学·第131期】《大棚抒情怀》(王顺永)

 徐方梅 2021-10-16

图片

《金都文学》2021.10.8(总第131期)

图片
作者名片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王顺永,中共党员,原为招远市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现已退休。酷爱文学创作,诗词、散文、小说等均有涉猎,曾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余篇首,作品多次获奖。先后出版散文集《家乡的红樱桃》、《静静的转山河》,其中《家乡的红樱桃》曾获招远市第二届“金都文艺奖”(文学类)二等奖,个人创作简历曾被收编入《山东作家辞典》,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大棚抒情怀

王顺永

数九寒冬天里,你们村有种植瓜果蔬菜的塑料大棚么?

如果不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那么风靡全国大江南北的塑料大棚种植技术,怎么也不会应运而诞生,或者全面推动普及和发展起来。尤其是在北风怒吼、滴水成冰、大雪飘飘的寒冬腊月天,温暖的大棚内生长的各种蔬菜生机勃勃,简直就像神话传说一般,是那么神奇,那么美妙,那么不可思议。天,还是原来的蔚蓝天,地,还是原来的黄土地。倘若没有国家的好政策,反季节蔬菜种植不会迅速传遍祖国各地,也不会变不可能而为可能,彻底改变和改善人们日常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

说句掏心窝子热话,我省塑料大棚的兴起源于山东寿光,一位带领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老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表率,给农民兄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就仿佛是一棵摇钱树。最应感谢是党的英明决策和战略部署,这才使头脑聪明的寿光蔬菜种植户,广泛开动脑筋,积极锐意创新,彻底打破旧传统,创造出惊人的奇迹。最终将几千年来,农村老百姓种植传统和模式给颠覆,使反季蔬菜瓜果走进广大老百姓的餐桌。当然,塑料大棚也激发我创作激情和灵感,这就像我即兴创作的短诗歌所描写的那样:“数九严寒天气冷,村西大棚吹暖风。绿肥红瘦满目春,瓜果飘香不是梦。”

俺老家就在胶东半岛的金都招远县城东南,那富饶美丽的转山河畔。我是农家弟子,心地善良的父母没有啥文化,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庄稼,整天抡锄头敲打土坷垃,往大里说是修理地球儿,往小里说是朵向阳花儿。父亲是个睁眼瞎子,斗大的字不识一个,那怕你把扁担扔在地上,横竖看不出是个“一”字来。父亲心态挺好,他说庄稼人都是属小鸡的,一辈子都得从地里刨食吃,这就是命中注定,这就是残酷现实,这就是农村老百姓过得平淡生活。那时候,普普通通庄稼人的日子过得马马虎虎,但社员们的心态很好,尽管成年累月要到生产队参加繁重生产劳动,刮风也好,下雨也罢,汗珠掉到地上摔成八瓣,奔奔操操一年忙活下来,有的年底开不了多少资,还有的“欠社”一屁股债。生产队分得口粮,不少人家都不够吃。

俺村里有一户社员,男人还是一名老党员,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家中穷得叮当乱响,要烧的没有烧的,要吃得没有吃得,要花的没有花的,那真是寅吃卯粮,捉襟见肘,在全村都是穷得很出名哩。这家人,虽然春天把自留地大都栽上地瓜芽子,可是却等不到秋天分口粮就开始刨地瓜吃,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你家中越穷越穷,老是不赶时运点,走得快了赶上穷,走得慢了穷赶上,恐怕是神仙下凡,都没有什么办法解决。

从我记事起,俺村村西头社员住得房子,紧靠着西河沿儿。一九六四年古历七月初七日,按照老家的风俗习惯叫过“七月七”,也就是“乞巧节”。家家户户要烙火烧,要为孩子们串巧饼儿。据说,那天是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在天河鹊桥相会的日子。可惜连续三天三夜的麻杆子大雨,彻底冲淡了节日氛围。父亲戴着雨笠帽子,身披雨布扛着铁锨,和村里的男人们都到西河大坝,以及南河沿儿抗洪防汛去了。傍晚时分,父亲急急惶惶从外面赶回来对母亲说:“不好,南河大水漫堤进村了。赶急找床小被给我把院沟堵死,避免洪水倒灌进来。”母亲拖着哭腔说:“大慈大悲的老天爷,就行行好吧,这雨就别下了。要是咱这房子,能用扁担抬走,那该多好呀。”

雨,依然飘洒。

猪圈里的水满满,院子里的水满满,雨水从门槛往家里倒灌,街上洪水泛滥,恣意滔滔一片汪洋。幸好后院大爷爷没有撤离,父亲用钢锯把家中五大棂北窗,从中间掏了个大窟窿,把奶奶和全家人撤至后院。大爷爷在窗下作接应,黑灯瞎火,蹚着齐腰深的洪水,或背或扛,趔趔趄趄地从后街转移到俺村东大书房教室里去,因为那里地势比较高,没有让洪水淹。教室里大汽灯燃得瓦亮瓦亮,人们把桌凳拉在一边,中间铺着几张席子,上面或躺或坐挤满老人和孩子。二伯父牵着我的小手,领我到他家里去,他家是父亲帮忙新盖得房子,在村子最东头地势很高没有过水。二伯父敲了一阵子门,二伯母把门打开,见二伯父领着我,黑脸二伯母黑脸拉得更长,她二话没说“嗵”的一声又把街门关死了。任凭二伯父再怎么敲门,二伯母始终没有开门。无奈之下,二伯父只好又把我送回东大教室,他是妻管严当家不做主,在家里是黑脸二伯母说了算。

这场大雨挺邪门,把俺村淹得一塌糊涂,墙倒屋塌,洪水齐胸,村西靠河沿住户,所有家产和房屋都被洪水冲卷走了,幸好没有人员伤亡。可是村里靠河沿铁匠铺子却安然无恙,打铁师傅老王头,头天煮的水饺还没有来得及吃就转移了。屋里已经进水,煮水饺的铁锅就漂在屋里水面上。事后传说,有人在西河坝,看见河里有一条黑龙用身体挡水,所以才把村子灌了油葫芦。雨过天晴,抗洪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避免悲剧再次发生,经上级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整个村子需要往东搬迁。尽管俺家里没有塌屋,但是锅灶、土炕和用土坯垒起来的壁子润堆了。搬迁,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硬是把父亲的粗壮脊梁给压弯弯了。由于搬迁,俺家变成全村第二大欠社漏斗户,父母长年参加生产队劳动,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奔奔操操一年下来,年底不仅一分钱资开不来家,而且还欠社一屁股饥荒。就这样的庄稼日子,清汤寡水,非常艰难困苦,平日根本看不见什么鸡鸭鱼肉奢侈食品。我母亲过日子挺仔细,她挂在嘴边的口头语是:“吃不愁穿不愁,打算不到要受穷。”

母亲料理打算样样在行,省吃俭用苦度日月,她两只大拇指头指甲盖深深凹陷,这是缺少营养造成的啊。母亲患有严重的“心疼病”,一旦犯病,被疼痛折磨得满炕打滚,披头散发,脸色蜡黄,哭爹喊娘,疼不欲生。犯病母亲不吃不喝,苦苦硬挨硬撑,可惜人间没有灵丹妙药,能够解除母亲的病疼。父亲脾气暴躁,喜欢喝点散装地瓜干烧酒,可是母亲犯病时,他又表现出温柔的一面,到村卫生室给母亲拿止疼片和治疗胃病药,还会给母亲擀碗面条吃。母亲咬牙吃下半碗,可是只一会工夫,就全呕吐出来了,直到把苦胆里的苦涩黄水吐净为止。可怜母亲被“心疼病”折磨得不成样子,吃药根本不见效。实在抗不了就让家人把红尖尖辣椒剁碎,再打上枚生鸡蛋放进铁勺子,拿到灶口用火炒炒,趁热吞吃下去,这叫以毒攻毒吃抗药罢了,可以缓解病疼的折磨,但只是治标而不治本。

秋天,村里家家都要割萝卜和椑栱腌一缸咸菜,以便准备冬天或者明年开春吃。我母亲还会将芥菜叶梗用刀切切,腌一坛子咸芥菜缨子吃。过年,是老百姓最盛大的节日,都要赶集置办年货什么的,条件好的要买套猪下货,或者买点鲜鱼,或者割点驴、牛肉。只是听说,有的人家舍得花钱,过年要买捆黄芽韭包饺子吃。知道金贵的黄芽韭,飘雪大冬天里是怎么生长出来的么?好像是用很多驴粪蛋蛋,把韭菜芽芽掩培起来,直到腊月二十腊年根底,才可以长成黄黄嫩嫩的黄芽韭啊。

那阵子,我高中快要毕业,到俺村联中找老师办事,老校长对我说:“等你高中毕了业,回学校来教学吧。”我满口答应下来,用心花怒放形容都不为过。可惜,我当教师的名额,眼睁睁地被俺村书记给送了人情。气愤之下,年底我便报名参军,一路过关斩将体检合格,最后远离父母和家乡,来到东北辽宁鞍山,当了一名威武神气的解放军战士,成为祖国铜墙铁壁的一砖一石,现实了埋藏心底的绿色梦想。部队是一个大熔炉,更是一方大舞台,更可喜的是,我在部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在团政治处当了一名电影放映员,把浪漫欢乐和幸福甜蜜,及时送到战士们的心坎里。

三年底四年头,我就有了探亲假,从部队回家见到父母和家人,心里异常兴奋,只是父母明显地苍老了许多,耳边生出少许白发。随着改革开放运动不断深入开展,家中生活发生了翻天动地巨大变化。家乡拉上了常用电,彻底告别了煤油灯时代。特别是长年折磨母亲的“心疼病”,已经彻底根除了,我问母亲吃得什么灵丹妙药?母亲笑着说:“不是灵丹妙药,是偏方。把猪大油上锅烤烤,舀进瓷盆里,早晨起来空腹掺糖吃两小勺,坚持吃半月二十日,老胃病即可根除。”这真是饽饽偏往肉里滚,咱老百姓庄户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哩。

  后来,大弟弟在俺村当上村党支部书记,上级人民政府号召村民开始蒙塑料大棚,于是我弟弟带领七八户村民,率先在村西洼地叫行承包,东西建起七八个长长的塑料大棚,变冬闲为冬忙,把美丽梦想变成实实在在的现实,有的种植反季蔬菜,有的种植优质草莓,还有的种植瓜果梨枣什么的等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办法总比困难多,大棚里面春意浓。尤其是在塑料大棚种植草莓的户主,倘若把草莓伺弄的能赶在春节期间成熟上市,那可真是“吃小米屙黄豆——足足发大发了”。我弟弟的大棚也种过草莓,都是托人从烟台农科院弄得一些新品种,草莓成熟了,个头比较大,颜色红红,味道香香甜甜,让人看着心里就舒坦,仿佛掉进蜂蜜罐子里,里里外外都是香甜。

大年除夕,弟弟从塑料大棚把又大又红的红草莓,摘了一些送给年迈父母,让父母尝尝咱们北方冬天里的新鲜瓜果,还可以盛在碟子里,放在供桌上让宗谱先人尝尝鲜灵儿,这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同时也激发我创作的灵感,因为我业余时间一直酷爱文学创作,默默追逐着文学女神,曾有感而发写过两首小诗,一首题目是《咏大棚》:“农村建大棚,瓜菜四季鲜。打破旧传统,故乡变江南。”另一首题目则是《红草莓》:“五九过春节,天寒飘清雪。村中大棚暖,草莓红如血。”

天苍苍,地茫茫,我把心中最美的赞歌唱给党。

最近,我看过不少报刊登载征稿启事,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而举办各类文学大奖赛活动。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奋斗成就辉煌。咱也可以把老家农村建大棚的故事写一写,既是对共产党恩情的崇高赞美,也是对农村普通老百姓脱贫攻坚、依靠双手坚定不移奔小康的真实写照。俗话说得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不仅使我回想起那首老歌曲,歌词中所传唱得那样:“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今年是个很不平凡特殊年份,建党百年全国各族人民要献厚礼齐欢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也进入最后收官阶段。我想借用歌词,来表达我真诚的祝福:“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



来稿请自行审定、校对无误,并附百字作者简介和生活照1—2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