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邦47岁开始逆袭的人生故事,若非心怀梦想,老而弥坚,怎能如此励志?

 netouch 2021-10-16

看了很多史书记载刘邦起事前的经历,虽喜好交朋结友,被世人讥讽不务正业,但却从没作奸犯科的记录。史书说他好酒好色,可记载里既没有喝酒误过的事也没有所谓的风流韵事,更何况和他关联的女人也不多。

《楚汉传奇》剧照 刘邦(陈道明饰演)与吕后(秦岚饰演)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史书为尊者讳,或者是史官也不敢记什么大不敬的事,但从刘邦起事前还混了个为政府工作的亭长来说,起码说明这之前他的为人还是清白的。对长期混社会还有诸多小弟的刘邦来说,这么多年几乎没有闹事记录而且还没坐过牢,可实在不容易。只能说明刘邦做事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且也间接证明了在造反之前,刘邦就只想好好做个遵纪守法的大秦子民,能稳稳当当过完一生就行。

《楚汉传奇》剧照 刘邦娶妻

《楚汉传奇》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演绎:刘邦和众兄弟抓到了调戏其情妇曹氏的黑衣人,折磨一番后,才知道黑衣人原来是朝廷密探。这时刘邦想放黑衣人又怕被其报复,不放他又不敢杀人灭口,于是只好劝曹氏去做黑衣人工作。。。。。。虽然剧中这段明显把刘邦黑化得太没脸没皮了,但我认为还是真实反映了刘邦当时的生活状态,就是不惹事,平安过日子就行。

《楚汉传奇》剧照 刘邦求曹氏

接着刘邦和萧何出差,看见了秦始皇出行的威仪,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是”的感慨,很多人说这是刘邦素有大志的明证,但我看真不见得,就像现在我们常常想“我要是像马云一样有钱就好了”,表达的更多是一种仰慕和向往。

刘邦真要是把这个想法落著行动,那回去后就该马上拉帮结伙,起义革命了;但事实上,刘邦的造反从一开始就不是自愿的,而是一步步逼上梁山的:

1、刘邦身为亭长,被安排押送本县苦力前往骊山,一路上很多人逃亡,估计到不了骊山,人就跑光了。这种情况下刘邦肯定会被治罪,于是他也不敢去骊山了,就放了所有人,说:“你们逃走后,我也会因犯罪被杀,大家看看能逃哪儿算哪儿吧!”于是刘邦带着苦力中愿意跟随他的十多人逃进了芒砀山,被迫拉起了一支小队伍。实际上这只是刘邦为了保命而躲避官兵追捕的无奈之举。

《楚汉传奇》剧照,刘邦逃入芒砀山

2、不久后,陈胜吴广因为在征兵押送中误了期限,领着900名戎卒在大泽乡起义了。这里就有意思了,同样是完不成政府任务会被杀头,刘邦选择的是躲难逃命,陈胜吴广选择的却是揭竿而起。而且刘邦所在芒砀山和陈胜所在的陈县距离很近,急行军三天,就能跟陈胜汇合,但刘邦就是不去,一直待在芒砀山不走,可见此时的刘邦也还没造反的决心。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3、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时势要推着刘邦往前走了。在陈胜吴广起义影响下,很多郡县的人民纷纷起来杀掉秦国官吏进行响应。沛县县令为自保也决定起兵响应,县中主吏萧何和狱掾曹参劝县令找刘邦来一起干,但刘邦来了后,县令看他有100多人又害怕反悔了,反而紧闭城门,同时计划诛杀出主意的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得知后,赶紧爬出城墙去投奔刘邦。于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刘邦被迫想办法干掉县令占领了沛县。事情演变到这步,起主导作用的不是刘邦,是沛县县令和萧何一起推着他上了战车。

《楚汉传奇》剧照

4、占领了沛县,接着就要选带头人了,不管刘邦是真心还是假意,其一开始是坚决不做头领的:“刘季数让”。没人愿意当这个头,大家都怕失败后家族被灭,于是不停劝刘邦,甚至还用了鬼神占卜之类的话来诱骗他,刘邦没办法,半推半就做了这个领头。

《楚汉传奇》剧照

“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後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史记.高祖本纪》”

《楚汉传奇》剧照 萧何拒绝做带头大哥

直到这时,刘邦才算是正式造反了,一路走来,真的是情非得已,身不由己。促狭一点说,按那个年代的平均寿命标准,刘邦肯定想着自己已经快50岁了,也算活够了,可以无所谓了。

这就是时势造英雄,秦末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风云激荡的社会环境就这样将刘邦一步步的推了出来。综述刘邦起事的诸多因果,结合史书的怪力乱神之语,不得不说,刘邦真的是“天选之人”,否则年届半百的老男人刘邦,怎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楚汉传奇》夏侯婴剧照

从沛县起义到剪灭群雄,从一文不名到坐拥天下,顺利到7年时间就已足够!?刘邦就快燃尽的人生却开挂如此,简直亮瞎了我们的狗眼,成为了两千年来最能激励我们永远奋斗的丰碑!刘邦为何能如此优秀?历史上众多名人志士众说纷纭,但诸多议论中,我还是认为毛主席的评价最为客观,最靠谱:“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循着毛主席的真知灼见,我们就来看看刘邦是如何走向成功的:

第一、自我素质上,刘邦做过基层官员,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阅历。

刘邦比秦始皇小3岁,比项羽大24岁,起事那年刘邦47岁。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意思是40岁后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50岁后就知道哪些事情不能为人力支配而乐知天命。这时候的刘邦正处于不惑与知天命之间,在过往47年的生命历程中,刘邦不事生产,长期混迹社会,结交三教九流,早已做到人情练达,处事不惊,能够知人识人。

刘邦可能种不好庄稼,做不好农民,但其行走江湖40多年所积累的见识,在那个年代,应该不亚于一般知识分子。“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做过亭长的刘邦,虽然职位很低下,但好歹也算为政府做过事。这些都成为毛主席说的“比较熟悉社会生活”。

《楚汉传奇》剧照

第二、在天下纷争中,刘邦渐渐有了心怀天下的大志,老男人的意志也愈发坚韧。

快50岁的老汉还要出来闯社会,何况还是没有退路的造反革命,这在任何年代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选择。相较于年轻人的冲动和不计后果,47岁的刘邦既然决定了带头闹革命,一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一定想清楚了要怎么做,需要承担什么,明白坚持什么,也必定会全力以赴,意志力也远超一般年轻人。

我觉得从起义这刻起,刘邦的一生里才算初步有了志向,但应该也还达不到有推翻秦朝,一统天下的宏伟大志。此刻他更多的想法可能还是带着手下的父老兄弟,能够在乱世生存下来,好好活着。出身社会底层使他懂得人民生活疾苦,怀有仁善之心使他能够爱护体恤百姓,《史记》就记载他“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刘邦从一开始造反就保持了对老百姓的仁爱精神,军纪严明,秋毫无犯。

《楚汉传奇》剧照

或许是感受到乱世争斗中人民的生活困苦、颠沛流离,或许是爱民举措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爱戴,迅速壮大了队伍,刘邦的志向也一步步高远起来,从身边人能活好过好、从守土一方的安身立命扩展到谋求天下人安稳生活的太平一统。这才能解释为什么一个好酒好色、穷惯了的老男人,能在首都咸阳的花花世界里,提出为民谋利的约法三章,而不是放飞自我的奸淫掳掠。

《楚汉传奇》剧照

入主咸阳的刘邦,此时确已心怀大志:“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所以拒绝秦人主动犒赏:“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所以终获民心:“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有了理想,加上意志坚韧,于是刘邦能够在对抗待民残暴的项羽时愈挫愈勇,屡败屡战。这应该算毛主席说的“了解人民心理”。

《楚汉传奇》剧照

第三、刘邦能虚心向人请教,对于自己主要的谋士张良和陈平,刘邦更是事无不可,言听计从。

刘邦不喜欢儒生,还做出让儒生切齿之事,往儒冠里撒尿。洗着脚就接见儒生郦食其,显得没有礼数,郦食其责备他:“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刘邦于是改正,“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

《楚汉传奇》郦食其剧照

陆贾时常在刘邦面前谈论《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就大骂这些玩艺没用:“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当陆贾反问他:“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已经贵为皇帝的刘邦脸上显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惭愧,反而虚心地向陆贾请教:“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于是陆贾写了十二篇文章呈上,刘邦每看到一篇,都倍加称赞,把这些文章称为《新语》。

刘邦打下咸阳,本想享受一下,但樊哙、张良赶紧劝止,刘邦还就听了: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楚汉传奇》剧照

刘邦被项羽大军围困在荥阳,韩信不来救援却派使者来索封他为齐地“假王”时,刘邦的前后应对更是精彩。

刘邦接到使者书信先是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这时站在旁边的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劝他就此册立韩信为王,好好待他,让他镇守齐国,防止发生变乱。

《楚汉传奇》张良踩刘邦剧照

刘邦听后立马醒悟了,却又故意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对前一骂来了个胜利大反转,可谓机警过人;然后马上派遣张良前往,册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军队攻打楚军。

《楚汉传奇》剧照

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毛主席认同历史学家对刘邦的评价:“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称赞他为“英雄人物”。无独有偶,还有同样从谏如流的唐太宗李世民学习他招揽人才:“此盖任得贤臣所致也”,佩服他的为人:“仰其德行”,称赞他才具非人:“岂非麒麟之类乎”,几乎是视刘邦为偶像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诞生了成百上千的帝王,可有几个能做到刘邦这样?别说是帝王,就算是普通人也很难谦虚地听取别人意见。

第四、刘邦善于团结人,能自我检讨,对团队成员不吝惜表扬和奖赏;知人善用,大胆放权而又懂得节制。

1、刘邦能团结人,从他对曾经的敌人宽仁以待就可看出:

1)、进入咸阳,手下诸将建议他杀死秦王子婴,他不肯,说:“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2)、项羽死后,刘邦以鲁公礼葬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

《楚汉传奇》剧照

2、鸿门宴故事里,他这样拉拢项伯:“吾得兄事之”,“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所以项伯给项羽求情不要攻打他,在宴会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时,起身共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楚汉传奇》项伯剧照

3、张良自负计谋天下无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刘邦能够赏识他,对他言听计从,令张良抱负得以施展,“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于是得到张良尽心竭力的帮助;

《楚汉传奇》张良剧照

4、对于韩信,刘邦由于信任萧何而对他大胆任用,从最底层的小将官直接提拔为大将军,给与了最高军权。韩信没有辜负他,平定关中、灭魏国,除赵国,伐齐国,最后十面埋伏,迫使项羽乌江自刎,为刘邦打下了三分之二的天下,建立了不世之功。

《楚汉传奇》韩信登坛拜将剧照

韩信用兵出神入化,战力无双,却从没公然反叛过刘邦,除了感激刘邦的知遇之恩外,刘邦的管控之术也起了很大作用:

1】安排自己亲信到韩信帐下担当主要掌兵将领,削弱军队士兵对韩信的归属权;

2】韩信的军队稍具规模后,还没来得及建立控制体系,就被刘邦迅速带走,亲自统领;

《楚汉传奇》剧照

《史记·高祖本纪》里有两次记载为例:

1)、项羽围困成皋,刘邦不敌,与夏侯婴同乘一辆车逃出成皋:“北渡河,驰宿修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

2)、垓下之战后,项羽于乌江边自刎而死,刘邦跑到韩信军营:“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3】汉朝建立后韩信被彻底闲置,历次出兵平叛,都是刘邦亲自统帅大军。

所以刘邦既用韩信之长很好地打败了项羽,又适时避免了韩信做大做强来伤害自己;既能保障韩信指挥军队无碍又能防范其掌控兵力,可谓老辣至极。

《楚汉传奇》剧照

5、对于陈平,其他大臣说他盗嫂贪财,品行不端;刘邦不抱陈见,相信自己的判断,用其能,尽其才。陈平为打败项羽立下了奇功,正是通过他的离间计,才成功瓦解了楚军,除掉了范增。刘邦前后有6次靠着陈平的建议才转危为安。在吕后死后,也是陈平联合周勃,匡正汉室,辅助汉文帝登临帝位,重掌汉朝政权。

《楚汉传奇》剧照

6、我们再看看刘邦起事时的团队成员:刘邦是亭长,算是当地的派出所所长;樊哙是杀狗卖肉的屠户;曹参是狱警;萧何算是县里的组织部干事;夏侯婴是赶马车的;周勃是丧葬仪式上搞吹拉弹唱的。他们基本都处在社会底层,但英雄不论出处,就是这样看似完全上不了台面的团队,最后却一统天下,奠定400年汉朝基业。

《楚汉传奇》剧照

这群人的快速成长,有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但肯定离不开刘邦的知人善用,奖惩激励:

1】打仗失利时,刘邦懂得安抚团队,调整策略;

2】团队有矛盾时,刘邦会亲自开解,让队伍团结和睦;

3】团队成员有功时,则详细记录,有功必赏;

《楚汉传奇》樊哙剧照

以樊哙为例:

“与司马枿战砀东,却敌,斩首十五级,赐爵国大夫。”

“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

“复常从,从攻城阳,先登。下户牖,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间爵”

“从攻围东郡守尉于成武,却敌,斩首十四级,捕虏十一人,赐爵五大夫。”

……

《楚汉传奇》剧照

刘邦对有功之人的奖赏非常大方,他的谋士郦食其称赞他:“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

我们通过刘邦和吕后就其身后事安排的一问一答,更可看出刘邦的识人用人是多么的厉害:

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

上曰:“曹参可。”

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楚汉传奇》萧何、曹参剧照

樊哙作战勇猛,为刘邦攻城拔寨;夏侯婴保全了刘邦子女,为其驾车并多次救他于危难;萧何、曹参相继做了汉朝丞相,萧规曹随,保证了汉初政策的连贯,稳定了国家政权;周勃的作为和刘邦预言完全吻合,在吕后死后,帮助刘邦子孙重掌政权,安定了刘氏的汉家天下。

这些可谓毛主席说的“用人得当”。

《楚汉传奇》夏侯婴剧照

第五、政治上联合英布、彭越对抗项羽,建立抗楚统一阵线;军事上先消灭楚军羽翼,再合围项羽。

英布、彭越都属于当时很能打仗的诸侯势力,刘邦利用项羽对英布的猜疑将其拉拢过来,再联合同样敌对项羽的彭越,既减少了敌人又成功为自己添加了两大战力。

刘邦利用项羽急于消灭自己的心理,据守荥阳牵制楚军主力,而韩信则在外围逐一消灭听命项羽的各诸侯国,成功把楚军变成了孤军。

这些决策,为最后十面埋伏,消灭楚军奠定了胜利基础,这应该是毛主席说的“决策对头”。

综观楚汉战争,刘邦之所以能迅速夺取天下,还在于当时除了项羽外,其他诸侯王皆能力平庸,势力羸弱,难以和刘邦一较高低。

唯一对手项羽,骄傲自大,自矜功伐,不善用人,因为对老百姓残暴所以失去人民拥护,虽能时常战胜刘邦,但却后援乏力,逐渐地越打越弱。刘邦知人善任,因体贴百姓而深得民心,虽屡次战败却能快速恢复元气,慢慢地越打越强。胜负之势迅速逆转,刘邦终能天下一统。

刘邦善待百姓“轻徭薄赋”,治理国家采用休养生息之策。经过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开疆拓土,汉朝时的中国成为了当时空前强大的国家,融合百家学说自成汉文化,凝聚国民成为汉人汉族。汉朝继承秦制,做到国土一统,文化一统,民族一统,所以毛主席高度评价其奠基人:“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47岁的刘邦只用了7年时间就创下如此丰功伟业,毫无疑问是我们尤其是中年大叔再创业的励志榜样;他的事迹也告诉我们,只要肯立志图强,一切皆有可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