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玫瑾:话多和话少的孩子,10年后差距明显,原因在父母

 真水斋主1 2021-10-17

图片
作者:小树妈妈

来源:成长树(ID: chengzhangshu9)

当父母愿意把自己讲给孩子听,也愿意倾听孩子,他就已经得到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01
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经在演讲中,提过自己遇到的一件趣事。

有一回她刚上电梯,看到一个小男孩进门就对她喊:“奶奶,你还没按去哪层呢!”

她冲孩子笑笑说:“谢谢你,奶奶知道了。”

李玫瑾教授说,从这一句话,就能知道这个小男孩不光是妈妈在带,家里爸爸、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一定有参与育儿。

因为这个孩子话多而且不认生,说明平时他身边一定有很多人,经常跟他说话。话多的孩子,多数都是这种情况。

她还让大家做一个小实验,如果单位里或朋友家有3岁左右会说话的孩子,你走到孩子身边,跟孩子说:

“你叫我阿姨(或叔叔),我给你好吃的。”

那些虽然有点害羞,但还是叫了阿姨的孩子,至少是2个亲人带大的。

那些始终低着头,不怎么跟人打招呼的孩子,基本就是家里一个人在带。

这些孩子平时跟人对话少,语言输入的不够,所以表达不出来。

图片

图片来源:电影《西小河的夏天》

话多的孩子和话少的孩子,随着时间的增长,差异也会越来越大。

比如:

在认知能力方面:话多的孩子会比话少的孩子思维更活跃;

在性格方面:话多的孩子更容易偏外向,话少的孩子偏内向;

在人际交往方面:话多的孩子更容易找到朋友,话少的孩子相对慢热。

李教授在演讲中提醒:“孩子6岁之前,父母的唠叨是金。”

如果想让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更懂交流沟通,就一定要父母双方都参与育儿,并且多跟孩子说话。

图片

图片来源:电影《生在幼子》


02

李教授这个结论虽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但的确能在不少孩子身上得到验证。

有美国学者也曾通过实验,得出过类似的结果。

研究人员曾耗时2年半,跟踪42个家庭,记录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对话。

选取的样本都是13-36个月大的婴儿。

有的孩子来自脑力劳动这家(可以理解为中产),也有孩子来自工人阶级家庭(普通及家庭),还有些孩子来自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贫困家庭)。

录音结果显示,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每小时平均能听到487句话,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每小时只能听到178句话。

这些孩子们3岁的时候,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能够掌握1116个单词。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的孩子,只掌握了525个单词。

图片

在孩子们到4岁之前,这些经济水平不同的家庭,孩子们听到词汇量,竟然达到了3000万个英语单词的差距。

而听到单词最多的孩子,智商为117,听到单词最少的孩子,智商为79。

在孩子们10岁时,研究人员又进行了回访,他们发现:

那些词汇量大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

图片

科学家们推测,脑力劳动者家庭中,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跟孩子交流更多,所以孩子词汇量高、话多,智商也会更高。

而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中,父母疲于生计,对待孩子也更没有耐心,跟孩子交流少,所以孩子词汇量更少。

这个实验也从侧面证明了:

父母跟孩子说话的多少,影响了孩子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也间接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发育。

03

聪明孩子是聊出来的
好方法帮你事半功倍
做了多年幼儿园老师的闺蜜曾跟我说,她们组织孩子们活动时,最忌这种对话:
“孩子们,你们喜不喜欢这个游戏啊?”
孩子:“喜欢。”
“你们觉得这首歌好听吗?”
孩子:“好听。”
这种谈话,用我们平时的话说,就是“把天聊死了”,对孩子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我们平时跟孩子聊天,也可以多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让聊天更高效。

图片

图片来源:电影《美娜的文具店》
1. 跟孩子聊天,可以多进行开放性提问
所谓聊天,就是有来言、有去语。
我们在跟孩子聊天的时候,可以多用一些敞开式的提问,促进孩子去想、去说、去思考。
比如我们可以问孩子:
“你觉得……接下来会怎么样?”

“你听完……是什么感受?”

“如果……你会想到什么?”
这种开放式的提问,能让孩子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不过我们提出问题后,不管孩子回答得怎么样,都不要急于打断或者批评。
因为我们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孩子言听计从,而是引导和锻炼孩子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孩子说错了,可以进行引导。如果孩子说得好,也可以趁机鼓励:
“你这个想法真是不错”、“嗯,你分析得很有道理,妈妈都没想到”。
这类赞赏的语言,会让孩子更愿意跟我们聊天。
图片
2. 由一个话题做延展,提升谈话质量
一位妈妈分享过她跟5岁儿子之间的一段对话。
从“日不落”三个字切入,和娃聊全球格局。

聊英国工业革命、大航海时代、殖民美国,聊宋朝时中国的繁华,晚清时的没落、被侵略,聊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趁乱崛起,聊战后美苏冷战、苏联解体,美国独霸,聊美国在中东和我们几个邻国干的一堆破事……

我:没有什么“日不落”,这个世界是变动的。

他:那,美国也会有衰落的一天吧?

我:如果不能持续进步,它就会被赶超。

他:那谁会超过它呢?

我:你看看地图,大胆地猜一下。

他:是我们中国吧!

我:那需要很多中国人去努力,包括你。

他:我知道!我们还要帮助其他国家一起进步。

我:是的,我们有很多海外援建项目。

他:我们还要把枪炮给他们,让他们保护自己。

我:这个,可不能随便给,你猜为啥?

他:枪炮拿出去就管不住了,他们可能打我们……”

这种聊天其实就在拓展孩子知识面的同时,给了孩子很好的启迪。

图片

图片来源:电影《对不起,谢谢你》
生活中很多小事,都能做这样的拓展。
从一粒米能聊到“粒粒皆辛苦”、能聊袁隆平、能聊杂交和转基因;
孩子问路边是什么树,能聊到树的具体名称、果实和种子;
看到阳光,能聊温度高低、聊光合作用、聊恒星行星……
聊天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无论父母知识储备如何,只要愿意,多多少少都能跟孩子延展出很多有趣的话题或者故事。
这些话题带出来的知识和思考,对孩子特别的珍贵。
3. 跟孩子共情,启发孩子表达
我曾看过一个视频:女孩因为爸爸喝了她的汽水,非常不开心地哭了,爸爸通过聊天,教女孩如何处理情绪。
而交流中,女孩难以清晰地表达自己感受,爸爸就代她说出来:
“是因为我喝了你的汽水吗?”女孩点头。
“那你就把你的不高兴说出来”,可女孩还是哭。
爸爸又说:“我没经过你同意喝你的汽水,这是我不对。可你要告诉爸爸你的感受,把不舒服说出来。”
女孩停止哭泣,开始跟爸爸交流。
图片
图片来源:电视剧《明天妈妈不在》
无论孩子是什么情绪,充分关注孩子感受的聊天,都能说到他们“心”里去。
这样的对话,才会对产生好的效果。
《哈佛通知教育红皮书》说通识教育要培养四种能力,其中有一项就是“交流思想的能力”。
我觉得让孩子习得这种能力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我们父母多跟孩子聊天。
当父母愿意把自己讲给孩子听,也愿意倾听孩子,他就已经得到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有句话说“幸福的孩子用童年治愈一生”,我觉得如果孩子的童年,总是有一家人坐在一起畅聊的场景。
家人互相分享快乐、分担痛苦、说新闻趣事、说过往经历……这个孩子就一定是幸福的。
是这些闲谈的时光,让家人彼此更紧密的链接在一起。
点亮“在看”,好好跟孩子聊天,就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图片

来源:小树妈妈(ID:tree2050),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