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越来越好,胆子却越来越小,不经意中就给自己设置出人生禁区

 林清平的图书馆 2021-10-17

寥寥数语,解惑人生;一朝相遇,豁然开朗


活到一定的年龄,事业爬到一定的高度,日子过到了自我感觉的舒适区,人就容易给自己设禁区:什么事不能轻易做,什么话不能随便说,什么热闹不能任意凑。和年轻时的无所顾忌、快意恩仇形成鲜明对比。

这是从我的生活经验里总结出来的,或许并不适用于他人,更谈不上普适性。

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将这个总结写出来跟大家分享,完全没有我这种感受的,你可以一掠而过,就当看闲篇,也可以不理会。和我有上述相似经验的,你会心一笑就好。

我年轻时候一无所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过着居无定所、浪迹天涯的日子。穷小子却偏偏有种高雅的爱好,那就是读书写作。我总想着将爱好变成饭碗,梦想一夜成名,名利双收。

生存问题尚未解决时,再美好的美好的梦想,都难免要被骨感的现实一次次击碎。那些年,我总是夜里做着名利双收的梦,白天在生存的现实重压之下讨生活。做过建筑工地的小工,当过街头的摊贩,人在生存的压力面前,往往没有选择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职业的自由。

一无所有的好处在于,除了解决生存问题之外,我可以一无所惧。做事说话从无禁区,只要认为对的事就去做,因此闯再大的祸也不怕;觉得该说的话谁也挡不住我去说,哪怕常常祸从口出。

那年,我在一处小镇摆摊为生,业余写写通讯报道。有一次我了解到有化肥贩子竟然贩卖假化肥,致使农民庄稼受损。这件事让我义愤填膺,深入了解情况后,我冒着挨化肥贩子打的危险,写了一篇新闻寄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周后这片稿件作为听众来信在晚上的各地新闻联播节目播发,促进了事情的解决。

在我年轻时代,这样的事干了不少,仗义执言的时候也很多。经过岁月的洗礼,我日渐摆脱了生存压力,写作上也小有建树,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贪图生活的舒适区。生活越来越好,胆子却越来越小,不经意中就给自己设置出人生禁区。

有时候我也会反思:为什么要自设人生禁区?想想,无非下面几种原因:一是生活的激情减弱了,对身边发生的一切缺少了关注心;二是拥有的东西多了,害怕失去的心理强了,做事说话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会否因此受损。

人活到这份上,看似世故了,实际上是人生的止步,未来的日子不再进取,看似活得滋润,实际活得干瘪。如何从这样的人生状态里走出来?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破自设的人生禁区。

【作者简介】林清平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池州日报副刊编辑

永和豆浆文化顾问

著有散文集《一世安详》《人生没有草稿》《晨语》《禅思微箴言》《禅眼看尘世》《禅心贯日月》《清平智慧书》等

《人生没有草稿》《晨语》入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