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素食者为什么大多不吃五辛

 timtxu 2021-10-17

素食者大致分为:蛋奶素者,奶素者,纯素者,净素者,低脂净素者,如图所示:

图片每个人的饮食习惯都需要被尊重,上图是大致分类,仅供参考

国外纯素者大多是Vegen(严格素食者),五辛对于他们来说就只是香料,没有什么特别。明明是植物样貌的五辛为什么会单独列出,那么首先来认识五辛是哪些植物?他们是大蒜,洋葱,小葱,韭菜,藠头/兴渠;

图片

前四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第五种有两种提法,一种是在四川重庆等地很常见的藠头,样子有点像小蒜,一般用作腌制咸菜,味道有些辛辣;兴渠的味道与大蒜很像,产于新疆,印度,伊朗等地,其树脂是一种药材叫阿魏;观察藠头和兴渠的花有些类似,但根部完全不同,据此推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植物,由于在国内兴渠比较少见,所以将藠头默认为第五种的居多。

图片姜经常很冤枉的被混淆其中,其实姜有很好的消炎杀菌排体寒的功能,也是因为燥热这个特性,所以不适合晚上吃,晚上吃了含有姜的食物,会引发内热,很难入眠,所以有:“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的谚语。我起初成为素食者的时候,最立竿见影的感受就是睡眠的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晚餐不会有肉,姜由于其出色的去腥提香的功能,一般与肉搭配出现,素食整体偏寒,虽然要多吃些姜,但要刻意搭配,晚上就很容易避免。

图片

小时候,我在西宁体育馆附近吃酿皮,旁边坐一位比丘尼师父,她要求店家不要放韭菜和大蒜,我很好奇,她说是因为担心诵经有口气时对佛祖不敬;后来是在丽江第一次听说大蒜算荤,当时好吃惊,可后来明白,五辛就是五荤,因为荤是草字头,本来指的就是植物,而肉类是“腥”,腥是肉月旁,后来“荤”指代所有的肉类与五辛,意思是除“素”以外的食物。

图片

在阿育吠陀分出的惰性食材中也看到了五辛的身影,惰性食材与悦性食材相对,对人的意识清晰起到反作用,引发昏聩,在此“荤”通“昏”,醪糟里含酒精也是同理,而蜂蜜更多是考虑到不掠夺蜜蜂的食物。

图片观察到佛教徒,瑜伽士,修道者,传统文化修习者,净素爱好者等,都避免食用五辛。是由于其向下会调动欲望,向上会引发意识混乱,不利于专注,还会引发嗔念,这些都是人们通过身体感受得出的经验,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阿育吠陀记载),但这些小小的植物究竟如何引发人不安的呢?

图片

从中医理论来讲,五辛伤五脏,分别对应的是:葱伤肾,蒜伤心,韭伤肝,洋葱伤脾,兴渠伤肺,五脏又对应身体的五行,会导致不平衡从而引发“昏”的状态。

图片

从西医理论来讲:含有二氧化硫,蒜臭素等,令血液中释放一氧化二氮,使得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一氧化二氮又称笑气,经常被牙科当麻醉剂使用,因为具有成瘾性,不法分子还将其做成毒品,可见其对身体的副作用。

图片

营养学上来讲:五辛中无一例外含有同一种物质:大蒜素,其有消炎杀菌的作用,也是最核心的营养物质,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其强烈的刺激性,例如生食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甚至会触动酒精测试仪。

图片

对于为什么会调动欲望,韭菜壮阳之说中西医都没有确凿证据,从产生一氧化二氮,加快血液循环这个角度大概可以解释一些。

图片

“昏”,有些抽象,具体状态是:意识的模糊。你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有以下的情况发生:情绪难以控制,脾气火爆;睡眠质量不佳,白天总瞌睡;语言表达不准,总说错话;心浮气躁,看书总走神;无法专注一件事,无法保持锻炼身体;冥想很难坐住,人际关系紧张等等,这些都是“昏”。而这些状态在过去时常被归结为性格,或亚健康状态,甚至连自己都很难察觉。

图片我起初从2016年底成为蛋奶素者,最近8个月转为净素者,后4个月为低脂净素者,我的感受是,在戒断五辛后,过去“意识模糊”状况都有了质的(逐渐的)改变,身体和心也更加敏锐起来,包括对吃进身体食物的感受,和对自己言行的觉察。图片

我是苏菲陈,曾是一名素食厨师,目前是一名素食研究者与推广者,最近研究的课题是食物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欢迎与我探讨食物的相关话题。

参考文献:《非药而愈》;《阿育吠陀排毒手册》;《图解远离疾病的营养学》;《果食超人》;百度;《达摩宝传》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