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辟邪:给使左右,应答使命

 秉笔春秋吕书生 2021-10-17

云开北阙祥光满,雨过西山霁色鲜。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各个君主身边往往环绕着诸多臣子,也有很多侍奉左右听候差遣者,他们往往籍籍无名。本篇就来聊聊辟邪。

“辟邪”这个名字源自《三国志·明帝纪》引注的《魏略》,他是魏明帝曹叡身边的一名“给使”,所谓“给使”就是在君主身边那些亭侯役使的人们,像谷利、何定、辟邪、尹大目等人都曾侍奉过君主。虽说陪伴君主身边风险高,但也有更多的晋升机会,比如谷利就颇受孙权信任。

“谷利者,本左右给使也,以谨直为亲近监,性忠果亮烈,言不苟且,权爱信之”——《三国志·吴主传》注引《献帝春秋》

“定,汝南人,本孙权给使也,后出补吏。定佞邪僣媚,自表先帝旧人,求还内侍,皓以为楼下都尉,典知酤籴事,专为威福”——《三国志·孙皓传》注引《江表传》

另一方面,“辟邪”可能是一类人的代称,就像是“宜禄”那样。曾经有个仆隶名字就叫“宜禄”,汉代丞相府因此就将“宜禄”作为仆从们的代指,每次需要有人传递消息时就会叫一声“宜禄”,让这个名字从代表一个人变成了一类人,“辟邪”可能也有着类似使用方法。

“有苍头字宜禄。至汉,丞相府每有所关白,到阁辄传呼'宜禄’,以此为常”——《宋书·百官志上》

辟邪是在魏明帝曹叡病重时登场的,曹叡听从刘放、孙资的建议,要将司马懿诏回担任辅政大臣。曹叡写好诏书后,就叫来经常听从他差遣的辟邪“辟邪过来,你拿着我的诏书去送给太尉司马懿”,辟邪领命就迅速前往汲县去找司马懿了。

“帝既从刘放计,召司马宣王,自力为诏,既封,顾呼宫中常所给使者曰:'辟邪来!汝持我此诏授太尉也。’辟邪驰去”——《三国志·明帝纪》注引《魏略》

案《世语》,司马懿收到了两份诏令,一个是夏侯献让他返回长安,一个是入朝去见曹叡。司马懿就找来辟邪询问缘由,并且乘坐追锋车迅速入京,选择追锋车的原因就是行进速度较快。传递完消息就没有辟邪什么事了,他也没再出现在其他记载中。

“宣王在汲,献等先诏令於轵关西还长安,辟邪又至,宣王疑有变,呼辟邪具问,乃乘追锋车驰至京师”——《三国志·刘放传》注引《世语》

“追锋车去小平盖,加通幰,如轺车,驾二马。追锋之名,取其迅速也。施于戎阵之间,是为传乘”——《晋书·舆服志》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

淮南三叛诗词:关于淮南三叛人物的诗词

毕姓人物: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毕姓人物?

孙桓:孙桓:宗室颜渊,备受荣宠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