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 ‖ 拜见穆青

 巫山人文地理 2021-10-17

方有成 /文

焦裕禄,一个伟大的名字,被几个同样名气颇大的记者传遍全国。穆青,就是这几位记者的领头者,他不仅以那如椽之笔,推出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还向人们展现了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植树造林“老坚决”潘从正等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光辉形象。从少年起,我便成为穆青们的“粉丝”。

1995年10月的最后一天,巫山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同事邱圃青喜不自禁地告诉我,穆青要来我们县游览小三峡。听说穆青要来,我顿时眼睛一亮,不禁脱口而出:我要去看看他,一定要去看看他。这位堪称中国新闻泰斗的人,长的啥模样?他又怎么有如此神来之笔。总想去寻觅一点心灵感悟。


穆老(左)与作者合影

11月2日晚,穆青在川、鄂两省新华分社领导陪同下下榻我县巫峡宾馆。我挎上照相机,揣上新买来的硬皮日记本,振作精神,鼓起勇气,在新华社四川分社李书中副社长的带引下,兴致盎然地来到宾馆508室。只见宽敞的房间里,坐了好几个人,其中那床头两张沙发上坐着两位长者。依以前见过的照片判断,左边那位可能是穆老。果然不错,李书中介绍说:“穆老,这位是非常崇拜您的小方,巫山县委宣传部的通讯干事,特意想来看看您!”坐在穆老旁边的,是中国亲闻界名流、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成一。穆老静听后,顿时面露悦色,并离座躬身起来与我握手。

“我到处找您的作品读,没想到您这么快就来了,所以我想一定要来拜望拜望!”我在略显窘促中开了口。随后,又以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打趣地对穆老说:“您是中国最大的记者,我是巫山最小的记者,所以想请您签个名字、还合个影。”

“可以嘛!”穆老会心地笑答。这时坐在穆老旁边的成一听说我要合影,马上离座说:“这里来!”

于是,我将相机递给李书中,拿着日记本,请穆老签名,他接过笔,很流利地签上“穆青”两个字,落款是“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日”。

签名毕,穆老和我都面对相机。此时,穆老用右手捋了捋头发,一边捋一边笑说:“没几根头发了!”当时在场的人都笑了。转眼间,只见李书中连续按动了几下快门,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见毕,与我同去的县委宣传部陈部长笑得合不拢嘴,对我说:“没想到,方有成有如此大的勇气。可以!可以!”我喜形于色。“是的,干新闻工作,就要有上天入地的精神。”陈部长鼓励着对我说。

随后,穆老说要去县城看看,笔者非常乐意地主动当起导游来。

11月2日傍晚,巫山县城灯火辉煌,人潮涌动,一派兴旺景象。第一次游小三峡的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兴趣盎然漫步街头。

74岁高龄的穆老戴一顶灰色呢子工人帽,着一件褐色绒布夹克衫,穿一双白色旅游鞋,轻快地转悠着,这里瞧瞧,那里问问。来到集仙街边“惠友火锅”店前,年轻的店主忙着招呼:“请坐,请里边座!”“只看看,谢谢!”穆老看了看广告牌,又把视线移到满目生香的菜盆上:“哟,山珍海味,荤素齐全嘛!”

十字街头一排排小食摊,热气蒸腾。穆老走近烧腊摊、饺子铺,热情好客的主人满脸笑容地连声请坐。

不一会,他又来到朝云街一服装店,只见各色时装把小店装点得秀雅别致。穆老看见一件衣服标价,饶有兴趣地问道:“这一件要两百多元啦?太贵了!太贵了!”女店主忙上前说:“您老要的话,还可以讲价呢!”

又到了一个十字街,这是县城的中心。穆老询问:“三峡工程竣工,这里淹不淹呀?”同行的新华社重庆支社记者刘刚回话说:“全部淹,新县城就近后靠。”穆老会心地点了点头。

转眼功夫到了东门,又往回走,看到穿梭不停的三轮摩托,穆老问多少钱一坐。“两块钱!”有人答话。“这里便宜嘛!”穆老最后来到一工艺品摊,欣赏琳琅满目的仿古器具,一眼看到一把仿玉制短剑,便拿起诙谐地说:“这是天下第一剑!”一席话博得在场人一阵朗笑。

穆老(中)逛巫山夜市

别小摊,穆老一边走一边不由自主地说:“这县城比我老家要好!”
“您老家是哪里的?”我连忙问。
“河南杞县,就是那个杞人忧天的地方啊!”
此时,走在旁的巫山县委宣传部陈部长说:“以前这里几乎是一个草房城,这十几年搞开放、兴旅游,才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穆老连声赞叹:“不错,不错!”


(原文载于1995年12月7日《万县日报》《三峡经济报》)



主编/ 刘庆芳

微信号/ 461269457
投稿邮箱/ cqwslqf@126.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