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冬龄后悔了?展览名叫“从头开始”,实际还在延续乱书

 赵俊峰评谈 2021-10-17

如果说一定要用“创新”取代传统书法的“出新”,无疑中国美院教授王冬龄是走得最远的一位书家。走得有多远?每一个人都看到了,他横空出世的乱书已经彻底抛弃了汉字,以一堆纷乱的线条示人。如果说谁践行沈鹏的“形式即内容”理论最好,恐怕非王冬龄莫属,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种恶搞书法的行为遭到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批判,消停了一段时间后,他的新展览开幕了,名为:“从头开始——王冬龄书法艺术60年”。

从题目上看,这是王冬龄教对自己书法创作60年的回顾与总结,如果说广大书法爱好者有什么期望的话,一定是希望这位中书协理事、中国美院教授、博导能够切实反思一下自己的所谓探索,到底对书法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如果能重新回到传统的路上,无疑是大家所期望的,然而如果你抱着这样的想法,恐怕就要失望了。

展览的作品时间跨度很大,从他一开始的学习书法的端庄秀美,到现在的狂野、粗俗都有所展现。当然重头戏依然是他乱书,以及各种名目的创新书法。按照王教授的说法就是从传统书法的不同书体创作,一直到乱书、巨书、银盐书法、竹书、VR书法等不同形式。由老老实实地书写汉字,到一堆乱草,面貌变化之大让人瞠目结舌。

王冬龄1979年的作品

如果是回归传统,这种回顾和总结显然是有意义的,但是王教授明显志不在此。他只是把好好写字当做了他书法的童年,是永远回不去的童年,他还要继续沿着创新的路走下去。王教授已经很明确地告诉大家,他还要继续探索、创新。他说:“关于展览题目,我自己反复想过,最后还是想到了'从头开始’——一是从艺60年,正好是一个甲子一个轮回,二是代表了我的态度,不要吃老本。要继续努力,希望能够开辟出新的东西。”创新依然是王教授不变的目标。

王冬龄1989年的作品

有关王教授的未来的书法发展方向,前来助阵的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中国书法欲超越古今之争、中西之辩,需要在世界语境、时代现场中实现守常达变、以异现常,需要在中华文明的大脉络中固本培元、返本开新。”这段话大有深意,把广大书法爱好者对与王教授的批评,归为视点不够高,视野不够宽。因为没有站在世界和时代的视角上观察,所以得出了偏颇的结论。并且指出了正确认识王教授书法的途径,就是要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认识探索、创新。

王冬龄1994年的作品

接着高院长又说:“冬龄先生从原本安之若素的书法状态中出走,与伟大传统对话,与世界文明对话,与当代艺术对话,与数字科技对话,并且于此多重对话中开拓出中国书法的当代视野和创新空间。”这段话给充分肯定了王教授的创新实践,称其“开拓出中国书法的当代视野和创新空间。”显然这是把王教授推到了书法宗师、泰斗的位置,不知书坛的另一位泰斗作何感想。自封泰斗、宗师也算是当代创新书法的一大特色,前无古人。

王冬龄2021年的作品

最后,中国美院院长对王教授的展览作了很高的评价,他表示:“从头开始是艺术家对过去和未来的态度,以艺术为方法,不断面向生命本质的旅程。”满满的人类生存发展的使命感,这样一说,还真不好意思再发表什么批评意见了。相比起王教授崇高的理想,批评者显得那么“猥琐”。

唐代书论家孙过庭语

王冬龄教授的展览,并没有大家期望的反思,反而是一种积蓄力量的重新出发,这个出发的方向依然是沿着西洋美术化的创新之路。所谓创新,与传统书法的出新截然不同,其实就是孙过庭在《书谱》中竭力反对的,“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尽管如此,面对这样一位勇往直前的老人,所有的批评都背负着沉重的道德压力。由他去吧,只是希望追随他的人越少越好,这样书法还有希望。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拼接必究·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