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孤立与塑造自我

 fangfang君君 2021-10-17

这篇文章,送给一切“容易被外界干扰”、“因为被孤立而难过”、“特别容易自责”的人。

很多人在成长中有过“被孤立”的经历,它造成的影响,是一些人成年后,对人恐惧、隔阂、回避、不信任,影响正常的交往。

我想通过这个文章,谈谈怎样淡化这个影响,割裂这段经历,树立正念,停止自我伤害。我一贯主张从认知根源和价值观上改变对事物的看法。靠后天行为去“纠正”偶尔是有效的,但从根本的价值观上改变,更加牢固和持久。

我们要有信心:这个影响,是后天确实可以淡化和消除的。我见证过、影响过、遇到过大量消除童年阴影的案例,他们很多人甚至会在我们社群活动中连线,说出自己的故事。

这是回归自我、塑造自我价值观的过程。“抛弃”和“建立”是可以同步去做的。这也是“改变底层认知”的美妙——把伤害淡忘的同时,把面向未来的坚固自我,像一块块砖头那样,建立起来。

—— @董董Mercurio | 公众号“董董投资成长”

《面对孤立与塑造自我》

@董董Mercurio | 公众号:董董投资成长

本文语音版:(29分钟)

Q 提问:

董董你好!Alice目前遇到了“被孤立”的问题:她考上国外学校不久,刚读8年级。她是很单纯、不大自信。因为疫情一直上网课,有两年没有去校园。

她刚去的时候和同学相处挺融洽,尤其和一个house的几个同学相处挺好,一起去上课、吃饭等。基本上什么都在这个house活动。

其中有个女孩是比较活跃的类型,刚开始也和Alice做朋友,后来又不喜欢她了。Alice也没多想,就想反正有其他的朋友。结果最近这个女孩子就联合house同年级同学孤立她,把之前一起分享过的小秘密当笑话说出去了,让其他几个朋友也不和她玩。

她每天独来独往很伤心。我们作为家长每天开导她,她还是很难过,发了很多否定自己的话。很怕这段经历造成她心理创伤,也希望社群的小伙伴一起鼓励一下她、开导一下她,非常感谢!

—— 提问来自《董董Mercurio俱乐部》

星球成员 Q

面对孤立与塑造自我

@董董Mercurio | 公众号:董董投资成长

1, “你不是唯一。”

被孤立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我想对被孤立的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不是唯一”。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有无数的团体,就有无数的聚散分离。

牢记“你不是唯一”——你不是唯一一个,被不善意、不公平对待的人。你要知道,人人都会遇到委屈和不公平。你不是唯一那个被全世界遗忘的人。你只是在这个小圈子里遇到了一点坏运气。但是世上很多人,都遇到过和你一样的坏运气。这些坏运气,会随着成长和时间流逝消失。

孤立的人,一个很深的痛苦,是觉得自己不被他人理解。“为什么我没做错什么、我对他们没有恶意,他们还要这样对待我?”但其实,不理解自己的,只是一些心肠不够好、不成熟的一撮人。世上很多人理解你们,关心你们,就像你的家人急切的问我这个问题一样。世上那些有同理心、对人善意的人,对“孤立”造成的委屈,感同身受。即使你现在生命中没有,但在漫长人生中,也许有一天你会遇到这样有同理心的人,可以去理解你,支持你。这个时候,同理心又成了你交往、看人和择友的“经验”与“钥匙”。

一个学校,一个村镇,一个社区,受到了地理的限制,人们的交往人数再多,也毕竟有限。因此在这个小圈子里,遇到理解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一个人慢慢的成长,慢慢的有更多选择,可以选择社区、选择居住地、选择在网上和更多人产生联结的时候,地理对人的限制永远的打破了。

在更广阔的空间寻找被理解——我们去主动理解他人,去散发爱和善意,得到善意和爱的回馈,这绝对成为可能。这是我一直在做的,也是我一直收获的。我处于这个正向循环和喜悦中很多年了。

所以我说“你不是唯一”的时候,是希望你:把目光看远一点,站在更长人生、更广阔的地域场景,去看待自己的这一点“坏运气”。它有一点点灰色的影子,但终于就像天气一样,有时晴有时雨,那乌云会随风被吹散。

2,“你没有错。”

凡事从自己身上找错误,是我们很多人经历过的曲折心路。在遇到外界恶意对待时,我们总是想:“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这些才会降临在我身上。”请记得:以后千万不要这么想。这么想是错误的。

因为这是典型的“自责”模式。自责是漩涡,会把人卷进去,无限的消磨人的自信和热情。“自责”建立在错误的逻辑上:那就是“自责者”预设了世界万事万物合理。因为这个预设,所以遇到不合理的事,无法和“万事万物合理”这个逻辑自洽,因此就认为一定认为是自己的过错。

彻底打破“自责”模式,就是从客观认知上意识到:“预设世界万事万物合理本身就是错误的。”这个认知不仅错误,而且荒谬。世界上的不公平、不合理普遍存在——有的坏人富裕,有的好人贫穷,有的人作恶还被人环绕,有的人善良去却被人欺负,有的人不努力却生活顺遂,有的人很努力却只得到一点点,这个世界上既有慈善和奉献,也有冤屈和损人利己。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根本不能用“合理”来概括一切。世界的真相是“复杂”和“混沌”——大量的丑陋、自私、野蛮、无聊,和大量的美好、博爱、温厚、有趣并存。

彻底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要把“自责”模式彻底去掉,去换成健康和正确的模式:一个是“就事论事”,一个是“思量有度”。

@董董Mercurio 工具箱:

我们就要把“自责”模式彻底去掉,去换成健康和正确的模式:一个是“就事论事”,一个是“思量有度”。

“就是论事”帮助我们准确定义一件事的“性质”。

“就事论事”可以阻止一个人无限自责,看到事情的本质,阻止消极情绪无脑蔓延。

“思量有度”帮助我们定义一件事的“程度”。

“思量有度”防止我们无限放大、上升一件事。它让我们聚焦于找解决方法,而不是不断的夸大不足来击溃自己的自信心。

@董董Mercurio

公众号:董董投资成长

“就是论事”帮助我们准确定义一件事的“性质”。事情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转换概念。比如职场人为利益互相斗争,就是人类最典型的争权夺利,并不是“你本人令人厌恶”,而只是他们要争你的利益。如果我们在有的国家遇到种族歧视,那就是“粗俗的人不公平的歧视他人的错误行为”,是对方的错误,而不是真去反思“我是不是低人一等”。

“就事论事”可以阻止一个人无限自责,看到事情的本质,阻止消极情绪无脑蔓延。“就事论事”帮你正确找到“过错方”,从而清楚的认识到很多责任和你根本无关。

“思量有度”帮助我们定义一个事的“程度”。一件事在什么程度,就客观衡量这个程度。不要去夸张、放大、上升。

我自己时而状态好,时而状态不好。如果希望长时间高质量输出,做到这样真是难。当我状态不好的时候,我心里会不舒服。但是我不会觉得“我是不是辜负了读者”——因为我知道我认真、尽责、真诚,做的比多数人好。我会马上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具体解决问题”上——好好休息,早睡,调整状态,把星球拖延的提问补上。人要去找解决方法,而不是夸大这个不足来击溃自己的自信心。

《悲惨世界》里,冉阿让偷了块面包,被判处了19年苦役。偷面包是错误,但是在现代文明社会,公正的惩罚是罚款或者拘留几日。判处几年的苦役是不公平的。法律也是这个道理:公平法律要公平的衡量过错的程度,而不是无限无度的惩罚。

很多问题本身很小——比如说错一句话、反应慢了一件事,某个时候没表现好。这些事本质上是很小的。它不能无限上升、无限夸大。我们不要让自己做了《悲惨世界》的冉阿让——为了微不足道的事,承受那么大惩罚和自我责备。

3,“是时候走向更大的世界,去建立自我了。”

“孤立”往往在人生一个特定时期会制造出较严重的问题——通常是在人中学和大学的时候。小学时,人读书和见世面太少,价值观还很模糊。工作久了后,人的交往圈层和能力已经拓展开了很多,虽然“孤立”会带来困扰,但困扰不会像年少时那么深。

但在中学、大学和刚工作时,恰恰处于这两个状态的临界点:一方面,人开始读书、观察社会现象、看到许多网上网下的人。人开始想:“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一生要追求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另一方面,这时期的人,因为读书太少、太浅、接触社会也很浅,多数是想不通这个问题的。

所以这个时期,是人“最在意周围人”的时期,也是“最容易被身边的人深深影响”的时期。这时候遇到好的人,积极的影响不可估量;遇到不好的人,带来消极影响、甚至误入歧途都有可能。因为你还没有自己的价值观,不知道什么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宝贵的,什么不重要的,你还没有学会筛选,因此所有人、所有事、从大到小、从好到坏、从珍贵见解到鸡毛蒜皮,通通走到了自己的心里。

等你建立了自己牢固的价值观,你就不会让所有事情“泥沙俱下”的走到你心理——你就有强大的筛选器——只吸收“重要的”和“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其余一切,都是噪音,都视而不见的屏蔽了。

给你们说个我自己成长的例子。每个热爱输出、被一些人“看见”自己文章的人,都一定会遇到“大量的人主动发来很多信息”——无一例外。人生不同时期,我面对“他人评论”的态度,截然不同。

年少时,遇到不礼貌的评论,我会花大量时间和对方辩论,遇到不礼貌的人,还会教育对方,批评对方逻辑,有时候生气到睡不好觉;年长后,一看文字语气是来自没修养没礼貌的人,我连回复都不会回,直接删掉拉黑。遇到私信就模糊的扫一眼,一旦发现是辱骂和粗俗的,直接划掉拉黑,连具体内容都不会读。

年少时,因为人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根本没有“筛选”的概念。看到别人向自己发出信息,也不管别人值不值得对话,就浪费时间去回复。这本质上是因为我很懵懂,不知道自己写东西是要干什么。

年长后,我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对于“创造”这个领域,我的价值观和目的都非常清晰:

- 我要创造最好的东西。一面是帮助他人的现实知识——涉及事业、能力、思维、情绪、底层心理认知;一面我要创造美好的艺术,从绘画、游记、诗歌到文章;

- 我把我的东西放在网上,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人,一方面督促自我提升,而非原地踏步;

- 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对人善意、礼貌的人交朋友,我把他们汇聚在一起,定期探讨,交换见解;

- 我通过我的创造盈利,这是我的正当劳动换取的正当回报,而盈利促使我更努力。

当你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你就会异常专注,你就会全身心聚焦自己的目标,就不会在意没礼貌的路人甲乙丙丁在说什么。你只会关心:我进步了没有?我应该怎样做,让我的变得更好?

价值观如何建立呢?价值观的建立、人生目标的找寻,只能通过一条路径:阅读书籍,大量的读书,读最经典的书籍;和人交流,真正的深度交流,坦率的碰撞,在千万种人生中寻找自己想要的。

这就是“自我的塑造”。

“自我的塑造”,绝不可能,从肤浅的人那里,偶尔玩耍、讲讲段子、刷刷视频就可以找到。也绝不可能,仅仅是在校园里和同龄人打交道就可以建立。“自我的塑造”是个很坚固、很丰富的东西,它需要整合你的很多观念。浅水没有大鱼。浅薄的思想和领域塑造不出因自洽而坚定、因广阔而丰富的自我。看访谈和对话这类“节目”,是打开了窗口,捕捉到了零星感受,但是离成体系的思想、足够深邃的探索和洞察,依然有很远的距离。只有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最有思想的哲学、文学、科学书籍,去在人生最好的青春年华,努力学习,尽可能认真而踏实的探讨输出,才能慢慢把坚固的自我塑造。

记住自己的主航道。屏蔽所有的噪音。人要异常的专注自己。

人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观,那么从最伟大的作品、值得交往和聆听的人中间,去阅读和寻找。

一切噪音微不足道。

@董董Mercurio 工具箱:

人拥有自己的价值观,也就拥有了自己的“筛选器”。

价值观越强大,筛选和屏蔽越坚决,也因此越能专注自己的目标,对于符合自己目标、道路、价值观的人,坦率的敞开心扉,去交流经验。

这才是真正的拥有“不被伤害的能力”,也拥有“不畏惧伤害的态度”。

@董董Mercurio

公众号:董董投资成长

4,“让爱进来,恐惧终将治愈。”

最后我想讲讲,一些人成年后,虽然不再受到“孤立”的困扰,但是会遗留下一些心理惯性,通常是:

- 对人的恐惧、隔阂、回避、无法信任;

- 很害怕失去他人、或者希望转变为失望、怕被伤害,因此宁愿不开始一段关系——不仅是亲密关系,也怕敞开心扉的交朋友;

- 明明内心细腻柔软,但是语言冰冷、态度硬邦邦的,因为觉得展现自己的细腻敏感,“仿佛是展现了自己的软弱,给人伤害自己的机会,因此干脆拒人于千里之外,让自己看起来叛逆或冰冷。”

这都有可能是“孤立”和“伤害”带来的后遗症。

一方面,这类人的亲人、伴侣、朋友,可以这些行为有一定了解,尊重对方的边界,同时也要看到对方并非真正的冷漠疏离。在尊重对方感受、不给对方压力的时候,释放善意和爱,是可以治愈的。

另一方面,这些受伤害的人,也要去慢慢调整自己认知模式。调整认知的好几个部分。

第一,是反复看这篇文章,通过反复阅读树立正确的观念。当你反复读了文章中“你不是唯一”和“你没有错”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全世界并不是都想着伤害你。而你恐惧伤害,其实潜意识还是认为自己有错、有不足,骨子里在自卑,因此在潜意识里“无限苛责自己并放大问题”。

我的交往态度是:我有很好的一面,这一面让很多人喜欢我,我珍惜喜欢我和支持我的人。但是如果有一天,有人离开我也没关系。或许我会有点失落,但我会很快调整好,再去认识新的人。因为世界就是这样运转:很多人相遇,很多人离开,像流水一样自然。只要我能够保持好的状态去积极分享,我就始终能汇聚出好的圈子和好的人,既然如此,那就真不必的纠结于一两段友情的得失。

我们着眼一个更积极的大世界,自己汇聚和影响的“场”,并从别人身上得到好的影响。当我们对人的“聚散分离”有这种更宏观、更整体的理解时,就不再纠结眼前的一点点得失。我们就永远向前看,去认识新的朋友、去追求自己的下一个目标。

第二,是让爱的阳光照射进来。如果不敢彻底敞开,至少先给出一点点空间,去相信善意,让爱的阳光照射进来一点点。

比如家人关心自己,朋友关心自己,这些是很好的事情。享受此刻的温暖,无需为以后患得患失。如果有一天别人越界,那再拒绝和离开就是。抱着轻松的心,去享受“此刻”的爱意和善意是美好的事。

如果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去参与一些积极的事情也不错。比如有些人尝试彼此交换明信片、写信(我打算组织写信、对话和画画活动),有些人尝试去学习的小组,有些线下的团体去运动、徒步、画画。自己去主动写文章、主动画画去表达自己,敢于评论和互动,这都是帮助自己“打开心门”。

表达自己也是重塑自己。一个人谈论自己,不是“让人发现了自己毛病从而可以伤害”,而是把自己的个性、想法、魅力也展现出来。封闭的人很难展现自己的个性,但是表达则让自己迈出了第一步——因此不用惧怕很小的表达。如果一下子不敢直接用文字表达,可以从画画这类“抽象”的表达做起。

它归根到底,是将自己与人的“关系”的理解,归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 我是值得被爱和关心的人,我欣赏自己的长处,而不是让他人用放大镜找自己的毛病;

- 我把我自己的长处、兴趣、心愿,表达出来;

- 我表达是因为我高兴,如果这些表达被理解我的人看到,那很好;不理解我的人,本来就是我不在意的,我既然不在意,他们就伤害不了我

- 世界上所有关系都有始有终,即使是最牢固的亲情,死亡也是终点,而友情和爱情,因为彼此志向不一、道路不同、逐渐认识对方更深,分离和汇聚都很常见;我接受分离是常见的事情,因此我只需保持敞开的姿态不断接纳友谊,这就够了;

- 任何一种爱,都不是带着恐惧和畏惧、去控制这段关系永不分离,而是投入当下,享受此刻的美好、展望未来的进步,以轻松的心态,愿意在开始的时候敞开和接纳、在相处的时候耐心和磨合、在变质的时候告别和放手。

这是我的分享。希望我们都能淡化过去的经历,把“孤立”视为关闭一扇小窗,但打开了更大世界的大门。我们借此契机,把面向未来的坚固自我,通过深度阅读、深度思考和树立正确观念,一步步的建立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