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忙与盲: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但不能盲得失去方向

 AlanZhu1978 2021-10-17

忙起来的时候总会想起来听这首《忙与盲》,提醒自己别盲,更别忘。特别点睛的这句: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会让人有所醒悟。

据说这首歌以及整张专辑,创意都来自原唱张艾嘉,但她属于台湾第一个演而优则唱的歌手(大概是吧),所以对音律并不在行,所以她都是写个初稿还要经过专业的人加工改写才行。

张艾嘉就是一个挺有思路的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从20多岁就红,一直红到现在60多,而且能保持没有迷失太多,弯路当然也会有,但在每个年龄段都能做好符合各个阶段的自己,这就很不容易了。从刚出道时的古装少女(第一部戏男主角就是当时最红的王羽,后来真成了黑社会老大,有个女儿叫王馨平),到林妹妹(和林青霞演的贾宝玉对手戏),在香港新艺宝还演过“男人婆”警花,再到歌手,再到导演,一路走来,各种精彩。

其实她自己也承认唱歌水平并不高,但并不妨碍出过的专辑张张经典(台湾百佳唱片,她一共只出过4张专辑,就入选了3张)。这就是流行音乐。就在于都能定位清晰,符合自己的优势,找好合作伙伴。

第一张《童年》,罗大佑倾力打造,还搭进去了一年感情,第三张《你爱我吗》、第四张《爱的代价》也是留下不少佳作,都不详细说了。第二张就是这个《忙与盲》,专辑名也是主打歌点出了整张专辑的主题,几首歌既独立连起来更是一个故事,这也是台湾比较早出现的所谓“概念专辑”了。

这又得引出总提到一个人,李宗盛。当时的他当然早就不扛煤气罐了,但在事业上还处于艰难爬坡期,自由成长的民歌时代基本过去,诸侯开始整合资源划地盘了,几个影响后面几十年的大唱片公司逐渐成气候。李宗盛就进入了现在著名的滚石,急需证明自己,接到的第一个大项目就是张艾嘉了。

听到前面说到的张艾嘉提出创意之后,两人一拍即合,开始找合作,凝炼创新点,写文案,做调研,再到录音棚,最后修改,终成大作。优点就在于做到了歌人合一,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言之有物而非空洞说教或者无病呻吟,让听者有很强的代入感。瑕疵就是和音太多,也可以说为了反映群体而非单个人的心态,但主要还是为了主唱气不够、和音上来凑吧。但没办法,即使这样,也使得这些歌就贴上了她的标签,包括像《爱的代价》这首代表作。

这首《忙与盲》李宗盛本人,周华健这样的高手都唱过,但就是感觉各有一样。

之前有朋友问李和张有没有呢。简单地说,我觉得“没有”。确实两人在这个问题上都不是省油的灯。张是公开承认过和老罗(他那首著名的《小妹》就是写给张的)有过的,而且她的性格是不遮遮掩掩的。

老李制作的第一张专辑《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就和郑怡谈上了,后来和林忆莲那都知道了,好像他也说过制作专辑要走进歌手内心之类的话,但结合当时两人的身份,应该就只是工作上的合作吧,只是肯定用了心的。李也许有想过。后来张公开了她的感情,老李又提笔写下一首《爱的代价》给张(不过李自己说不是这样的)。后来有个场合,李和张还被人问起,李的回答是一句他的歌词:“关于我们的事,你们都猜错。”

其实也没什么可猜的,八卦这种事以及和很多事情都是选自己的想信去相信了。忙忙忙,盲盲盲,还是忙该忙的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