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年间的西园雅集是中国文化史上有名的一次文人集会,西园主人王诜多年后重游西园,面对物是人非他感慨万千,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词与书法

 小话诗词 2022-01-18

古代文人经常以聚会的形式吟诗作画,谈论文章,并形成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圈子。在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历史长河中,有两次非常有名的文人士大夫间的集会,一次是东晋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的兰亭集会。参加兰亭集会的共有42人,汇集了当时文化圈的许多名流。

名士谢安,王肃、王羲之、王徽之都是此次兰亭盛会的参与者,他们在集会上写了很多诗歌,他们的诗都被收集了起来,王羲之为诗集做了一篇序,就是著名的《兰亭序》,这次集会更是因为王羲之的一篇《兰亭序》而名扬千古

王羲之《兰亭序》

另一次就是发生在北宋汴梁的“西园雅集”。如果说兰亭集之所以名留青史是因为王羲之的字,而西园雅集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李公麟的画和米芾的题记。

西园是北宋驸马都尉王诜的宅第花园。宋神宗元丰初,王诜曾邀请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秦观、李公麟、以及日本圆通大师等十六位当时的文人圈名士在此游园聚会。

李公麟《西园雅集》

聚会结束后,王诜请著名画家,善画人物的李公麟,把此次聚会的情景画了出来,画中之人或挥毫用墨吟诗赋词、或扶琴唱和、或打坐问禅,每个人的表情动态在李公麟笔下皆栩栩如生、动静自然。王诜将这幅画取名《西园雅集图》,大书法家米芾亲自为画作题写《西园雅集图记》

那么西园的主人王诜,他是什么人呢?能组织如此规模的盛会?原来王诜是太原人,北宋熙宁二年,他娶了宋英宗的女儿蜀国大长公主,成为驸马都尉,官封左卫将军,一时风光无限。

王诜画像

王诜也是北宋著名的画家,能诗善画,当然还会填词,而且他的词风以清新著称,这与他富足的生活也是有关系的。苏轼赞誉他的诗画“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黄庭坚评论他的词风“清丽幽远,工在江南诸贤季孟之间”。

在众多的朋友中, 王诜与苏轼的关系尤为密切。宋仁宗元丰二年,王诜因为苏轼乌台诗案受到牵连, 此后他一直到地方任职。

宋仁宗元丰三年,王诜任职均州,今湖北均县;元丰七年(1084),转置颍州,今安徽阜阳;直到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他从结束了地方上的任职,再次回到汴梁。

经历了七年仕途沉浮,当王诜回到汴梁的时候,他的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是两鬓斑白,当年西园雅集的朋友各奔西东,想再聚会是不可能的了

王诜《渔村小雪图》·局部

词人来到昔日繁盛的西园,故地重游,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蝶恋花》的词,这首词词正是王诜此时的心境写照,令人欣慰的是王诜这首词的手写真迹也流传至今,原词如下: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王诜手迹《蝶恋花》

词人来到西园,看到的是似曾相识的景象:临近黄昏的时候,下起了一阵小雨,细细的雨点飘洒在词人的身上,也飘洒在园中的一草一木上。小雨持续的时间很短,不一会儿,太阳又从云隙中露出来,将夕阳的余晖洒向园中。

虽然只是夕阳余晖,但经过雨水冲洗过的后园里的景致却格外清新,一片生机,春意盎然。那被阳光笼罩着的楼台,格外耀眼,楼台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沼塘里,分外美丽;那经过小雨清洗、绽满新芽的杨柳枝,一丝丝地低垂着,在微风的吹拂下,正在轻轻地摇曳。

那池塘里无数的荷花,虽未绽开,但花蕊经过雨水的洗涤,就如同女子头上的青钿一般玲珑细巧,十分逗人喜爱。

“小雨初晴回晚照”,词作开篇句描写的就是词人在西园中所见所闻,所感所受,起笔其实是很富于象征意味的。

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 词人与西园的久别重逢,词人沉浮的仕途与人生,这三者之间是何其的相似啊

风雨之后迎来阳光,但这阳光终究是夕阳的余晖,这对于词人来说,是一件悲喜交加的事情。词人将这亦喜亦悲的情感,诉诸于笔端,融进这初晴晚照之中。

接下来词人写得到了园中的亭台楼阁。巍峨壮观的建筑,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之下更显得熠熠生辉,气象更加富丽堂皇。“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这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

北宋年间的《宣和画谱》这样描述王诜:“风流蕴藉,真有王谢家风气。”其实从这两句描写中就能看出王诜善于捕捉美好事物的艺术细胞,以及他将景物进行艺术化描摹的灵感

沐浴在夕阳余晖下的楼台熠熠生辉,映现在荷花池的水面上的楼台倒影,楼台与倒影,此时成为亦真亦幻的景象。

此刻的西园中,亭台楼阁、松桧梧竹、杨柳花草、小桥流水、蓝天白石等美丽的景色都倒映在荷花池中,成为了池水中的世界。水上的真实与水中的虚幻紧密衔接,似乎让词人沉迷在梦幻般的世界里。

“杨柳垂垂风袅袅。”词人更以如画之笔,渲染出池塘上一片春色。杨柳垂垂,原是静态;风袅袅,则化静态为动态,袅袅二字营造出来的意境真的是太美了。杨柳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着身姿,妩媚而动人。

再看荷塘中的一片片圆圆的荷叶,轻轻的漂浮在水面上,每一片荷叶是那么的碧绿,荷叶上还噙着晶莹的雨珠,小鱼在荷叶下面游来游去,时不时的有一条小鱼跃出水面,水面立刻会产生一圈圈的涟漪。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荷花池边,在这满园春色的西园中,词人感受到了美好的春的气息,他的心灵得到了一分抚慰,也获得了一分生机

面对园林内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词人不禁感慨万千,触动情怀,由此而联想到了自己一生的仕途荣辱沉浮。

西园的春色如此美好,如此迷人,在此人眼中,它有着无限的美好,“似此园林无限好”是词人对西园美好景色的由衷赞美。这一句,既总括了上阕的景物描写,又开启了下阕的无限情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似此”二字有流露出词人的心迹。这样美好的景色,因为自己仕途的沉浮,竟有好多年没有目睹了。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流落”二字,写尽了词人七年的离开家园的飘零生活,包含着词人心中无尽的苦楚,这一切的心路历程又都淡淡地融在“归来”二字中。

当词人“流落归来”,面对园林美好的春景时,一定是百感交集,有无限的情绪,但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究竟在想些什么,反而感到一股莫名的空虚,欣赏风景的心情也没有那么强烈了,这就是他为何在词中要写“心情少”的原因了。

一个人悄悄地面对清静的黄昏园林,西园将人、景、心情三者融成一片、凝在一起,这种静态描写所显示的复杂心情,并不亚于带着激情用热烈的文字去描写

重到了旧时园林,已物是人非,笙歌不见故人散。过去的七年时光对词人来说是很煎熬的,他远离亲人、朋友、故居,而在这七年中,人事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令他难过的就是他的妻子的去世,最令他感到深切的自己的年华老去。

园林风景再好,十里长欢难再寻,哪还有当年西园雅集时的欢愉心情呢?一个“少”字,含蓄委婉,又极其凝重。

词义行文写到此处,春意盎然的景色已被物是人非的悲伤所笼罩,笔法也由富丽景色的描摹跌宕到悲哀心情的描写中,读来有一落千丈的感觉

“坐到黄昏人悄悄”,黄昏遥承起句晚照而来,使全幅的画面呈现出景人合一的意境;更重要的,还在于词作以时间的延续,增加意境的深度。

词人一个人在西园中静静得坐着,一直坐到了黄昏,园中很安静,似乎连花瓣落地的声音都能听见。“人悄悄”三个字又增加了词人孤单寂寞的心绪

“更应添得朱颜老”,如果说上句还是词人在描写自己身处园林的情境的话,结句已经升华到对自身情形的反躬自省了,所以词情更为内向,悲凉的气氛也就格外深沉格外明显了

园林依旧,可是韶华易逝,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不同”,全词的笔触就停留在这夕阳暮色与一位垂垂老矣的词人身上,全词在一声低叹中曲终阕尽。

这首词将春意盎然的西园景物与黄昏夕阳和词人的衰老心情反衬着写,有着强烈的对比色彩,而全词的题意直到最后一句才水落石出,既总括了全词,又点明了主题。

以乐景写哀感,倍增其哀,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都是春色盎然的景致,是让人感到愉悦的景色,也是能慰藉词人心灵的熟悉的西园景色。

而词人面对此情此景,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精美的语言表达他的心情,只说了“心情少”三个字。写景设色越是富丽,就越加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忧伤情思,“景为情而设,词为情而作”,一语中的

该词写景抒情,十分清楚,而写景又是为了给抒情作铺垫,使整首词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本来万千思绪,一时却反觉“心情少”,这是本词的另一大特色。因为这样写就将空洞迷茫、时光流逝的失落感真实地表达了出来,又不失含蓄委婉。

最值得让人称道的、也值得让人铭记于心的就是,王诜写的这首《蝶恋花》的手卷,经历了时光的洗礼,却依然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纵观王诜墨迹,挺秀清润,风韵动人。

作为一位将诗词书画艺术集于一身的文人,王诜此词文学与书法高度契合,美妙绝伦。今天的我们,读这首词的时候再欣赏王诜的书法,那将是视觉的和心灵的双重享受,此词此帖也堪称宋代文化艺术的瑰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