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家为王的共产主义社会,柏拉图的《理想国》真的理想吗?

 柏拉图和食铁兽 2021-10-18

编者按:现代人提及民主制度,言必称古希腊,认为古希腊的直接民主是一种最完美的政治制度,是对公民权利的极大尊重。然而讽刺的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确实极端仇恨民主的。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构建的一种理想政治制度,两千多年来一直为后人所热议和追捧。然而由始至终,任何关于理想国的政治实验,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那么理想国到底是种什么制度?它真的是一种完美的理想国度吗?
柏拉图对雅典民主制的反对
柏拉图理想国的构想要起源于苏格拉底之死。柏拉图20岁时师从苏格拉底,跟随其学习了8年之久。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以不信神和教坏年轻人两条罪状被希腊的民主法庭判处死刑。
柏拉图亲眼目睹了老师的申辩和赴死,以及民主的独断暴力和愚昧无知,此后柏拉图对雅典的民主制度失望之极。雅典没能从苏格拉底的思想中获益,却将其处以死刑,这使柏拉图心生悲愤,进而他得出结论:民主与哲学是对立的。
柏拉图认为专业知识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关键属性之一,治理国家(城邦)需要具有高超的智慧和卓越的美德,只有那些真正懂政治、有谋略的人,才能带领城邦走向文明和富裕。
“就像一个真正的航海家必须要学习四季、天空、星象、天气以及其职业相关的所有知识,才能符合成为船长的标准,才能引领整艘船安全前行。”
而希腊式民主,则是将所有权力交给了民众,这样做的后果是可怕的。柏拉图认为群众是愚昧和短视的,他们只会按照当前利益去思考问题,且无法看到问题的核心,“他们认为,要掌握驾船这一专业技能是完全不可能的,更不存在所谓的航海艺术。”
他们不懂得驾船、不懂得水文天象,且每个人都只顾发表自己看法,没有统一的意见,这样一来整艘船要么在一片嘈杂声中原地打转,要么就在一个错误的指引下走向毁灭的深渊。
柏拉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希腊民主的真正弊端:“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与一切人,而不管他们是不是真正的平等者。”
柏拉图认为毫无原则的平等,恰是希腊史民主混乱的根源,真正好的制度是有差等的,有秩序的。

苏格拉底之死油画

而这种差等和秩序的实现,便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柏拉图的理想国
柏拉图将政体分为五种:王者政体(即理想国)、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与僭主政体。此即“五政体说”。其中,王者政体是最正义、最能使人幸福的政体,其余政体都是逐级从王者政体“堕落”而成,僭主政体则是最糟糕的政体。
柏拉图有感当时希腊民主绝对自由和绝对平等所带来的的混乱和罪恶,将理想国构建为一个绝对有序的政治体制。
在当时的医学体系中,将人体分为三个部分:头部代表理性,胸部代表意志,腹部代表欲望。柏拉图认为一个国家和城邦也应该和人体一样划分为三个阶层:统治者对应着头部,应当具备美德和智慧,负责治理国家事务;战士对应着胸部,应该拥有勇气和意志,负责抵御外敌,保卫国家;工匠对应着腹部,要能够对自身的欲望进行节制,负责城邦的生产工作。
由此可见,柏拉图构建的理想国是一个社会分层明确、不同阶层各司其职、秩序井然的一个政治体制,这与当时的雅典民主制度是截然相反的。
需要说明的是,后世很多人都将柏拉图的理想国认为是一种反乌托邦的专制集权体制,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至少是对其柏拉图初衷的误解)柏拉图的理想国主义提倡的是一种社会分工合作,而非阶级之间相互压迫和对抗。在他看来,一个城邦就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不同人群对应不同的零部件,只有每个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保证这台机器的正常运转。
柏拉图不但不支持压迫剥削,还在其理想国中废除了私有财产,所有资源由国家统一分配,所有公民一律平等(这种平等与民主制的混乱平等不同,是一种有序的平等),孩子由国家统一抚养教育,由此可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公社制度有些类似,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原始共产主义色彩

阶层分明,各司其职是理想国的主要特点

哲学王的政治设想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三个阶层的核心是统治者,也就是一个国家的王。国王是一个城邦政策的制定者,是城邦发展前进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美德。
然而这还不够,柏拉图认为国王还应该具备渊博的学识和超越常人的哲学智慧,这就是哲学王。因为柏拉图认识到很多王政体制同样存在很多弊端,其根源就在于统治者不是哲学家,不具备应有的智慧和美德。哲学王可以说是柏拉图理想国思想的核心,也是目的所在。
柏拉图深受其老师苏格拉底影响,从“美德即知识”出发,主张政治权利要与知识合二为一:要么哲学家称王,要么国王成为哲学家。
柏拉图提出,要改革现有政治制度,实现真正的理想国,最根本的条件或途径就是哲学家当国王。柏拉图说:“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的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
因为哲学王,具备最高的知识,能够洞悉事物的规律,可以把握最真实的善和正义,因而能够按照最理想的政治制度去管理城邦。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的“外圣内王”思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孔子的政治思想的一个核心就是“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二者都强调君王要“善”(儒家的“仁”),然而哲学王除此之外还强调“知”,即智慧。
因此柏拉图的哲学王要具备三个特征:卓绝的政治才能、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渊博的学识智慧。

柏拉图的哲学王概念

对哲学王的几次尝试

1. 柏拉图三下叙拉古
对哲学王的第一次实践,正是柏拉图本人。
柏拉图不仅构建了一个理想国的政治制度,更打算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自己哲学王的政治抱负。为此柏拉图三下叙拉古,希望通过教育改变独裁者,将统治者变成哲学王,建立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然而叙拉古的统治者对他的批评僭主的主张极为恼怒,不但未采纳他的建议,反而将柏拉图卖为奴隶,幸好被其朋友所救,最终才得以脱身。
柏拉图对理想国的实践,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那些统治者只想拥有权力,并不想去获得与之匹配的智慧和美德,理想国似乎只能是一种理想。

柏拉图和叙拉古僭主

2.哲学家成为王师
对哲学王的第二次尝试是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邀请,担任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在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后,亚历山大继位称王,并在其后13年的时间中,横扫希腊、埃及、波斯,建立起了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庞大帝国,并把希腊文明传播到了他所征服的各地。而亚历山大对老师亚里士多德也十分爱戴,在征战途中总是会将各地动植物标本搜集起来交由其师研究所用。
看上去,柏拉图的哲学王理想将要在他的学生和学生的学生手中实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亚历山大虽然对亚里士多德极为尊敬,然而并未采纳其政治学主张,更没有成为一名哲学家。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与柏拉图有很大不同。在拉斐尔创作的名画《雅典学院》中,柏拉图手指天空,亚里士多德手掌向地,这恰好表明了二人哲学思想的背道而驰。
柏拉图认为万事万物背后有一个更加真实的共相,也就是“理念”,理念比每个单独个体更为真实、更为善,这也是他构建理想国的哲学基础。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理念只是人类抽象出来的概念,单独的个体才是真实存在的。由此可见,柏拉图更富理想色彩,亚里士多德则偏现实主义。

《雅典学院》局部,中间左为柏拉图,右为亚里士多德

种分歧除了本体论之外,同样体现在两人的政治学观点上。上面我们提到了柏拉图更倾向于构建一个分工明确,甚至是带有集权专制色彩的国家制度。

而亚里士多德显得更为温和和现实,他反对柏拉图的集权主张,认为最理想的政体是以中产阶级为主的共和执政体制。同时亚里士多德反对哲学王的人治,认为法治比人治更为理性;反对天下大同的共产主义和公有制,认为私有制才符合人类的天性。

由此可见,即便亚里士多德真的将亚历山大培养成一位哲学家,也绝非柏拉图心目中的哲学王,那样的社会也绝非他心目中的理想国。 
3.哲学家成为王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人的哲学王尝试均已失败告终,却在500多年后的罗马帝国得以实现。公元161年,一位哲学家登上了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成为了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他就是马可.奥勒留。
马可.奥勒留生于公元121年4月26日,是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公元161年,安东尼逝世,马可.奥勒留继位。即位后的马可.奥勒留开创了一个新的制度——二帝共治制,让他的弟弟维鲁斯和他同时执政。马可.奥勒留执政之前,竭力维持着罗马帝国辉煌和稳定,在其死后五贤帝开创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罗马帝国开始由盛转衰。
马可.奥勒留在政治上独树一帜,在军事上战绩非凡,但这些都无法与其在哲学上取得的成就相媲美。马可.奥勒留是晚期斯多葛哲学代表人物之一,在其执政期间,写下了十二卷《沉思录》,给世人留下了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
《沉思录》是马可.奥勒留自己与心灵的对话,探讨什么是善,应该过怎样的生活。他崇尚心灵的宁静,过节欲的生活,注重身心的修养,追求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
马可.奥勒留做到了对哲学思想的完美实践,他用自己的哲学观点严格要求自己,也同样以哲学家的身份统治着庞大的帝国。他统治的时代,“是一段丰裕、安全和辉煌的时期,那时的法律被有效执行,许多恶行被抑制。”后世历史学家将这个时期评为最适合人类生活的年代之一。

马可.奥勒留雕塑

马可.奥勒留实现甚至超越了柏拉图的政治理想,让一位哲学家成为王,而这样的结果却如柏拉图所预料的那样,哲学家拥有更高超的智慧学识,更完美的道德品质,他们懂得最完美的善,更懂得如何去统治一个城邦或帝国。

当然马可奥勒留所统治的帝国与柏拉图所共享的理想国度也有很大不同,比如马可奥勒留时期的罗马帝国虽然为柏拉图崇尚的君主制,但却采用了二帝共治的方式;整个社会制度也没有按照柏拉图设想的三种阶层去划分。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无需过分苛求,因为自柏拉图理想国和哲学王概念提出两千多年来,马可奥勒留是唯一成功的案例。
对理想国的批判和反思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理想国真的如柏拉图所说的那般理想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设想初衷是美好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变了质。
其一,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其对雅典民主制仇恨的产物,是对邻国斯巴达政治制度的一种模仿和改进。虽然柏拉图将其设想为分工明确、人人为公,且由哲学家统治的理想国度,但仍无法改变其独裁专制的政治本质。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统治者的政治主张将会左右整个国家和所有人民的命运,而绝对的专制必然会诞生绝对的权力,绝对的权力势必会产生绝对的腐败。因此采用柏拉图的政治主张,很大概率并不会出现美与善共存的理想社会,而是会出现高压之下层层剥削的可怕局面。柏拉图的构想是美好的,但结果往往会是相反的。

斯巴达等级森严,整个社会分为斯巴达人、庇里阿西人和黑劳士(努力)三个阶层

其二,一个国家要想正常运转,与拥有优秀美德和智慧的哲学家相比,更需要具备统治才能的政治家。

政治是一种现实的需要实践的学问,而哲学家从某种角度来说更接近于空想家,他们更倾向于一种符合自己哲学观点的比较完美和理想的状态,而不去考虑这种状态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因此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将整艘船带入歧途甚至是深渊。

哲学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与政治相反的,追求完美更容易走向极端。

其三,理想国层层分工的设想,不顾公民个人意愿,强制地将不同人群划分为固定的阶层、固定的职业,是对每个公民独立人格和身心自由的极大侵犯。
一个国家无论采用何种政治制度,其根本目的正是为了确保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保证人民安居乐业,获得物质和精神的极大进步。
而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恰好本末倒置,他是用牺牲民众的自由和独立来保障国家这个整体的稳定和发展,或者说是来维持哲学王一人的统治。
但不管怎么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构想是对政治制度的一次伟大尝试,其中也有许多可取的政治主张和发人深思的哲学观点,对于后世的政治哲学和本体论哲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完)

BOOK

柏拉图和食铁兽

微信号|bltsts

鸡汤、段子、人生、哲学……

什么都不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