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猪尾随夫过生活赫哲族

 春哥123 2021-10-18

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

赫哲人实行氏族外婚,一夫一妻制,过去富户或官吏也有一夫多妻的。婚龄一般为十七八岁。过去婚姻仪式比较简单,但后来受满、汉民族影响较大,婚姻仪式趋于繁琐。改嫁不受限制,与初婚相似,但喜车无彩篷。现在,婚姻形式与汉族无太大区别。

过去,儿媳不能与公婆同桌用餐,并且要侍立门旁等候盛饭。弟媳不能与兄长当面讲话,有事时找人转达。"亲戚往来以抱见为礼"。晚辈见到长者,要行跪拜礼,长者吻晚辈之颊和额头。对客人以礼相待,必留吃饭、饮酒。对客人须奉上鱼头,以示敬意。

赫哲族结亲没有门当户对的观念,不大讲究贫富之分。男女双方的父母为子女选择配偶的标准,主要是以能渔擅猎、为人正派忠厚为选择男方的条件。选择女方的条件则是以人品好、针绣手艺巧和聪明贤慧为标准,容貌并不是主要条件。

性较自由,不像汉族传统上那样注重贞操;离婚限制较少,离婚率比较高,不像传统汉族那样离婚难;寡妇改嫁相对比较容易,不像汉族那样受到“三从四德”等规矩的束缚。赫哲族这种开放的婚俗是同其民族的历史、文化相关的。比如门第观念不重,可能与赫哲族长期生活在氏族社会有关,氏族社会不像阶级社会那样有着产生等级观念、门第观念的深厚土壤。性较自由同渔猎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和炕居环境有关。离婚多,寡妇再嫁易,与赫哲族文化有关。

赫哲人的婚礼热烈庄重,大多在黎明举行。新娘由兄嫂或姐夫抱上搭着彩棚的雪橇或彩车。由送亲人陪送到婆家。拜天地、入洞房、喜宴等过程与汉族没有什麽差异。这些程序后,由亲友中的老人手持用三道红布捆扎在一起的三根芦苇,向新娘训话。要求她孝顺父母,尊敬丈夫,待人和气,勤俭持家,好好过日子。和满族婚俗相似,新娘也要在炕上面壁"坐福"。待送亲人吃完喜宴离去,才下炕与新郎吃猪头、猪尾,新郎吃头,新娘吃尾,表示从此妻子愿意跟随丈夫过日子。花烛之夜,两位新人一起吃面条,表示妻情意绵绵、福禄长寿。

在传统赫哲族婚俗中,对妇女歧视性的规矩较多。她们的婚姻由父母包办,有的从小就要到男人家做童养媳,有的要嫁给小女婿。婚后作媳妇多受气、挨打、挨骂。传统旧婚俗,对妇女是一道道枷锁。中国解放后,包办婚姻、买卖婚姻为自由恋爱、自由结婚所代替;婚后感情不合可办理离婚。婚姻制度上这些根本变化,为新的婚俗注入新内容、新规矩,不断剔除旧婚俗中的糟粕,即歧视妇女的约定俗成。新婚俗给妇女带来了幸福,妇女得到了自身的解放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