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文(38分)

 美丽妖精 2021-10-18

图片

一、现代文阅读(约38分)

内容分值题量
记叙文阅读(必考)
约20分
4-5题
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
约18分
4-5题

二、三种文体知识

(一)记叙文知识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1.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2.掌握11种标点符号及用法

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常考题:引号与破折号的作用)

3.识别应用4种句式: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

4.记叙文思路结构: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5.记叙文的6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

6.记叙文的描写及作用:分为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和环境描写(自然、社会)两种。

7.结尾题

对文章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依据内容进行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标题的妙处、结尾的好处(内容上,结构上去分析)

8.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策略:

(一)标点符号及作用:

   逗号: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

   句号:表示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

   顿号:表示并列的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

   分号:表示并列的句子之间的停顿;

   冒号:表示引出下文或提示下文;表示总结上文。

   问号:表示疑问或反问;

   引号:表示引用;表示特殊含义;表示特定称谓;表示强调;表示讽刺反语;

   感叹号:表示强烈的语气;

   书名号:表示书报、杂志刊物、歌曲电影、文章诗歌等;

   破折号:表示解释;表示补充说明;表示声音延长;表示话题转换;表示事例列举;

   省略号:表示内容省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二)4种句式:

陈述句:陈述事实,句末用句号。可以表肯定陈述和否定陈述。

感叹句:抒发强烈情感,表示感叹语气,句末用感叹号。

疑问句:询问事情,表示疑问语气。句末用问号。

【注意】句式中只有疑问句,没有反问句和设问句。

反问和设问属于修辞,从句式的角度看都包含在疑问句内。

祈使句:表示命令、建议、请求、警告、禁止等,主语“你、你们”常省略。祈使句的句末一般是句号或感叹号

(三)记叙文思路结构:

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好处:叙述流畅,脉络清楚。

2.倒叙:先交待事情结果,再写起因和发展。如:结局提前、高潮提前、回忆式。

  好处: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内容曲折有致,设置悬念,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突出文章中心主旨;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

3 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补充内容。

好处:补充交待……(情节);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或形成对比;突出……中心;使人物……性格更丰满。

【注意】倒叙是针对全文而言,而插叙只是文章的某一段或某几段而已,不可混淆。

(四)描写及其作用:

1.人物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作用:运用了……(描写方法);

表现了(人物)……特点;(字面意义,文中一般有关键词。)

塑造或表达了(人物)性格、品质、情感、心情、情绪等。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时令、情况等。

渲染了……的氛围。(如:欢乐、热闹、温馨、恐怖、紧张、悲凉、萧瑟等)

烘托了……(人物形象)的心理。

奠定了文章……基调。(凝重、悲壮等)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暗示了……)

与上下文……形成对比,表现了……;突出了……;

借景抒情,表达了……(心情或情感)。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按描写角度来看。

A 正面描写属直接描写,详细形象。

表现……;体现……;突出……;塑造了……形象;抒发了……情感。

B 侧面描写属间接描写,通过对次要对象的描写,侧面烘托(主要对象)……特点,

使主要对象……更真实、丰满、可信。

(五)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

表现了(对象)……(情感或心理)。

2.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点),表现了……情感。

3.夸张:突出强调了(对象)……(特点),使表达更生动、形象。

4.排比: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对象)……(特点),表现了……情感。

5.反问: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了(对象)……(特点),引起读者思考。

6.设问:自问自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7.对比:近年已删除的考点,但模卷常会考到,一般出现在内容的赏析题里。

    与上文……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强调……。 

(六)其他常见题型:

1.标题的含义:

  A 表层含义:即字面意思,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答。

  B 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意义。需结合文章中心主旨分析内在深意。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爸爸的去世。】

2.标题的作用:

    作为全文线索,贯穿全文,使结构更完整;(线索往往是人、事、物、时间、地点、情感。)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突出表现文章主题,点明文章中心主旨;

    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或主人公)……思想情感、性格品质等。

3.标题的好处、妙处:

 即含义和作用的结合,一般是先写标题结构上的作用,再加上内容上的作用。

4.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A 结构上:

    开头:点题;统领全文;开门见山;设悬念吸引阅读兴趣;欲扬先抑;交待背景;

    交待事件起因或缘由;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

    中间:承上启下;过渡性句段;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与上文……相照应;

     为下文……做铺垫。

    结尾:卒章显志;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标题;深化中心;升华主旨;

画龙点睛;以小见大;留下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思考,余味悠长。

    全文: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结构更完整。

    B 内容上:

    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深化主题、强化情感等。

    表现了……;衬托了……;突出了……;表达了……;体现了……。

5.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心理:

例如:

高兴 喜悦 开心 愉悦 欣喜 兴奋 激动 惊喜  喜爱 热爱 依恋 不舍 难过 惊奇 惊讶 不安 忐忑  害羞 羞涩 迷惑 怀疑 犹豫 失望 讨厌 厌恶 反感 着急 焦急 气愤 愤怒  恼怒 懊恼 生气 悲愤 悲伤 忧伤 痛苦 悲痛 伤心 痛心 绝望 崩溃 内疚 惭愧 羞愧  愧疚 后悔 遗憾 无奈 思念 怀念 崇敬 钦佩 尊重 ……

6.分析原因题:

  如为什么脸红、流泪、微笑等。

  答题模式:因为……事(文中具体事件)而感到……情(人物情感心理)。

7.理解文章主旨或作者写作意图:

   A 多以选择题出现,细心审清各选项,排除绝对化、片面化、主观化的选项。

   B 一定要结合文章标题来看,注意开头结尾,体会作者情感。

8.概括文章内容:

   如主要事件、具体表现等。

   A 回原文找关键词句,注意概括简洁,语言凝练。

   B 注意所给例句,保持句式表达一致。

2、说明文知识

一、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二、说明文的语言:

准确性、生动性(语言表达角度) 。

三、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③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④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⑥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四、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介绍实体或建筑,有明显的时间词。如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至今;早上、中午、晚上;唐朝、宋朝、元朝等。

空间顺序:用方位词介绍事物。如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也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五、说明对象:

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常常在标题中体现)

六、结构形式:

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

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七、中心句:

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

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八、说明语言: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这里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3、议论文知识

一、文体知识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要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 (注意,有的时候道理论据也指作者的推理。)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二)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三)议论文的结构。

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

又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四)议论文的语言

准确性、概括性。

二、考查重点:

1. 找出中心论点或中心句,或用自己的话归纳中心论点。

2. 论证方法,尤其是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其中对比论证要注意跨段的情形。3. “这”、“此”、“那”等代词的指代。要学会从前一句、前几句甚至前几段去找相关的内容。

4. 某一论据的作用。要注意区别是以论证中心论点还是分论点的。

5. 某一句子的含义。当然是指在文段中的特定意思,切勿自我胡乱发挥。

6. 从文段中抽出一句,放回原位。

7. 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靠平时积累)

4、2020年一模题型

记叙文阅读(2020年嘉定区一模卷)

夏日恩怨

白秋

①父亲高高举起的锄头在阳光下划了一个弧形,像一条完美的曲线准确无误地落在两条田垄之间。一天的劳作又开始了。

②那个夏天,我决意不再复读,一连几天跟着父亲,在地里忙碌着。

③公式、定义、实验、哲理,全被我抛到脑后去了,脑袋格外轻松。锄地、浇水、施肥、抢收、抢种,这些从未没有接触过的农活,还真令人兴奋,我觉得自己骨子里就是这块料。

④那是土地承包到户的第三个年头,每逢耕种收割时候,亲戚邻居一起合着干已成惯例。那天我们去秧地瓜,走前母亲嘱咐:“小秋肩膀嫩,别让他挑水啊。”父亲只顾低头收拾农具,跟没听见一样。

⑤东北坡里,我看着堂姐轻松地挑着两桶水,甩着两条大辫子晃来晃去,十分动人,忍不住要过了扁担。满満两桶水也就是六七十斤,对于一米七多的小伙子来说,那算得上什么。稍微调整一下步伐,我就稳稳地走到了地头。看见大家赞许的眼光,我多少有点飘飘然。

⑥第二担、第三担、第四担……

⑦渐渐地,扁担从我的左肩换到右肩,再从右肩换到左肩,脸色是越来越难看。每个人的分工好像都不会改变似的,大家也没有跟我交换的意思。汗水渗透衣衫,不知不觉中我偷偷流下委屈的泪,到后来,          ,已经分不清了。我强咬牙忍着,坚持着。

⑧水,也由满满两桶变成了两个桶。晚上回来,我哭了。哭得一塌糊涂,一点也不像个男人。怕人听见,我把头蒙在被子里,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⑨母亲叫吃饭,我没听见,她跟父亲吵架我却听得很清晰。“你咋就那么狠心,不是说不让他挑水吗?他的肩没压下来,能受得了?好像不是你亲生的。”

⑩“他自己选的,不能怨我。痛不痛累不累他不说,我怎么知道?知道苦,他就该好好学……”

⑪父亲也不是地道的庄户人,他是我们家族里第一个吃上公家饭的,走南闯北大半辈子,家里实行土地承包后,他才匆匆赶在接班制度废止前退了下来。他的脸从来都是阴沉沉的,小时候我们都怕他。

⑫第二天,我肩膀肿得高高的,两边都渗出了血,浑身上下散了架子似的酸痛。一大早,母亲打了几个荷包蛋端到我屋里,说:“秋,好点了吧?今天不去了,躺着吧。”

⑬“不!”我从来就这样,越不让我干的事我就越去干。

⑭东岭上那块地,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那个地方。两桶水加上我一百多斤的体重,一下子倒在半坡的地头上,身上脸上沾满泥巴。羞愧加上劳累,半天我爬不起来,偷眼看,大家都在强忍着笑,暧昧地看着我,又望着父亲。

⑮我清楚地记得他说的每一个字:“起来吧,装什么蒜,摔断胳膊还是摔断腿了?没有金刚钻,你揽什么瓷器活?庄稼地里,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你是块什么料,自己还不清楚?”

⑯还有多少类似的事,我记不清楚了。只是,对父亲的恨我却持续了很久……

⑰就在秋季即将入学的时候,当教师的本家叔叔找到我:“去学校复读吧,你爹早就找好人了,别犟了。”

⑱好多年后,在我小有成就的时候,父亲的大脑突然被栓了一下。他瘫在床上完全无法动弹,连说话也不能了。一家人千方百计地救治,好不容易半边手脚可以勉强活动,他却习惯了躺在那里让母亲伺候着,不想下来走上半步。

那天,我实在忍不住,跟他说:“爹,你忘了那一年夏天,你对我说的话?我觉得,你也不是躺在床上的那块料。”他恨恨的眼抻瞅了我很久很久……

⑲一步、两步、三步。在母亲搀扶下,他一天好似一天。

⑳前不久,我领着妻儿回家给他祝寿,他颤巍巍地倒上了一小杯酒。“干!”嘴里竟然蹦出了一个字来,说完后他老泪横流

19.填入第⑦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汗水冲洗着泪水肆无忌惮

B.泪水汗水在脸上奔涌而下

C.汗水泪水在脸上纵横交织

D.泪水伴随着汗水变本加历

20.第③段写“我觉得自己骨子里就是这块料”,下文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有两句,依次分别是(1)                ;

(2)                。(4分)

(4分)(1)你是块什么料,自己还不清楚?(2分)(2)我觉得,你也不是躺在床上的那块料。(2分)

21.第⑪段插叙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4分)这段内容叙述了父亲并非地道庄户人的身世(2分);表现父亲的严厉(1分);父亲深知务农的不易,为下文父亲训斥“我”作铺垫(1分)。

22.从句意及表达效果两个角度,分析下列两个句子。(4分)

(1)只是,对父亲的恨我却持续了很久……

(2)他恨恨的眼神瞅了我很久很久……

(4分)第(1)句写出当年“我”对父亲严厉训斥的不理解而产生恨意(1分),“只是……却”表达出我的懊悔与反省。(或从省略号角度体会我的情感)(1分)

第(2)句表达父亲对儿子不理解(或无法替代)自己身体苦痛却反过来教育父亲的不满。(2分)(或从神态、省略号角度体会父亲的情感)(谁对谁恨?为何恨?情感?)

23.阅读文章结尾,结合加点词,谈谈对文题《夏日恩怨》的理解。(6分)

(6分)“我”与父亲恩怨的故事发生在夏天。(1分)父亲当年严厉教训我,我由恨到理解他的良苦用心。(2分)我教育父亲要积极康复,他由不快到理解,并感动儿子的懂事与孝顺。(2分)父亲“老泪横流”,他因我们的恨与怨化解而欣慰。(表现了父子间深切的情感)。(1分)

说明文阅读:(2020宝山区一模卷)

土豆——托起“生命的方舟”

①伴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地球资源和环境资源约東更加明显,饥与贫困的挑战异常严峻。人类该用什么来托起“生命的方舟”?联合国大会决定,把2008年定为“国际土豆年”,人们期待着,土豆在战胜饥和贫困斗争的前沿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②其貌不扬的土豆,一向以“朴实的块芸”著称,它能够负担这样沉重的资任吗?它又是怎么走进联合国的视野呢?原来,从安第斯山脉走向世界六大洲的土豆,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并逐渐成为了世界人口膳食中的一种主根。这种主粮已经成为了全球粮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在加强世界粮食安全和减轻贫困方面发越来越大的作用。

③土豆是一种营养丰富且选合人类的食物。新鲜土豆合有大約80%的水分和20%的干物质。在干物质中有60%至80%为淀粉,土豆的蚤白质含量与谷物大体相同,要比其余块根和块蒸的蚕白质含量高许多,并且土豆白质中的基酸模式与人的需求非常匹。

④土豆的脂肪含量比较低,并富合多种微量营养物质。土豆是维生亲B1、B3、B6、C及铁、钾、磷和镁等矿物质的良好来源,而且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比如,土豆维生素含量比苹果还高,它的维生亲C比西红柿要高一些。作为主食和蔬菜,土豆的制作和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国此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欢迎。

⑤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搭显示,进入到21世纪以后,世界土豆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初,大多数土豆产自欧洲、北美等地区:2005年,发展中国家土豆产量首次超过了发达国家的产量。粮食专家们呼吁,要重新认识这个“被埋没的宝物”的价值应对包括饥、贫困及环境成胁在内的全球性挑战。

⑥在世界性的淡水资源紧缺的惰况下,减少农业用水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淡水使用量的增长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其中农业用水占到了70%以上。有料显示,在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中,土豆等单位用水量生产的粮食更多,使用同样数量的水所生产的膳食能量也更多。这说明种植土豆可以大度提高每单位月水量的粮食产量,从而保证在生产足够粮食的同时,减少对地淡水资源的消耗。

⑦土豆,正在人类生存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3.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朴实”在文中的意思:           

(2分)其貌不扬(或者“外表不引人注目”)

14.根据第③、④段内容,“土豆是一种营养丰富且适合人类的食物”的理由具体有:

(1)              

(2)              

(3)              

(4)              

(4分)(每空不超过10个字)

淀粉含量高;白质含重高(与谷物相似);脂肪含量低;食纤维丰富;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只需要写出4点即可)

15. 对第⑤段内容理解,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C  )

A.从古至今土豆的种植范围在持续扩大。

B.产业革命导致土豆产量不断创下新高。

C.以前人们对土豆价值的认识并不全面。

D.扩大土豆种植会有利于地球环境改善。

16.下列这段文字,应该放在原文中哪一段后面?请从“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角度简

述理由。(4分)

资料显示,在耕作使用1立方米的水,土豆可生产500卡路里的膳食能量,而玉米小麦和大米生产的卡路里分别为3860、2300和2000。同样数量的淡水,土豆可生产出的蛋白质是150克,为小麦的2倍。产出的钙540毫克,是大米的4倍。

 (4分)第6段,这段文字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了使用同样数量的淡水资源,土豆比其它粮食的能量以及营养更多,与第6段“种植土豆在可以保证粮食产量足够的同时,减少地球淡水资源的消耗”段中心相符。

17.首段画线句的作用有哪些?请分条简述。(4分)

(4分)其一,承接文章标题,以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本文的阅读兴趣;其二,引发人们对人口增长导致后果严重性的思考;其三,引发读者对土豆作用重要性的思考。(列出两条即可,每条2分

议论文阅读:(2020长宁区、金山区一模卷)

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①一个有思想的人,不会在乎旁人的误解,也不会在乎世俗的偏见。因为他的内心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多半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②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他有一种特别的开放意识与开放心态,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他能认真听取缜密思考,同时又对自己相信的东西始终保持一份警惕。因此,他不会拒绝不同的声音,也不会一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焦虑不安,甚至改变自己的想法,他会用逻辑、常识、直觉、经验及科学的方法再检验一次。

③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他们往往被贴上“标新立异”“唯恐天下不乱”的标签,甚至被称为“神经病”。或许他们并不会有任何反抗社会的行为,而是选择保持沉默,而沉默往往导致他们逐渐被边缘化。

④但是,事实已经证明,很多在昨天看起来还危险的思想,在令天却变成了常识。在历史长河中,所谓有“偏执”思想的人,往往是这个社会的清醒者,是现实问题的第一反思者。哥白尼用毕生的精力去进行天文研完,以惊人的天才和勇气揭开了宇宙的秘密,把“地心说”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是为维护真理而献身的不屈不挠的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⑤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也有这样一个群体,背负着来自民众的误解与毁谤,默默地承受着社会的压力,却持之以恒,始终朝着他们的理想而奋斗。梁启超竭尽一生努力唤醒国民;鲁迅弃医从文,用孤独的声音“呐喊”:张志新即使被割喉,也要“像小草一样”凄厉地“歌唱”……正是这种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才使得他们如此特立独行。他们以自己深刻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对社会提出一种屈原式的“弱者“的绝

唱。他们“拯救”了很多人的思想与认知,他们因此注定被当时的社会离弃,因为每个人观察事物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而能够达到最优的,水远只是极少数人。

⑥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我最后的祝福,要留给那些知道我并不完美,却依然爱的人”,这句话是献给他自己,也是献给同类,正是这样一群“神经病”,承担着社会良心的功能,才使得这个世界不至于完全崩塌,他们付出了所有的年华与生命,在生命的年轮上或许只有“荣誉”二字能够对他们的孤独予以安慰,对他们的价值予以承认。

15.第②段加点词“声音”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意见(观点、看法)

1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作者是从(1)                            ;(2)                ;(3)“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三个方面来论述的。(6分)

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1)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2)真正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17.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章哪一段合适?请说明理由。(6分)

弗朗西斯·福山这位新保守主义的代表者,在发表《历史的终结》之后成为众矢之的;在发表《政治秩序的起源》之后,他又被视为“野心极大的哲学家”,面对社会舆论的种种非议,福山为了保持独立,选择刻意远离喧嚣的社交。

第五段,这段文字讲了福山面对社会舆论,远离社交,保持独立,与该段观点“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任何与尊严”相一致。同时,与本段其他中国思想家的事例,从中外两方面的具体事例加以认证,使论证更全面。

1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4分)

A.内心强大的人,必然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多半是内心强大的人。

B.哥白尼和伽利略的伟大,在于他们对人们原有错误的认识破旧立新。

C.真正有思想的人,他们观察事物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很少有人能达到。

D.对于那些承担着社会良心的思想家,我们要承认他们的价值。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