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估值模型 (五)资产负债表

 静亦宁 2021-10-18
疫情当下,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的。
在家宅着,我们就再复习一下资产负债表的做法吧。
跟利润表一样,G列是历史数据,下面提到的计算是指H到L列未来财务数据的计算。              

图1
第7行:货币资金等于“现金流量表”(下期再讲)的当期期末余额。
第8、9、11、17、18行红色方框标记的内容,是引用“经营假设条件表”中涉及资产负债表的条件(见图2中红色方框部分)结合利润表的相应数据计算。
第10行预付款,15行其他长期资产和25行其他长期负债(蓝色方框标注),则是引用“经营假设条件表”中第19、20、21行(见图2中蓝色方框)的数据。

图2
关于这三行有几点需要说明一下:
1)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期末余额,所以资产负债表的10,15和25行要计算累计数字,而不是当期发生额。
2)我在做这个资产负债表的时候,对“经营假设条件表”做了修改,一是增加了应付账款的假设条件,二是在其他长期资产增加和其他长期负债里分别填写了100和200的金额。
3)在“经营假设条件表”中填写其他长期资产增加的时候,如果不考虑折旧,就可以把增加的金额填写在这里,如果这部分长期资产需要计提折旧,金额就不能填写在经营假设条件表里,而是要填到折旧那张表里了(折旧表后面会讲到)。
4)在“经营假设条件表”中,虽然19到21行都是金额的增加,如果有金额减少,可以填写负值表示减少。
继续来看资产负债表:
第13行固定资产:引用“折旧表”的对应数据。
第14行无形资产:模型里面没有考虑无形资产的增加,只考虑现有无形资产的摊销。所以这里的计算,是在2019年的历史数据上,用上一年度的期末余额减掉“摊销表”里当年的摊销金额。摊销表我在后面也会讲到。
第20行其他负债:这里算是多留出来一种计算可能性,即历史报表中若有其他负债的话,就假设它一直趴在账上,不做处理,所以2020年到2024年的金额一直保持不变。因为2019年的金额是0,所以后续年份也都是0。
第21行长期借款:数据引用的是“借款付息表”的计算,后续也会讲到。
第23行递延税款:这里是留出了空白金额,用来做调整用。我们在前面做可研报告模型的时候,是不考虑递延税款的。但是对于正常经营的企业来说,递延税款很难避免。如果是目标公司存在递延税款,就要在2020年以后,手动调整递延税款的金额了。
第24行少数股权益:计算的方法跟未分配利润一样,用上一年的期末余额加当期发生额(利润表对应的第29行的数据)。
第27和28行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我在前面股权结构的文章有提到,这里不再重复,未来年份这两个的金额跟历史财务数据一样,保持不变。
第29行新增股本:这个是新投资人投进来的资本金,为了看起来方便,我把它单独列了出来,这里是引用了“现金流量表”里的数据。
第30行可转换优先股:我在这里也留出来优先股的空白项,可以填数字进去,因为和经营活动无关,所以就把它的假设条件直接留在了资产负债表里。
第31行累计未分配利润:等于上一年的期末金额加当期发生额(利润表第34行)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差不多就捋完了。看完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计算你应该会发现这次模型违反了我最初提到的编写原则“只有一个地方可以输入数据”。对于已经运营的项目,会有N多种可能,需要根据报表的情况来设置假设条件,这样经常会在各报表之间点来点去地查看数据来,如果在相应的底表里允许填入数字反而会更方便。当我第一次见到这类模型的时候,发现“嗯,原来也可以这样做模型”。唯一的要求就是在使用模型的时候,自己一定要记清楚这些假设条件都是在哪张表里调整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