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次复盘写作训练营

 明心见悟 2021-10-18

从最初加入的不适应,到临近结束的不舍,很完美反映了人在心态上的变化。从抗拒到习惯再到离不开,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一句经典台词,或许可以解释,“监狱是个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叫体制化。”

凡是经历过的事情,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收获更大。娜塔莉·戈德堡在《写出我心》里说,作家有两条命。作家相对于普通人的优势在于,“那就是坐下来,再次审视自己的生命,复习一遍,端详生命的肌理和细节。”回顾整个过程,总结收获,反思不足,指导将来。

训练营复盘从四个关键词展开:责任、改变、未来、感谢。

责任

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奥巴马在开学演讲《我们为什么要上学》中说,“哪怕我们有最尽职的教师、最好的家长、和最优秀的学校,假如你们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的话,那么这一切努力都会白费”,训练营也是如此,助教积极回应学员的疑问和困惑,最终还是需要学员完成作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收获。

首先是做好时间管理。利用高效时间做更多事,有人习惯清晨早起,有人习惯夜深人静,无论如何,开始写作的时候,至少留出不受干扰的25-30分钟。不管脑子里突然有了什么想法,先克制杂乱的念头,集中注意力完成当前任务。我习惯于早起,前半程作业完成比较顺利,后半段或许是自我要求变高,在选取合适案例上花费太多时间,连续几天提交作业都在晚上11点以后。

其次工具的使用。在训练营预备任务阶段,熟悉石墨文档、思维导图、鲸打卡、印象笔记等工具,没有具体的任务的情况下,人一般无法提起足够重视。记得第一次提交作业,周末已经做了部分工作,还是手忙脚乱。比如石墨文档文字排版密密麻麻,没考虑助教阅读难度,电脑导出图片直接上传模糊一片,思维导图结构不清晰等等。

最后是心态调整。最初对作业安排理解浮于表面,只是单纯摘录金句和段落,心想这有什么难度?看了其他学员的作业,突然心脏砰砰跳,脸红像发烧,详细写了摘录原因、感悟以及如何运用,直接应用万能写作法的框架,有丰富的素材、案例,很棒的总结提炼。原来是这样啊,这样该咋写嘛,眨眨眼没思路,瞬间感受到压力。

纵向跟自己比,不要横向跟别人比。一样是感受到差距,不好的反应是再也不敢冒头了,闷声完成作业火速离开。好的反应是认真向对方请教,主动向助教求助,征求建设性意见,第一时间迭代自己的作业。学习优秀学员的方法论,而且要相信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自己一样可以写好。其实,加入训练营本身也说明每个人都对自己有期许,你能清晰感受到21天下来的进步,为自己的进步开心。因为你没有看到别人的付出,就不要盯着与别人的差距。

我第一次的作业被点评,当时心态调整的不好,其实李翔的点评很中肯,“拆解阅读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因此需要将焦点放在……”“这样的讨论只是在表达喜好,对于写作并没有帮助……”,不知怎么就感觉太犀利,好像是被指责了一样,那篇作业始终没有迭代。现在回头看是错过了一次提高的机会,听不进不同的意见,而且恰恰是很有用的建议。

改变

第一,开始有意识运用万能写作法,时刻注意观点、案例、总结。回顾之前的文章,很少能找到案例,多数是观点的叠加,一篇文章中可能有好几个观点,缺少论证过程,缺少让人信服的案例和故事来作证观点。一般而言,文章的目的是分享,核心观点基本上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为了让人相信你的观点,就需要给出解释说明,也就是分解成几个子观点,为了增强可读性和说服力,每个观点下面增加一到两个案例,最后回顾主题做总结。一篇文章只保留一个观点。从最小的写作单元练起,类似于拆解文章的金句和段落,从中提炼或引申一个观点,选择一个案例,总结观点呼应主题。

第二,刻意收集素材。最初的几天,苦于找不到素材,在网上漫无边际的搜索,真正可用的极少。于是试着在“得到”用关键词查找,内容很丰富,经常有意外的收获,代价的写作的时间变长了。阅读公众号文章和得到专栏,着眼点是其中的结构,分解其中的观点和案例,脑子里想着是否可用。阅读一本书,思路也是如何把它变成自己可用的素材。一旦遇到可用的素材,立即整理,不再幻想以后有时间再说。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再有想起来的可能,因为身处信息洪流,你随时可以获取大量新鲜的信息,你的时间几乎被填满了。后期的作业相比前面,明显增加了素材,而且比较切题。

第三,写作思路的转变。吴军老师在专栏中提到,业余的人写作文,都是从细节开始一点一点写下去。比较专业的人写作,会先构思整个故事的情节。我的改变是开始用思维导图画出框架,打算写几部分,每部分写那些内容,不考虑具体细节,整体搭好结构,再去动手搜集素材,写作内容。原来基本上是有感而发,比如今天一件小事触动了我,我就顺着这样的感觉写作,最后再总结提炼几个观点。

未来

求知若饥,求职若愚。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最后他说“现在,在你们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时候,我也希望你们能这样。保持饥饿,保持愚蠢。”训练营结束了,经过高强度的练习,我们也将踏上新旅程,希望也能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师老说,写作的常识,就是用正确的方法,下功夫去练习,一定能学会、学好。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是聪明人下笨功夫打磨出来的。在未来的写作路上,刻意练习万能写作,正确的方法加上足够的耐心,这项技能一定是能掌握的。它只是一项技能而已,有方法有套路,花时间练习就行。

韩寒那篇文章《我也曾对那种力量一无所知》告诉我们,即使你是业余人士,也要学会用专业的方式做事情。原来随性表达的文字就是业余打法,毫无章法可言,一套流氓拳下来,也许自鸣得意,沾沾自喜。实际上并没有效果。万能写作法相当于从扎马步开始打好基本功,是专业的方法,有章可循,有规则有逻辑。

相信重复的力量。张晓刚是中国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在一次访谈中分享观点,他非常相信一句话,重复就是力量。艺术家有时需要反复去探索某种东西,或者重复体验感知到的东西,在不断的重复中寻找它的价值。张晓刚说:“我不断的重复、不断的重复,才能感觉对某种东西体会得更深一点。”说到写作,也要相信重复的力量,不断的写、不断的写,才能熟练运用一种写法,才能体会到文章中的观点、案例、总结。

感谢

感谢助教团队的付出,感谢师老在群内的分享,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李翔的点评非常精准,不浪费彼此的时间,注重高效工作;八月的点评非常鼓励人,在鼓励下迭代作业两次,感恩加精选;团长朗宇的点评非常有逻辑,经过她的一番指点,我理出了文章的脉络;惠菊提醒我整理逐字稿不是目的,而是记录思考过程中的收获,最终也没有完成;莉莉盒建议我写感悟的时候也用“观点、案例、总结”的方式,收获会更大,作业迭代荣幸精选;直播答疑过程中,牧灵提醒我及时收看,荣幸作为优秀学员接受牧灵采访,连线1小时,备受鼓舞。

群里很多优秀的学员和助教,没有积极主动去链接,也是小小的遗憾。很多优秀作业来不及细细品读,很多干货分享来不及消化吸收。21天训练营只是开始,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相互切磋琢磨,互相鼓励,砥砺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