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格庄:福山栖霞交界处的乡镇,女航天员王亚平的老家

 胶东故事会 2021-10-18

两天前,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女航天员王亚平的故乡——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张格庄村)也成为网络上的一个热门地点,与之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小视频,能检索出一大堆。

不过,或许是十一假期刚到张格庄村参加了一场婚宴的缘故,笔者对这个“热门地点”的反应稍微迟钝了一些(因为比较熟悉),这两天并没有讨论与之相关的话题。有热心朋友为此还专门提醒我说:“不介绍介绍张格庄么?”

实际上,在此之前,我们也发过不少关于张格庄镇的图文,比如峆垆寺(当地名胜)、杏花(张格庄村山上有一片历史悠久的杏树林)、大樱桃(当地特产)、权姓(特殊姓氏)以及《喜盈门》的拍摄外景(张格庄小学旧址)等。但在朋友提醒之后,笔者仔细一想,以往介绍虽多,可的确有些零碎。对于非当地的读者来说,难以系统化地了解到张格庄镇的概貌。下面就以区划区位、地理特产和人文名胜三大方面入手,重新进行介绍。由于张格庄镇的驻地在张格庄村,因此内容不可避免地更偏重于该村一些。

1、区划区位

张格庄镇位于福山城区以南约三十里处,在地图上很好辨认,因为它的辖区内有一条狭长的山夼,楔入了相邻的栖霞市当中,看起来就像是一条“小尾巴”。

在“尾巴根”的附近,有一个叫做“黑石”的村庄。如果严格考究历史的话,这里可能才是明清时期张格庄片区的中心村落。因为,根据清代《福山县志》的记载,当时福山县东南保的辖下,就有一个“黑石社”,而“张格庄”却不见经传。

除了“黑石社”之外,按照《福山区地名志》的说法,现在张格庄镇的辖区,还有一部分(大概就是浒口、台上一带)属于过去的虎窠社。

张格庄正式成为这一片的区划名称,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1962年,张格庄、冯家等22个村从门楼公社划出,成立张格庄公社。1970年,浒口、台上、权家、文家、正志夼又从高疃公社划入。后来,公社改为乡,乡改为镇,就形成了现在的张格庄镇。

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张格庄公社的设立,与门楼水库的修建有密切关系。因为在水库建成之后,不少村庄到门楼村的交通距离大大增加。从方便管理的角度出发,在水库以南、以西到与栖霞边界之间的地带,显然有必要设立一个新的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地处福山和栖霞交界处的乡镇,张格庄虽然为前者的辖区,但在渊源上与后者也不无关系。实际上,前面所说的地图上的“小尾巴”,其形成的年代很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山夼里的几个村庄(岔夼、南马家、瑶台)尚归栖霞管辖,后来才划入了福山。在历史上,这一交界线两侧的村庄走动联姻都很频繁,而王亚平的姥姥家,就在交界线的栖霞那边。

2、地理特产

张格庄镇位于门楼水库的上游,多山地丘陵,这样的地理条件,很适合水果的种植生长。

在历史上,张格庄镇的水果品种也经历了好几轮的变迁。最初时,这里以传统果品种植为主,如杏、桃、李等(张格庄村的老杏树就是例子)等。而后来,苹果开始大规模种植。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大樱桃异军突起,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超过苹果,成为当地农村的主导产业,该镇也因此有了“中国大樱桃第一镇”的称号。这种不同品种之间此消彼长的数据对比,在张格庄镇上的大樱桃博物馆有详细的展示。

张格庄的大樱桃之所以有名,除了种植较早之外,也与当地特殊的地质地貌有关。当地多石灰岩,春季升温快,樱桃收获的时间相比周边乡镇有明显优势。就这些年来的收购情况来看,通常张格庄的大樱桃市场已经热闹了好几天,其他地方才陆续开秤。

而在另一方面,丰富的石灰岩资源也为加工水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因此,水泥也算是当地的一大产业了。

3、人文名胜

在张格庄镇辖区内,有不少历史悠久的村庄,比如楼子口、岔夼、黑石等。

其中,楼子口(楼子庄)这个地名,在金代与王处一(全真七子之玉阳子)相关的文献中就有提及,岔夼则相传是金代大定年间由常姓建村,而黑石能从明代就成为社的名称,显然也有特殊的底蕴。

相比之下,现在的镇驻地张格庄——也就是王亚平出生长大的地方,建村的历史反倒是不算太长(明末)。

根据《福山区地名志》的记载,“据传明末蒋姓自云南迁此建村,初名蒋格庄,清代张、王、吴、梁、李、徐、吕等姓相继迁入。因张姓繁衍快,人丁旺、户数多,故以张姓为名村张格庄。后又有于、高、姜、孙、黄等姓移居于此。”经过多年的发展,村里的姓氏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王姓、吴姓为大姓),但“张格庄”的名字一直延续下来。

张格庄的王姓源自何处?暂时没有看到族谱的记载。而吴姓据说与福山城郊的吴阳泉村有关。

此外,权家山的权姓、马蹄夼的靳姓、车家的车姓,也算是相对特殊的姓氏。其他村庄多以王、姜、孙、赵等常见姓氏为主,就不一而足。

在名胜古迹方面,除了广为人知的峆垆寺之外,王亚平曾就读过的张格庄小学,其旧址也曾是一座古刹。后来由于改建为学校,古刹原貌已不可见,但院内那棵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黄连木古树仍然矗立其中。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喜盈门》拍摄时,就将此院落作为陈仁文工作的“兽医站”外景。

《喜盈门》拍摄是在1981年,而王亚平是1980年生人,当时应该还不记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