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板浦笔记:故乡情

 昵称16177767 2021-10-19

秋夜读诗,有幸读到汉诗。尤其喜欢这一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句,让我感慨不已。诗的大意是,动物都依恋故乡,何况人乎?我极喜欢读这样的汉诗,且百读不厌。
动物尚能如此,叫人情何以堪?但动物有灵、动物有情,人亦有情。
“故乡”二字,是天南地北板浦籍游子心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这里有几则乡人念乡的小片段。今天写来,以飨读者。
我先讲第一个片段。一朋友陈金成的妻子,原工作单位,位于西大街板浦纱厂(润浦纺织有限公司)。后来,不知纱厂何故倒闭?为了稻粱谋,为了碎银几两,为了三餐有汤。不得已背井离乡,去了千里之外的南方一座城市打工。朋友妻子乃性情中人,每当就餐端起手里的饭碗时,眼眶里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哗哗”直下。泪水滴进了碗里、菜里,也浑然不知。朋友妻子的片段听来,令人唏嘘不已。
月亮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欢乐酿美酒,几家漂泊在外头。
我再讲第二个片段。出嫁到淮安的女子黄永霞,人虽嫁在异地,心却始终不忘自己的出生地。每当起了乡愁,便立马有了回娘家的想法。于是,山也挡不住,简单收拾一番。坐上的士,去车站,买上一张车票,登上一辆汽车,颠簸几个小时,回到故里。不顾车马劳顿,不等车子停稳,下车背着行李,就直奔街头,尝一尝街头小吃,再闻一闻李汝珍故居的桂花香,看一看巷陌里的青石板······娘家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回归时,总是千般不舍,万般无奈!按黄永霞的话来说:回乡的感觉就是好,好的不想离开,每次都总是来去匆匆······
接着讲第三个片段。我小学同学李芹的哥哥李明,于1992年获天津大学经济管理系学士学位,后获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瑞浦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经理整日,忙于事业,虽归心似箭,然无暇归乡。无奈之下,只好请其妹李芹,用华为手机,拍一些照片,传过去,以慰乡愁。照片的内容,无非是皂角树、磕头桥、北海城门、荷花池······不一而足。李明用独特的方式来解乡愁,真是妙哉!
------说不完的故乡人,述不完的故乡情。稍安勿躁,还剩最后一个片段。这个片段里说的人物,便是我。
我又何尝不是。若干年前,我曾经有流落在异乡无锡的一段经历。对于那些从来没有离开过故乡的人来说,或许永远不知道离乡的痛。毫不夸张,那种痛,刻骨铭心;那种痛,是切肤之痛;那种痛,犹如针扎······总之一句话,思乡的痛,用语言都难以描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想,每个人都是有故乡的。故乡给予我们的绝不仅是一个籍贯,更多的还是精神上的寄托。漂泊在外,谁没有故乡?谁就是无根之人。我也是一个有故乡有血有肉的人。我也对故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异乡的那些岁月里,故乡像盐河水一样,在我的血液里流淌,在我的梦境里浮现,我思乡情绪变得越来越强烈······思乡之情,常常情不自禁,我无时不刻地思念着生我养我的故乡。
客居异乡,终是过客。无数次,我眺望着故乡的方向,思乡的泪珠,漫过我的心田。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乡情。

怎么才能解乡愁?急中生智,我想到了车站。对没有错,长途车站,那里可能有我要寻找的乡人和乡音。皇天不负有心人。运气不错,在长途车站,我终于如愿听到了乡音,遇到了乡人。乡音、乡人,成了解我乡愁的一味药。那一刻,我感到莫名的兴奋,宛如回到了故乡。
离乡的游子,总是要落叶归根的。哪怕最终一无所有,哪怕归来依然是空空的行囊······
记得一位文人说过,对故乡敬若神明的人,他的每根神经里永远都洋溢着泥土的芬芳。     
拳拳游子心,殷殷故乡情。

作者简介:潘友国,土生土长连云港板浦人。喜欢读书、写作。侥幸发表过一些小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