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歌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之朝歌古村落(四十九)南四井—四处皆美景

 文艺朝歌 2021-10-19

南  四  井
南四井村位于淇县西部太行山丘陵地带,距县城西北7公里,隶属灵山街道办事处,区域面积3.79平方公里,辖南四井、庙沟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共104户,总人口400余人,均为汉族。姓氏组成复杂,主要姓氏有冯、赵、王、孔、崔、牛晋、计、姚等,是一个大杂性居民村落。

 南四井山清水秀,历史悠久,其四处皆有美景:南有金牛岭,北有朝阳寺,东有朝歌城,西有鹿台寺。村落布局独特,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南四井村落呈蝎形带状,两纵八横格局,村内均通柏油路,其东临扶贫路,西部为太行山山脉,交通便利。庙沟位于磨岩山南麓,西距南四井村约2公里,位于太行深山区,依山兴建,现有石头房六七座,至今仍保留着自给自足的原始生活风貌。

现有耕地1000亩,绝大多数是旱地,少量是水浇地,基本属于靠天收。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也种植红薯、谷子等杂粮。有宜林荒山3000多亩,主要栽种无核枣、核桃等经济林木,是淇县无核枣繁育种植基地。

历史悠久  胜景环绕

据该村老人口口相传,南四井历史悠久,能追溯至殷商末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此说因年代久远,又无确切实证,详情已不可考。但据该村西头关帝庙(原三皇五圣庙)中迄今保存下来的景泰二年(1451)所立的一通石碑记载,当时的四井村就是建制村,隶属卫辉府淇县禄台乡,因当时村中的三皇五圣庙庙宇年久,风雨损坏,乃由卫辉府淇县北关厢社善家、在四井村居住的李普昇同弟李普通处心重修,起盖庙宇,自宣德五年(1430)延至景泰二年(1451)建成完备,历时20余年,按此推理,南四井村的建制历史至今将近六百年。


关于其村名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据《淇县志》记载,该村关帝庙碑文明确记载其“南有金牛岭,北有朝阳寺,东有朝歌城,西有鹿台寺”,四处有美景,故名四景村,后演变 为“ 四井”村。因有两个“ 四井”, 居南者,为南“ 四井”,居北者,为北“ 四井”;另一个是流传久远的美丽传说 ,传说云梦山南天门上原有一头神牛,一直在山上耕种韭菜,由于其食量巨大,一晚上居然能吃上百亩的麦苗,喝几吨重的水,于是,山上的食物就越来越匮乏,有一天,神牛实在是饥渴难忍,就奋力挣脱缰绳跑下山来,在沿途经过附近的山头、高庄、黄庄等村庄时,先后把其水井里的水都喝干了,只有“四井”村的四眼井水流充沛,怎么喝也喝不干,从此神牛就在村西南的太行山麓长期盘踞下来,最后坐化成一架颇具神奇色彩的金牛岭,不但庇护着“四井”村,也庇护着整个朝歌城。

丰富的文物古迹

南四井山清水秀,胜景环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物荟萃。主要文物有关帝庙(原三皇五圣庙)一座;古宅十余处:赵家院、徐家院;碑石一处:关帝庙碑文;千年古槐一棵;千年古井一眼。


关帝庙。位于村西头,坐北朝南,系二十世纪末期重建。其庙门为简易砖瓦门楼,高门台,九级台级,由青石铺就。正殿三间,瓦房硬山顶。大梁二梁起架法。后墙为石头墙。前脸为蓝砖红墙,有前出厦,木枋上有简单彩绘。大殿里供奉关帝圣君,周昌、书童分立左右;东配殿三间,石头瓦房,正中供奉龙王爷,左右供奉牛王爷、土地爷;西配殿为老奶庙。

据村中老人回忆,破“四旧”时,关帝庙中的佛像等遭毁坏。自从解放后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关帝庙一直作为村小学在使用。

院内有古碑数通,一通为景泰二年所立的重修三皇五圣庙碑记。其内容是说当时的淇县禄台乡四井村建有三皇五圣庙,因年久风雨损坏,河南卫辉府淇县北关厢社(在四井村居住)善家李普昇同弟李普通处心重修,起盖庙宇,自宣德五年至景泰二年冬十一月历时二十余年才告竣功成,乃刻石志之;一通为大清康熙六年所立的重修五圣庙维新告竣开荒永供香火记碑文。其内容说当时的南四井村五圣庙系明万历年间重修,迄今六十载,由于兵寇奇荒,殿宇瓦木凋残,圣像堙墨,遂由巡抚河南都察院右副使御史吴景道、卫辉府知府程启未、同知赵□、淇县知县张信、通判朱记铭、县丞周之德、典吏宋云龙携众善家重修是庙,并谕授无主荒田为庙田,以减免赋税作供奉之赀,使祀典永存、香火延续;一通为清嘉庆十七年所立的重修碑记;还有另外两通损坏严重,字迹已模糊难辨。

庙前有一棵槐树,树龄愈千年。主干有两人合拢粗,其下旁生一侧枝,亦有一搂粗。其冠盖如伞,遒劲挺拔,气势生动。

赵家院。位于南四井最西头,与关帝庙相隔十数米,有四个四合院组成。后排坐西朝东,石头瓦房,一字并排着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合院,主屋均为五间二层,大梁二梁起架法,木棚板,石马门,门窗上有过门(窗)石。南北厢房各三间,石头平房,白灰顶。前排两个四合院,左首为堂屋,右边为西屋,各有厢房,建筑风格与后排相同。据南四井村村主任、赵家后裔赵全保回忆说、赵家院是其曾祖父为其祖父兄弟四人共同建造的,少说也有100多年。

徐家院。位于庙沟西北角,坐北朝南,在绿树掩映中一字并排着两个院落。其东首堂屋五间两层,石头瓦房。东厢房三间两层,石头平房;其西首堂屋三间两层,有东西厢房各三间,均为石头平房。所有房屋均为砖券门,饰有精致的门头石、过门石。据村中老人回忆说,东首堂屋三间后来被同村的杨家购买,于是才造成今天这样的别致格局。在庙沟这个只有房屋六七座的小山村里,徐家院无疑是最高大最精致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


古井一眼。在村西头干涸的河沟内有一眼古井,据说从来没有干涸过,其井水一直满溢离井口很近,似乎伸手可及,曾是村民用水和浇地的主要水源。据村民们争向自豪地介绍,该井很是神奇,一是井周围树木葱茏,落叶很多,但该井却无落过一片树叶,非常干净;二是一旦有村民不幸滑落井中,人一入水立即就被翻转上来并浮在水面,千百年来从未听闻有人在此溺水死亡。

淇县无核枣繁育生产基地

无核枣是“淇县三珍”之一,主要产自淇县西部山区,相传很早就被列为贡品。其特点:成熟枣果色泽鲜红,形似玉坠,肉厚实而细腻,核小且软可食之。

近年来,南四井村在国家林业政策的扶持下,充分利用该村宜林荒山多、天然野生酸枣树多的资源优势,以及有着无核枣种植的悠久历史和传统,大力发展无核枣产业,努力打造淇县无核枣繁育生产基地。现种植无核枣500多亩,6万多株,已有三成以上已进入挂果期。

村民赵林曾在外地开过饭店、经营过饰品生意,十年前他怀揣梦想回到家乡,承包了50亩荒地种植无核枣,把种植无核枣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从2009年开始,他的枣树挂果多了起来,并且开始吸引来自安阳、新乡等周边市的游客前来采摘,目前枣园一年能赚10余万元。2010年在国家的扶持下,赵林在枣园打了一眼深水井,随后也通上了电,枣园里的枣树越来越多,他家的无核枣也越来越受客户的欢迎。在他的带领下,不少乡邻也开始种植无核枣。

能工巧匠王双喜和他的园艺绿化公司

村民王双喜的园艺绿化公司就坐落在村东,如今已是一家占地数十亩、固定资产上百万元的园艺绿化公司。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已过而立之年的王双喜,2000年的一天,尚在新乡打工的王双喜到花卉市场转悠,看到一家经营盆景、假山和根雕的小店里挤满了顾客,生意很是红火。他随即想到老家灵山上有那么多的石头和树根,觉得自己赚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决定从零开始自学盆景、假山和根雕制作,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他不顾妻子反对,毅然回到老家南四井,开始为创业做准备。

刚开始,王双喜捡来碎石,却不知道怎么组合。挖出树根,又不懂如何打磨。为了学技术,他查询资料,到外地的老师傅那儿借书、请教。因为得尽快归还,他经常是用手抄好了再看,他抄的笔记就有好几本,摞起来有尺把厚。2003年,苦学3年的王双喜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开始把作品摆在景区的路边销售,不少来灵山游玩的人都会买上一、两件。


灵山有许多形状奇异的石头和经年不腐的树根,取材方便,且这里紧临公路,交通便利,他的作品除了在本市销售,也被发往了安阳、新乡、濮阳等周边地市。很快,王双喜更多的作品推向了市场,进入千家万户。他也从回乡时的身无分文,靠父母接济生活,成为村里创业成功的典型。其事迹先后被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中国文化报等各大报刊传媒刊发报道。
有了资金,王双喜开始慢慢购置切割机、抛光机等现代化设备,制作大型假山。下一步,他准备引进绿色花卉种植业务,扩大公司的经营范围和规模,把公司打造成更优秀的园艺绿化企业。
(撰文:杨开亮   摄影:苏麟、王慧  绘画:杨光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