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足这五个条件,你的书法就能赶上古人!

 二小书法 2021-10-08
不知不觉,我们对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的讲解已接近尾声。

前面我们讲了颜真卿多次请张旭传授笔法,张旭都没有告诉他,直到这次在洛阳才得以传授;接着师徒二人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讲清了十二种用笔的方法。

接下来,本文将对文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进行讲解:满足这五个条件,你的书法就能赶上古人!

颜真卿说:“幸蒙长史授用笔法,敢问攻书之妙,何以得齐古人?”

张旭与颜真卿问答结束后,颜真卿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达到古人的高度?

按理说,此时颜真卿已经得到笔法要诀,回去照着练习就是,没理由再往下问,不过有句话叫“书读得越多越觉知识匮乏”,正因为知道了笔法,他才不耻下问,况且机会难得。

事实上老师是不太喜欢问题多的学生,尤其是标榜先贤名人的问题,但张旭老师并没有表现得不耐烦,反而说满足五个条件就行,那么是那五个条件呢?

第一,“在执笔,令得圆转,勿使拘挛。”

要让笔圆转,不能屈伸不灵。这里并没有说具体执笔是五指还是两指,只是说要让笔圆转,可见古代并无固定执笔方式,苏东坡云:“执笔无定法,但使虚而宽。”也说明了这点。

圆转的前提是手指、手腕灵活,只有灵活才能收放自如,反之手指紧抓笔管、手腕僵化不动,则无法做到圆转。

有人说东晋时,王羲之以能不能拔掉毛笔为标准要求儿子王献之,看来只是传说而已。

既然虚而宽,那就不是死死抓着笔管,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也是这个理。

执笔灵活是写好字的前提,而如何执笔只是手段,万不可主次颠倒。所以,只要能够圆转灵活,没必要纠结是五指还是两指。

第二,“在识笔法,谓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在也。”

要知道和明白笔法,即口传手授之诀,不可没有法度,这样笔法就在。

口传是张旭说的“十二意”,也可以说是言传;手授是“人或问笔法者,皆大笑而已,即对以草书,或三纸、五纸”,也可以说是身教。

《画禅室随笔》:“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勿使无度”就是董其昌说的“不可信笔“,与孙过庭“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是一个道理。

也就是说,笔在手里要受控制,不能摊在纸上笔毫游到哪就写到哪。

第三,“在于布置,不慢不越,巧便合宜。”

要意在笔先,下笔之前对写多大、写多少,要心中有数,不能写的时候再去想,也不能不想就去写。

“巧”不是取巧,而是恰到好处。“巧便合宜”是说布置得恰到好处为宜。

书法家在创作的时候,先是审读要写的内容,而后看纸张的大小,最后下笔,这个过程就是布置。

布置是相对整体而言的,因为在书写过程中有很多东西难以预测,比如本来计划一行写八到九个字,结果写大了只能写七个字,那么就要从后面找回来。

绝对写多少、写多大,那不是布置,而是做作与安排。

第四,“纸笔精佳。”

要笔精、纸佳、墨良。不知道那些认为“善书者不择笔”的人作何感想?

事实上,善书者首先一定是一个善于分辨毛笔、宣纸和墨汁优良的人。

常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没有优良的工具和材料,又怎么能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呢?

拿钓鱼的鱼竿来说,高质量的碳布做成的鱼竿即便断也有上限,而低质量的随时可能断。

两支狼毫笔,一支真狼毫,一只尼绒仿狼毫,无论书写者水平多么高,用后者远不如用前者写出来的效果好。

当然,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达到或超越王羲之的水平,这些你可以忽略。

第五,“变通适怀,纵舍掣夺,咸有规矩。”

要适时变通,不该留的绝对不留,不该丢的绝对不丢,全有规矩。

一个字不止一种姿态而有多种姿态,一个字不止一种写法而有多种写法,这些都要适时变通因地制宜。

拿王羲之尺牍中的字为例。

《孔侍中帖》《快雪时晴帖》《奉橘帖》等帖中的“羲”字都是行书,有的左倾右斜,有的左斜右倾,有的上面写三横,有的写两横,有的下面断开,有的连上,没有一个姿态和写法相同的,却又显得十分协调。

这便是变通适怀,纵舍掣夺。

最后张旭说:“五者备矣,然后齐于古人矣。”满足这五个条件,然后你的书法就能与古人齐肩。

颜真卿满足了这五个条件,所以后来成了独领风骚的书法大家,他做到了与古人齐肩,有些地方可能还超越了古人。

原文

曰:“幸蒙长史授用笔法,敢问攻书之妙,何以得齐古人?”曰:“妙在执笔,令得圆转,勿使拘挛;其次在识笔法,谓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在也;其次在于布置,不慢不越,巧便合宜;其次纸笔精佳;其次变通适怀,纵舍掣夺,咸有规矩。五者备矣,然后齐于古人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