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蓝字关注 全球风口 丨 你的全球科技前哨侦察兵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10月18日,著名电子产品代工厂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在其科技日的活动上一举发布了三款电动车,分别是SUV Model-C,电动商务车Model-E和电动巴士Model-T。 根据新闻介绍,以Model-E为例,从产品构思,到三电系统设计,到最后造出原型车,总共耗时仅一年的时间,这完全得益于富士康的电动车硬件开放平台。 该平台将电动车切分为底盘、动力系统等几个部分,利用电动车结构相对简单的特点,进行模块化生产。 前一阵有传言富士康将成为苹果汽车的潜在代工厂,不论消息是否真实,这是富士康电动车代工实力的一种佐证。 随着富士康造车再次引爆舆论,这次发布会也标志着这家3C电子产品代工厂正式切入电动车领域了。按照富士康的口号,他们目标是成为电动车界的安卓。 其实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动车也是一种电子产品,本质上就是4个轮子加上大电池再加上一个PAD,所以我在三年前就预言,新能源汽车会催生不少新的产业模式,电动车产业会和手机类的电子产品一样,出现像“汽车界的富士康”这样的代工企业。只是当时没想到,成为电动车代工厂的依然是富士康。 不过富士康母公司鸿海推出的这三款自主品牌的电动车,我并不十分看好。 我们可以把新能源汽车浪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汽车的动力从石油转为电力,第二个阶段是自动驾驶能力的不断提升,第三个阶段是大量智能化应用的汇集。 现在有富士康这样的电动车代工厂的出现,表明了电动车建造体系已经足够完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优秀的车企应该把目标投向第二和第三阶段。 但恰恰这个时候会有很多新的电动车品牌出现,利用富士康这样的现成平台,快速完成造车计划,蹭上新能源车的风口。很像当年手机产业里利用联发科套件生产的白牌机。 这些新品牌或许能够融到很多钱,估值也可以暂时很高,然而只要风口一过,几乎都会被大浪淘沙,被淘汰掉。 原因很简单,就像之前上汽集团对华为的喊话一样,如果从硬件到软件都被华为代工了,那大众汽车的灵魂在哪里呢? 因此未来电动车企的竞争将从电控技术、动力系统等技术侧,转移到用户侧,即更强调智能应用的提供,以满足用户在电动车场景下的各种需求为主。 所以这一两年才冒出来的造车新势力只有努力在自动驾驶和电动车的智能化应用层面建立壁垒,才能取得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否则只是利用富士康代工,然后贴个牌,这样的车企未来是没有任何生存空间的。 不过即便这些新车企努力做智能化升级,那些起步得早的电动车企,其实早已在第二阶段深耕多年,在第三阶段也开始了布局,他们有足够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后来者要赶超其实难度相当大,这就是产业进入到中局的特点。 在之前的要闻评论中,我不太看好吉利的极氪汽车和即将上市的Rivian也是基于这个逻辑。 虽然富士康这三辆自主品牌的电动车未来未必十分光明,但作为代工厂本身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存在价值的。 为什么呢?因为一家好的企业会把自己建立起的核心竞争优势牢牢握在手里,而把没有竞争优势的部分外包给别人。 就像苹果手机,核心的iOS系统一定是自己的,相对壁垒更低的具体制造环节就可让富士康来干。 从电动车产业趋势来看,我们划分的三个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造车环节已经结束,各类车的配置、电池甚至性能差异都不大。 好的车企就要善于在这些建立不起竞争优势的领域利用代工厂为自己节省时间和成本,而在第二、三阶段,即自动驾驶和更丰富的智能化应用层面不断构筑起自己的竞争壁垒。 所以总的来说,由于造车OEM的出现,车企间的竞争将往更高层次延伸,而作为电动车代工厂的富士康未来会长期存在,成为很多车企的基础生产平台。 最后,本周的科技特训营直播我们将从自动驾驶领域入手,告诉你为什么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会引爆机器人产业,以及未来机器人产业中的特斯拉会是谁,欢迎大家届时观看。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产业深度分析和底层思考逻辑,会在“前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全球风口”,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