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驶入“黑暗海沟”的灰猎犬(上)

 愤怒的石头999 2021-10-19

汤姆·汉克斯的最新作品,可看,但不可信。

或者说,适合观看这部电影的,是对昔年北大西洋上的殊死拼杀已然颇为了解的群体。这个群体,不会轻易被一部电影带偏,而是能够在鉴别的基础上欣赏其出色之处 --- 譬如,汤姆·汉克斯着力塑造的一位出海征战的舰长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

若是了解仅为泛泛,就很容易误入歧途:这部电影里的北大西洋反潜战,跟历史上的1942年2月有着本质层面的出入 --- 说是本质层面,是因其展现的“生态位”跟当年的真实已是大相径庭。

影片开场,壮观的画面与犀利的旁白,也是全剧最优之处

The Waiting Game
鹰狼犬羊的牧场

用这四样动物,可以几近完美的形容二战期间的北大西洋战场。

鹰,在空中翱翔的固定翼巡逻机;

狼,邓尼茨将军构想与指挥的潜艇群;

犬,守护在商船四周的盟军护航驱逐舰;

羊,编组为护航船团的慢速非武装商船。

这其中,鹰的统治地位无可置疑。只要鹰出现在天空,狼就唯有臣服退避。然而,鹰无法全时保持在天空。当船队脱离鹰巢的覆盖半径,进入大洋腹心的“黑暗海沟”时,蛰伏的狼群就将苏醒。

随着四引擎的“卡特琳娜”不得不掉头返航,茫茫大海上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将是狼群的天下

然而,此际的狼犬互动却是极度微妙 --- 大片里描绘的必欲致对方于死地的狼犬互搏,在真实的“黑暗海沟”却是称得上罕见。

来到这片牧场的狼要吃掉的是羊 --- 消灭这些商船,让其搭载的从飞机坦克到奶粉黄油的物资一起沉入海底,这是邓尼茨及其背后的纳粹高层赋予狼群的使命。

而“忠实的牧羊犬”存在是为了保护羊 --- 而不是消灭狼。尤其是在影片设定的1942隆冬,盟军护航驱逐舰所采取的战术,是以最大限度提高商船生存几率为宗旨。至于击沉一艘或者几艘潜艇,纯粹属于运气。

此际的北大西洋,犬与狼都在遵循一个不约而同:尽量避免与对方搏命。换言之,在那时的“黑暗海沟”,最真实的“生态位”是:狼在想方设法的吃掉羊犬在想方设法的保护羊但是狼跟犬却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共存”的默契

这些远涉重洋,将百万吨计的物资运输到大海另一边的“羊”,方为这片牧场的根本

牧羊犬的真实战术

由是,穿越到珍珠港事件前后的北大西洋,你会看到盟军的护航驱逐舰在使用一项影片里完全没有表现的战术:

白昼行将结束之际,驱逐舰会扩大巡逻的范围,以好斗的姿态冲向每一艘在船队附近露头的潜艇。U艇下潜躲避后,驱逐舰会向哪怕是模糊不清的声纳回波掷下深水炸弹,但除了极少的例外,并不会一再猛烈轰炸。

所有这些动作,用意不在击沉潜艇 --- 当然,若是撞上一艘两艘艇长脑抽的U艇,自是乐得笑纳 --- 但通常而言,这些出击不会导致载入航海日志的战绩,其目的仅仅是为了将船队周边10~15海里开外的潜艇尽数驱赶到水下。

如此,两三个小时的攻击过后,重新浮出水面的潜艇已看不到商船的桅杆 --- 这是老神在在的舰长交接岗位时向新手一再强调的要点 --- 船队的桅杆全部消失在水天线以下后方可结束对潜艇的压制性攻击高速追赶编队

驱逐舰归位后,护航船团立即全体转向 --- 在航向上切出一个随机角度。譬如原先正东的话,或是向东北调整30度,或是向东南调整20度 --- 护航船团的指挥官知道,狼群除了本身目力所及,并无像样的了解对方动向的手段。

当时的潜艇,更准确的形容是可下潜的水面船,水下航速明显低于水面航行,而且维持时间不能太久;至于超视距的侦测手段,譬如克服地球曲率的远程雷达,更是听都没听说过

如此一来,狼就无从知道羊究竟被带到了哪里。缺乏信息渠道的潜艇,要么沿着原来的航向,以水面航行追赶;要么凭着以往的经验,押注一个最为可能的航向,去碰彩票一般的运气 --- 于是,或者一夜下来没有一只狼找得到羊群;或者终于找到羊群时,天已经蒙蒙亮。压根没粘着羊的毛,吃羊也就无从谈起 --- “黑暗海沟”的危险黑夜,对于每支船队也就那么四五个。换来一夜平安,就是向着到达彼岸又靠近了一步。

活着闯过狼群环伺的北大西洋,就是胜利

狼的欢乐时光

然而,1942年初甫入战团的美国海军 --- 在已与海狼鏖战两年的英国皇家海军的辅导下 --- 遭遇的却是不能再坏的消息:以往行之有效的战术在急速失灵。恐怖的黑夜里,嗜血的狼群即将迎来恣意的欢乐时光。

原因却也简单:出现在羊群周围的狼,太多了。

“参与攻击的潜艇越多,战果就会越大,每艘潜艇也会越安全”,狼群战术之父邓尼茨语

刚刚当上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司令官的邓尼茨,甚至没有觐见希特勒的机会;由于一战后遭受的严格限制,战争初期邓尼茨手上的潜艇,技术水准也并不先进。然而,随着1940年6月22日法国战败,喜出望外的邓尼茨拿到了比斯开湾港口。

从法兰西拱手交出的比斯开湾沿海,狼群可以直扑北大西洋航路,航程也大为缩短

跳过狭窄的英吉利海峡,直接切入战场外线,德国海军数十年来苦思而不可得的梦想摆在面前。邓尼茨的潜艇集群破交作战,随着地理条件的改善,可行性骤然间大增。恰在此时,老派的战列舰指挥官雷德尔越来越多的跟希特勒争吵,第三帝国已在物色更纳粹的海军将领。精明如邓尼茨,当然不会让时机旁落。

元首溢于言表的欣赏有加,让邓尼茨开出的资源清单在纳粹德国的机关部委一路绿灯。迟至1941年底,羊群需要警戒的狼往往不足5只;进入1942,随着比斯开湾基地与大批新建潜艇到位,同时现身的狼每每多到6~8艘,甚至上升到可怖的两位数。针对盟军一再使用的战术,手头阔绰起来的邓尼茨也筹谋对策,调派潜艇在护航船团可能的航线前方占取阵位 --- 只要一艘潜艇及时发现船队,电报拍出之后,周边的每条海狼还有陆上指挥部就会即刻知晓。

无法摆脱每夜必至的围攻,一只又一只羊便是难逃葬身狼腹的悲运。对于盟军的护航驱逐舰,最糟糕之处在于,邓尼茨设计的攻击模式跟战前预想完全不一样。

邓尼茨的狼群,是在夜间浮出水面,以“远洋鱼雷艇”的姿态向船队发起攻击

1935出笼的英德海军协定,英国以接受德国重建潜艇部队为代价,“击沉”了使伦敦海军部深感忧虑的以柴油机为动力的大型装甲舰 --- 以“格拉夫·施佩”为代表的“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在建造了3艘后即告停工。

1939年12月18日,遭遇堵截围追的“格拉夫·施佩”号在乌拉圭蒙得维的亚港外自爆沉没

如此腾挪,一面逃过了运输船团被多艘袭击舰屠宰的噩梦,一面却是放开了护航船队再度被潜艇威胁的口子。皇家海军如此行事,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声呐的突破 --- 在秘密进行的对抗演练当中,水声技术的表现堪称亮丽。大英帝国的将校相信,有了新型声呐的加持,他们无须惧怕德国人的U艇 --- 尤其是,超出十年的停滞之后,这些U艇相当的吵闹。

然而,法国的迅速陷落,为邓尼茨提供了理想的舞台。随着比斯开湾驶出的海狼在北大西洋汇聚,邓尼茨给出了二十多年前的英军战俘构思的指令:潜艇以集群方式破交作战白昼隐蔽跟踪夜晚浮出水面以水面航行切入护航驱逐舰的巡逻线空隙逼近至目视距离之内精准发射鱼雷轮番攻击敌船队

这个堪称离经叛道的构想,即便老资格的德军潜艇军官也为之震惊。然而邓尼茨的幸运在于,由于完全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出,英国人忽视了警戒水面航行的潜艇 --- 对于潜航状态的敌艇收音良好的声呐,偏偏听不到在水面“滑行”的潜艇;而工作在米波波段的雷达,对于潜艇这个外形低矮的小截面目标,是个端到眼皮底下都看不见的瞎子 --- 这一切意味着,在没有目力观测的夜间,灰猎犬们压根就找不到“如同一群远洋鱼雷艇”般出没的潜艇。

在这个时期,一些被激怒的牧羊犬,开始不计后果的试图击沉潜艇 --- “这样做是危险的,但已顾不了许多,商船损失太重。她真想孤注一掷,跟U艇拼个你死我活

一场激战之中,美国驱逐舰“尼科尔森”号就是这样追击U艇。当凭着以往的经验,觉得下潜两个小时怎么也够了的一艘U艇浮出水面时 --- 爬上湿淋淋的指挥塔,艇长一眼就看到了“尼科尔森”号,“她像猫蹲鼠洞似的,正耐心蹲候着,距离仅1500米”!那位德军艇长,却是完全没有表现出电影里的勇武气概,而是立刻关上了刚刚打开的围壳顶盖,“艇内蜂鸣器警报声大作,潜艇再次仓惶水遁” --- 可是由于视力实在太差了点,已在面前上浮的潜艇,“尼科尔森”号竟是丝毫没有察觉。

1942年四季度,北大西洋最血腥的季节揭幕。三个月间邓尼茨的狼群共击沉盟国商船计168万吨。1943年3月,邓尼茨以多达41艘的超大狼群持续攻击HX229SC122护航船团。当月,单是英籍商船即损失108艘,计62.7万吨 --- 同月,整个盟国下水的船只也不过70万吨。

伦敦下议院,惊恐的议员们大声疾呼:“邓尼茨事实上已经切断了东西半球之间的联系,英国海军部面临前所未有的失败!” 以强硬与果敢著称的丘吉尔也公开承认,“狼群是唯一令我为之战栗的部队”。

然则,这一无限接近几年前“饿死英国人”放言的时刻,即将成为邓尼茨的拐点。作为战术大师的邓尼茨并未意识到,被逼到墙角的对手,将以战略层面的立体打击作为回报。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