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永远是自己最大的支持者

 爱读书Bookworm 2021-10-19


前几天,公众号改名的事,让有的人以为这个公众号卖掉了。

其实,写这个非常浪费精力的公众号,确实有点麻烦,我自己也一直好奇这件事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结束——卖掉了,然后它被吸收进另一个比较popular的公众号;彻底停更了,因为我确实找不到时间继续写了;微信或是我……(怎么说比较文雅呢)圆寂/西去/驾鹤了。

我目前还想象不出来结局,尽管我也不记得故事的开头了。一个无缘也无故的事情,当真是不知所起,却由于一份对于读书本身的热爱而继续着。读书于我而言不是痛苦,因此无需坚持。当一个人在坚持一件事的时候,他多半在讨论“承受磨难”;当他真的喜欢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只是和真正的自己在一起。还没来得及写完的维特根斯坦,他的观点就是:每个人的义务就是去发现自己的天才,爱上自己的天才,将爱的激情与天才的冷酷逻辑结合在一起,而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道德。当然,这毫无疑问是个缺乏共情的观点。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时常会接触到/听到别人的打算、故事或是执念。曾经有一个人,他写了一份非常详细的计划单和PPT,他想以自己的毕生之力做一家博物馆,同时他的计划也拿到了政府的土地支持(没有财政支持),由于这家博物馆的慈善性质(我对“慈善”的简单理解就是“持续处于亏本的状态”),所以单凭一己之力无法长久持续,所以他设计出一个结构:一半是盈利,用这些盈利去支持慈善的支出。他的行为,让我不得不联想到索罗斯的自我回顾:年轻的时候非常贫穷,所以不得不放弃成为哲学家的梦想,只能去当投资经理人,当他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经理人以后,他再去世界各地建他的“开放社会哲学实验室”。

有的人,希望能够做到精英教育和平民教育的平权,所以他希望能够成立一个平台,将私立学校或是较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平民子弟公开。当然更多的人,希望将手里的1变成2变成3变成千万变成亿。也有人受到伤害,企图为自己寻求公正;还有人,明知前面是千难万难,甚至是万丈深渊,还是一意孤行走上一条最为困难却只有一线光明的道路。

以前,我就听闻王小波写:对一个人真正的尊重,在于尊重其对于人生独特的奋斗。所以,在尊重他人独特价值观的前提下,很难对别人的执着做出评论。何况,人生究竟通往何处,并无人知晓。如果说稻盛和夫认为人生是一场历练,经过这些历练,可以使得个人的人格变得更为完善和圆满,那么别人的这些历练,或许只是和自己的历练不同,却并无高下、优劣之别。

但即便无高下、优劣之别,人生还是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体验越深刻,人生就越独特,越独特,就越缺乏理解者(俗称知音),就越孤独。诚品书店的创始人吴清友先生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用来解释每个人孤独的坚持似乎很有助益:

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有他定锚之所在,什么可为,什么又不可为。伙伴们,不管是创业或从事哪一件志业,先厘清自己的起心动念,先认识自己、认识生命,因为你永远是自己最大的支持者。

“有一位建筑评论家说过,真正知道一个理念至少需要花20年的时间;至于亲身体验而至深信不疑,则需要30年光阴;要能够随心所欲地应用,将要耗掉50年的生命。这段话,诚品同仁感受最为深刻,我们的能力虽然有限,但信守25年的愿许。在经历25个春夏秋冬之后,我的生命才学到从容;曾是学家笔下的悠然自在,现在才化为生活中的美好。”(这大概就是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外化的知识并不是知识,只有真正达到知识的内化,才是知识。

写了这么多似乎不着边际的话,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坚持写读书笔记,坚持这个公众号,也是我个人的坚持,因为我知道自己喜欢读书,所以读书不是问题,那么坚持写读书笔记,应该也不算是太大的问题。很多事都未必正确,但是坚持写读书笔记应当不至于错误。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支持者。

正如,很多个别人,知道的或是不知道的,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去了解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探索自己内部的或是外部的知识。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大的支持者。

最后,不出意外,这个公号应该不会我自主关闭。它的结局我并不知道,也不知道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产生的结局,但排除的可能性就是:我不会主动关闭它。

夏天快乐。

8月底至9月中后,出差出国事情多,写得就会比较短。

END

SUMME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