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俞穴

 廿氏春秋 2021-10-19

胆俞穴

图片

图片

    取穴方法:胆俞穴位于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二指宽处)。

图片

图片

    穴位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腱肋肌之间;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图片

图片

胆俞穴  解析:

    胆,胆腑也。俞,输也。胆俞名意指胆腑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附注:胆的背俞穴。

    穴位含义胆腑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胆腑之热。

    主治疾病: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等胆经疾病。

    穴位配伍:    

    胆俞配阳陵泉、太冲,治胆道疾病;

    胆俞配日月、天枢、阳陵泉治胆石症;

    胆俞配日月,治胁肋疼痛、一切胆腑病症;

    胆俞配公孙、至阳、委中、神门、小肠俞,治黄疸;

    胆俞配肝俞、期门、太冲、支沟、阳陵泉,治肝郁气滞之胁痛;

    胆俞配阳陵泉、大椎、至阳、后溪、阳纲、太冲、腕骨,治湿热蕴结之阳黄;

    胆俞配胃俞、脾俞、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中脘,治寒湿困脾之阴黄;

    胆俞配中脘、足三里、上脘、太冲、阳陵泉,治肝气郁结之腹痛(胆绞痛);

    胆俞配肝俞、支沟、太冲、阳陵泉、内关、昆仑,治肝气郁结之郁证;

    胆俞配侠溪、液门、足临泣、足窍阴、间使,治肝郁化火之口苦、舌干、咽痛;

    胆俞胆俞配期门、阳陵泉、太冲、侠溪,治肝气郁结之腋下肿;

    胆俞配间使、足临泣、中渚、公孙、内关,治胆火犯胃之呕吐、饮食不下;

    胆俞配心俞、丘墟、神门、内关、三阴交,治心胆气虚之心烦、不寐;

    胆俞配膏肓、三阴交、膈俞,治阴虚咽痛肺痨、潮热;

    胆俞配心俞、肾俞、志室、三阴交,治心肾亏虚之阳萎、遗精。

     临床运用: 现常用以治疗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炎、食道狭窄、胸膜炎、淋巴结结核、肋间神经痛等。

阳黄

    主穴:胆俞 阳陵泉 太冲 阴陵泉 至阳

    配穴:胸闷呕恶者,配内关、公孙;腹胀便秘者,配天枢、大肠俞;热重者,配大椎;急黄神昏者,配水沟、中冲、少冲。

    方义:胆俞清热利湿除黄;阳陵泉、太冲表里经配穴,疏泄肝胆;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化湿健脾;至阳是退黄的经验效穴。

阴黄

    主穴:胆俞 脾俞 阴陵泉 中脘 足三里 至阳

    配穴:腹胀便秘、便溏者,配天枢、大肠俞;瘀血内阻者,配血海、膈俞;神疲畏寒者,配命门、气海。

    方义:胆俞通利胆腑,利湿除黄;脾俞与脾经合穴阴陵泉相配,化湿健脾;中脘为腑会,与足三里配合,健脾和胃化湿去浊;至阳是退黄的经验效穴。

胆绞痛

    主穴:胆囊穴 胆俞 日月 期门 肝俞 阳陵泉

    配穴:肝胆气滞者,配太冲、行间;痰热互结者,配丰隆、侠溪;呕吐者配内关、公孙;黄疸者配至阳;发热者配大椎、曲池。

    方义:胆囊穴为治疗胆腑疾病的经验穴,可利胆镇痛;胆俞配日月,肝俞配期门为俞募配穴,每次用一组,选取右侧,以疏调肝胆气机而止痛;阳陵泉为足少阳之合穴,胆经之下合穴,以利胆腑。

     相关论述:
     1.《针灸大成》十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
     2.《中国针灸学》第十胸椎棘突下,中枢旁开一寸五分。

    3.《针灸大成》主头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肿胀,口苦舌干,咽痛干呕吐,骨蒸劳热食不下,目黄。

     针灸治法: 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针灸大成》《铜人》:针五分,留七呼,灸三壮。

    《素问》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艾灸疗法: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按摩疗法

     胆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脊椎旁,归属足太阳膀胱经。

     何为胆俞穴?

      “胆俞穴”,“胆”,胆腑也。“俞”,输也。胆俞名意指胆腑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图片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化工厂,每天会排出大量的毒素,所以疏泄是否通畅就很重要。肝胆互为表里,所以胆也同样需要疏泄。既然肝胆主要是靠泄,而胆俞穴又是“胆腑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的通道,胆俞穴为胆之背俞穴,是胆经气传输之处,具有疏肝解郁、利胆退黄、理气止痛、清泄胆火之功。

      胆属木,胃属土,胆火过旺,横克胃土,易致消化系统疾病。胆俞穴可泄胆火,和胃气,降逆止呕

     如果您容易出现口苦的现象,尤其是以清晨醒来时最为明显,这是由于胆汁上逆于口中所致。此时,可点按后背上的胆俞穴。

    按摩手法:以双手拇指指关节,对准穴位进行点揉,手法要均匀、柔和,渗透,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每次3分钟。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