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歌诀详解——四君子汤

 廿氏春秋 2021-10-19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歌诀总括】

四君子汤能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脉虚缓无力等。全方药物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四君子汤加半夏、陈皮为六君子汤,有健脾化痰止呕作用,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阻滞之证。六君子汤去半夏名为异功散,健脾理气之功尤著。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重在理气止痛,对于脾胃气虚、寒湿气滞者尤为适宜。

【歌诀详解】

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础方,治疗气虚诸证。脾为中气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则纳运功能薄弱,食少便溏。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虚食少则化源不足,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等气虚诸症显现。针对本证脾胃气虚、运化无权、气血乏源之病机,治宜补益中焦脾胃之气,以恢复其运化受纳之职。

方中人参甘温,益气补虚,健脾养胃。白术甘、苦、温,健脾燥湿,与人参相伍,益气健脾之力益著。茯苓甘淡,健脾渗湿,既可加强人参、白术益气补中之效,又能顺应脾喜燥恶湿的生理特点,与白术相辅相成,祛湿以助运化。炙甘草甘温益气,调和药性。全方配伍,脾运健则化源足,化源足则气得补,四药相合,共奏益气健脾之功。《黄帝内经》:“甘入脾”,“脾欲甘”,补脾胃必用甘味之品。本方四药皆甘温、甘平,益气健脾,补而不滞,利而不峻,作用和缓,犹如谦谦君子,正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言:“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故有“四君子汤”之名。

【应用点睛】

四君子汤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也是补气的基础方。人身以脾胃为本,凡病久虚不愈,诸药不效者,唯有用此方随症加减,培补中土,使药气四达,水谷精微敷布,则身体自然强健。临床以面色萎白、食少神倦、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使用依据。

本方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属于脾胃气虚证者。此外,亦可用于乙型肝炎、冠心病、慢性肾炎氮质血症、妊娠胎动不安、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小儿低热等证属脾胃气虚的多种疾患。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各9g)甘草炙(6g)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15g),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方解】本方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血不足不荣于面,而见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气虚之象。正如《医方考》所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本方与理中丸比较,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