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墨化成负极产业链瓶颈 自有产能决定负极竞争力

 巨空龙成长确定 2021-10-19

石墨化成为负极产业链瓶颈 自有产能将决定负极企业竞争力

负极材料在锂电池中重要性以及成本相对来说没有正极材料突出,并且由于负极材料技术相对比较平稳,技术含量相对正极要低,因此负极行业的扩产相对正极厂商也要容易很多,同时在国际上负极材料主要是中日竞争,两国公司份额占了全球95%以上。在以上行业格局下,却出现能耗双控这一新变量,石墨化成为行业扩产的最大限制,行业竞争格局有望自此重塑。

  人工石墨价格

  从今年的人工石墨价格变化来看,二季度人工石墨价格有一次相对比较明显的上涨涨幅在8%,近期受政策影响,人工石墨价格再度出现向上抬头,目前十月初价格涨幅大约在2%-3%,同时此次石墨化硬缺口及电价上涨共振下,预计人工石墨价格后续将会传导大部分电价上涨。

  负极材料产业链

  根据负极生产厂商成本结构看,加工费用占负极材料总成本51%,直接材料成本占总成本40%,由此石墨化成本占人造石墨成本占比约50%,成本占比最大,为负极生产将本的关键,同时也意味着石墨化成本的变动将极大影响负极材料成本。

  人造石墨基础生产环节主要分为破碎、造粒、石墨化和筛分,其中石墨化壁垒最高,最能够体现差异化优势。人造石墨产品选取针状焦、石油焦等为主要原料。人造石墨生产工艺是将原材料、粘结剂经过破碎、造粒、石墨化、筛分四道工序后制成。从石墨化工艺来看,石墨化是利用热活化将热力学不稳定的碳原子实现由乱层结构向石墨晶体结构的有序转化,该工艺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属于高能耗环节。石墨化工序脱离前后端生产工序、设备投资大、生产时间长的特点,对于行业内的绝大多数负极厂商而言,石墨自供率低。

  资料来源:华创证券

  石墨化产量供需情况

  据统计主流厂家,10月石墨化产量预计在5.5万吨,9月产量5.8-5.9万吨,而当前需求在6万多吨,目前需求缺口在7000-8000吨,年底需求还在增加,导致石墨化出现供应缺口。

  石墨化将成为负极产业链瓶颈自有石墨化产能企业影响较小

  华创证券认为当前石墨化加工的产能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四川、山西地区、其中内蒙古产能40万吨,占全国产能50%,而内蒙古35-36万吨产能在乌兰察布,在当前能耗、电力压力下,以及冬奥会的临近环评压力也逐步加大,10月乌兰察布限制率在30-70%。在当前政策背景下各地存量石墨化产能开工率受到明显压制且未来增量产能能评获取难度加大,扩产难度提升。本轮政策对于独立第三方石墨化加工企业影响较大,但对于具备一体化生产能力的负极材料企业影响不大,具备高度一体化负极材料生产能力的企业将有望在能耗管控的大背景下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杀出重围。

  自有石墨化产能相关公司

  璞泰来603659):司主营业务有高端人造石墨负极、锂电涂覆隔膜以及锂电设备生产等,深耕新能源产业,其中负极材料占总营收的70%,下游客户主要包括LG、ATL、CATL、三星、珠海冠宇等。2017年公司收购山东兴丰布局石墨化,并于2018年扩产5万吨,完成厢式石墨化炉技改后目前石墨化产能9万吨,总规划产能达33万吨,为负极企业自有石墨化产能最高。

  中科电气300035):公司目前具备湖南星城、贵州格瑞特、四川集能三大产能基地,截至21H1,公司负极材料产能达5.2万吨,在建产能4万吨,9月底预计新增3万吨产能,年底可达9.2万吨,公司近期公布定增预案计划长沙扩产5万吨负极材料产能,预计明年底产能可达14.2万吨。根据公司扩产计划,2022Q1-Q2公司贵州4.5万吨及四川集能1.5万吨石墨化产能的释放,同时由于公司布局的石墨化产能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等地,受政策影响较小。

  杉杉股份600884):公司目前布局七大生产基地合计43万吨产能,规划产能位于行业第一。目前杉杉负极石墨化产能仅4.2万吨,随着包头二期5.2万吨及乌兰察布5万吨投产,2022年起公司石墨化自供比率将从42%提升至94%。

-----------------------------------------------------------------------------------锂电负极材料整体供不应求,石墨化加工费用大涨,行业紧张局面将持续至2022年四季度,负极材料概念出现涨停潮。

负极材料供不应求

石墨化费用大涨

锂电池成为今年内最火爆的行业,上游各大原材料价格均出现暴涨,包括碳酸锂、磷酸锂、六氟磷酸锂、PVDF等等,A股市场上与锂电相关的股票均出现大涨。

据行业媒体报道,锂电重要原料——负极材料整体表现供不应求。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负极材料市场表现为有价无市的局面,受负极石墨化供应紧张的影响,成品整体供应吃紧。

今年以来,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报价大涨。截至9月13日,负极轻料石墨化加工费用为2.2万-2.4万元/吨,部分零单报价达到2.3万元-2.5万元/吨,相较于2021年初1.2万元-1.5万/吨,最高涨幅超过100%。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负极材料加工费用的上涨,后期负极材料有价格上行可能。截止2021年9月9日,高端负极主流价格在6万元-8万元/吨左右。

双控和环保影响

石墨化企业出现停产

石墨是目前负极主流材料,石墨又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相比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占据大部分动力电池市场,2020年人造石墨占比由2019年的79%提升至84%。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是将针状焦、石油焦、沥青焦等原料在一定温度下煅烧,再经粉碎、分级、高温石墨化制成。

人造石墨是一项高耗能的产业。石墨化加工中,电费约占石墨化成本60%。因此,石墨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四川、山西、云南等电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由于单位电价低廉,内蒙古是国内负极石墨化产能重要集聚地,约占全国总产能46%。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地区的能耗双控和环保等因素叠加,负极石墨化主产区产能最多仅能释放85%左右,个别月份更是被压缩在7成左右。近期环保督查组再次进驻内蒙古,部分负极石墨化企业陆续停产,叠加冬季采暖和冬奥会因素的影响,导致负极石墨化供应紧缺加剧。同时,近日云南双控政策在网上曝光,作为高耗能的石墨化产业,也将可能受到影响。

紧张局面将持续至明年四季度

负极材料占动力电池成本的比例为10%-15%,未来市场空间广阔。从下游需求看,新能源车去年下半年以来销量暴增,以今年8月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9万辆和32.1万辆,同比均增长1.8倍。同时,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也大增,GGII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累计产量达110GWh,同比增长60%,下半年随着动力电池景气度持续提升,预计全年锂离子电池产量将会超过230GWh。

锂电井喷式需求推动行业龙头大幅扩产,9月13日宁德时代公告称,拟在江西宜春投资建设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宜春)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 135 亿元。

去年国内负极石墨化几乎没有新增,负极材料产量今年上半年环比增长却高达143%。2021年上半年国内投产并有效运营的石墨化产能仅在5万吨左右,需求提升但是供应却出现明显紧缺。行业人士表示,下半年紧张程度将进一步加剧,预计负极石墨化整体紧张的局面将持续至2022年四季度。

需求推动行业扩产,今年以来,负极材料(人造石墨)企业包括璞泰来、杉杉股份、凯金能源、中科电气、尚太科技、翔丰华等均在加速扩产石墨化产能及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扩产涉及金额超250亿元。

负极材料概念股涨停潮

今日,锂电负极材料概念股涨停潮,中科电气20%涨停,百川股份、璞泰来、杉杉股份、中国宝安、科达制造、华控赛格等6只个股10%涨停,翔丰华涨幅超8%。

证券数据宝·数据宝统计,A股中锂电负极材料概念股合计有16只。除了上述涨停个股外,今日相对滞涨的还有山河智能、易成新能、天原股份等。

山河智能今年初公告,拟在贵州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与石墨超高提纯应用项目,项目总投资50亿元。

易成新能目前有负极材料产能1.4万吨,公司今年6月份公告拟斥资7.5亿元投建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天原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拥有石墨化装置具备5万吨产能。

负极材料相对锂电池其它概念股涨幅均较低。以年内行情来看,翔丰华、华控赛格、易成新能等涨幅均为个位数,山河智能、宝泰隆年内涨幅也仅30%多。从今日主力资金流向看,科大制造、中国宝安、杉杉股份净流入金额超5亿元。

-----------------------------------------------------------------------------

自去年第四季度起,国内负极材料石墨化市场就显露紧张势头,头部企业锁定产能,价格持续上行。近期国内供需氛围更为紧张,石墨缺口再度拉大。目前负极石墨化代工主流报价在1.8-2.2万元/吨,部分零单价达到2.3万元/吨,相较2020年四季度累计上涨约70%。

 负极材料石墨化

供需不匹配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组成部分之一,对锂电池充放电效率、能力密度等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成本占比约10%。由于石墨在性能及成本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因此目前绝大多数负极材料均采用石墨。相较于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又在循环、安全、充放电倍率等性能上表现占优,且成本与克容量接近,因此广泛应用于中高端EV、3C等领域,成为当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主流选择。

负极材料石墨化是指在高温下将碳原子由杂乱不规则排列转变为六方平面网状结构的规则排列,其目的是提高负极材料的循环寿命和充放电倍率,改善高低温性能和循环性能。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属于高能耗生产环节。从成本结构来看,石墨化工艺占人造石墨成本的50%。因此,多数厂商选择在低电价地区布局负极石墨化一体化生产,提高自供比率,降低石墨化成本。

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今年1-6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达到52.5GWh,同比累计增长200%。受锂电池高景气度提振,负极材料产出量也实现同比高增长。

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国内17家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产量合计30.89万吨,同比增长138%。GGII数据显示,同期负极材料出货量33.2万吨,同比增长170%,二季度出货量环比增长38.1%。出货结构来看,人造石墨占比持续提升,市场占比上升至85%,天然石墨则下滑至14%。

华创证券预计,到2025年,全球负极材料市场空间457亿元,复合增长率25.2%,其中人造石墨市场空间374亿元,天然石墨市场空间84亿元。

负极材料产量的大幅增长意味着对石墨化代工需求的同步增长。据统计,2020年国内负极材料石墨化产能69.5万吨,年内产能增量寥寥无几。由于负极石墨化属于高耗能产业,审批和建设周期均相对较长,市场供需存在明显不匹配情况。厂商对于负极材料石墨化产能的抢夺或将重现。

 概念股4月以来普涨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上市公司布局负极材料石墨化有17家。4月至今,17股中16股实现累计上涨,国民技术、百川股份、中国宝安和中科电气4股股价翻倍,璞泰来、天原股份等5股涨幅逾60%。

从机构一致评级来看,璞泰来最受关注,有34家机构给出评级。光威复材位列其后,共获得22家机构评级。截至8月3日,上述概念股中10只已经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均为预增。天原股份预计半年报业绩增幅在726%-795%,增幅最高。百川股份、杉杉股份、中国宝安、楚江新材和中银绒业5股预计业绩增幅均在200%以上。

璞泰来最新市值近千亿,公司主营业务即包括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负极材料石墨化窑炉和国内领先的特高温加热技术。2020年,公司完成对山东兴丰的股权收购,形成6万吨/年负极石墨化加工产能,公司力争2023年实现具有20万吨/年石墨化加工能力。

百川股份近日表示,宁夏公司建设项目包含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年产5000吨石墨负极材料(1万吨石墨化)项目”已完成工程主体建设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已具备试生产条件。

---------------------------------------------------------------------------------锂电负极材料再迎变革,两大要素拉开差距,

有乡亲留言说,虽然消息面上都是关于锂电池的消息,为啥钠电池涨得欢,这属于典型的替代效应,既然锂电贵了,那么原本看上去有点贵的钠电池就不贵了,何况钠电池还占了正极材料便宜的优势,但是这么跟着后面去做,终究是顾此失彼。

不如换个思路,比如负极材料,不管是锂电池的那些导电金属如何排列,负极材料基本固定,换个名词就是,确定性增长,所以今天就来说说负极的情况。

另外有乡亲说能不能多分享一些原版资料,目前只有整理过的材料可以分享,毕竟这里不像公号,属于私域,很多内容分享没有限制,这点大家也多理解。

本篇目录
一,事件背景
二,认识负极材料
三,行业现状
四,小结及相关上市公司
PS:重点内容加粗显示,方便加快阅读

一,事件背景
日前,紫金矿业耗资近50亿元海外收购锂矿。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产能需求,国内锂电产业链企业都在快马加鞭布局这一赛道。今年整个锂电材料市场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陆续出现在聚光灯下,从碳酸锂,磷酸铁锂,VC,六氟磷酸锂,PVDF等纷纷上场,都是供应紧张,价格暴涨。本篇主要是关于负极材料的行业现状相关内容的分享。要了解负极行业其他的情况,可以等我发《负极材料系列二》。

二,认识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锂离子电池包含两个电极(正极、负极),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是影响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安全性能的决定性因素,负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约10%-15%。负极材料主要分为碳材料与非碳材料两类。目前市场化应用程度最高的为碳材料中的石墨类负极材料,其中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有较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非碳材料主要包括硅基材料、锡基材料、钛酸锂等,其中硅基负极材料属于目前各大负极材料主流厂商重点研究的对象,是未来最可能大规模应用的新型负极材料之一。

三,行业现状
1.行业呈 “四大多小”局面
目前负极材料已形成四大三小格局,贝特瑞、杉杉、璞泰来(紫宸)、凯金能源为头部一线企业,贝特瑞为天然石墨绝对龙头,人造石墨份额稳步提升。

贝特瑞产品结构以天然石墨为主人造石墨为辅;江西紫宸、凯金能源、宁波杉杉以人造石墨为主。2019 年 CR4 为 74.1%,2020 年 CR4 为 71%,头部企业市占率略微下滑,但 CR4 超过 70%,行业集中度较高。

2.制造业属性,利润来自于成本下降
1)负极材料行业为制造业属性,原材料和加工制造费用占主要成本

从技术方面来讲,石墨负极材料的比容量性能逐渐趋于理论值,如石墨的理论克容量为372mAh/g,目前部分厂家产品可以达到 365mAh/g,基本达到极限值。因此,在技术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企业基本上赚的是制造利润,行业更偏向制造业属性。从成本占比来看,璞泰来和杉杉股份等主要企业的直接材料占成本的 40%左右,加工和制造费用占成本的 50%左右,二者是决定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

2)利润提升来自于成本下降
随着行业内公司产能不断扩张,规模化效应带来成本下降。单吨售价方面,由于不同公司产品结构不同(人工石墨与天然石墨销量占比)、产品性能差异(低端、中端与高端负极材料销量占比)、下游客户结构不同(动力电池与消费电池),行业内公司产品均价差距较大,翔丰华 2020 年负极材料均价为 2.86 万元/吨,而璞泰来由于有大量消费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销售均价为 5.76 万元/吨,但总体来看销售均价处于下滑阶段,单吨成本降幅高于单吨售价为公司带来利润提升。

3.负极企业的差异化较大
负极材料企业的差异化主要来源于:(1)成本端:以石墨化、针状焦为核心的一体化布局,核心包括石墨化工艺路径的突破;(2)产品端:以高端化石墨工艺及原材料甄选技术,硅碳负极等新产品为主。

1)产品差异化
由于目前下游锂离子电池并未统一标准,且消费锂电池与三元软包电池、高镍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要求不同,下游锂电池厂商对石墨材料的参数要求不同且持续变化。因此,负极材料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不同公司产品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此外负极材料的高端产品工艺复杂且下游需求不断更新,龙头通过产品快速迭代保持领先。璞泰来为例,其通过快速迭代保持领先,每半年度G系列产品的性能指标均有所提升,持续满足高端客户功能改善、性能提升的技术和市场需求。

2)成本差异化
原材料、石墨化为负极材料生产的核心成本,负极材料降本的渠道有一体化布局和材料迭代两种。

一体化布局方面:
1)尚太科技:100%自供石墨化。
2)贝特瑞:依靠自供石墨化+天然石墨上游矿山开采、浮选到负极材料成品一体化获取超额收益。
3)璞泰来自供石墨化。
4)中科电气:石墨化布局+石墨化工艺改进。

材料选取及替代方面:璞泰来、尚太科技等对原材料甄别进行研发,在保证材料性能情况下减少高价格的原材料用量进行降本。

四,小结及相关上市公司
小结:
作为锂电池的四大关键材料之一,负极材料将受益于锂电池需求不断增加,而这些需求一方面来自动力电池,另一方面来自于储能电池。作为典型的制造业,负极材料企业之间的差异化较大,主要表现为产品差异化和成本差异化。

相关上市公司:

--------------------------一,产业链负极材料的下游是锂离子电池,按其终端应用领域可分为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其中,消费电池主要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动力电池应用主要为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储能电池主要用于移动基站电源、家庭储能和电网储能等。

负极材料行业为典型制造行业,行业上游为焦类材料、鳞片石墨、无机盐、化工品等原材料行业。负极材料的成本构成中加工费占比近 50%,此外直接材料占比也较大,超过 40%。因此,负极材料的成本主要受到加工费和上游原材料价格影响。

二,细分赛道
1.石墨化
石墨化是人造石墨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成本差异化的最大环节。石墨化工艺路线可以分为连续式和间歇式,目前以间歇式为主。间歇式包括艾奇逊、内串、箱体式三类,艾奇逊为目前主流路线。不过箱体、连续式石墨化炉降本显著,尤其是连续式石墨化优势明显,相较于艾奇逊坩埚炉,其物料电力单耗分别下降30%、44.4%,此外箱体、连续式石墨化炉加工速率也高于坩埚炉,单位小时产出较坩埚炉+20%、+44.8%。因此未来箱体、连续式是石墨化工艺的发展趋势。

箱式炉将率先替代,部分厂商已开启对箱式炉的逐步应用,如璞泰来在已有的艾奇逊产线上进行技改,杉杉股份翔丰华亦逐步应用箱式炉。

连续式石墨化目前有两大技术难点,连续化石墨炉尚有待突破:(1)一般电煅炉最高达到1700~1 800℃,无法达到3000度以上的石墨化温度要求,导致连续式石墨化产出的产品的石墨化度较低(2)快速冷却问题,包括出水速度设定等

2.硅碳负极
1)目前的碳负极材料克容量达到 360mAh/g,已经接近 372mAh/g 的理论克容量,提升空间很小,在这种背景下克容量高达 3500mAh/g 的硅基负极材料应运而生。

硅基负极材料在能量密度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但是因为膨胀较大、循环性能差、导电率较低等缺陷,目前尚无法单独使用,现阶段必须与石墨负极材料混合使用。虽然硅碳负极渗透率仍较低,但随着硅碳负极材料价格下降,硅碳负极技术的改进和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升,硅碳负极掺硅量&硅碳负极装车量有望带动渗透率提升。

2)从技术路线上目前主要有两条路线:纳米硅/炭复合材料;氧化亚硅复合材料。
(1)硅/炭复合材料结合了硅高比容量与炭材料高导电、低膨胀、循环稳定等特点,具有出色的能量密度;

(2)氧化亚硅复合材料相较于硅/炭复合材料具有更小的体积效应和更加稳定的循环性能,应用更加广泛,在钢壳、软包、方形铝壳等各类电芯中均可使用

3)硅基负极具有工艺、资本双高壁垒
硅硅基负极相对于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复杂,大规模生产存在一定困难,且各家工艺均不同,产品目前没有达到标准化,导致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贝特瑞生产的硅基负极2017-2019年单价分别为20.8、21.5、23.1万元/吨。

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多用到纳米硅粉,其生产对设备的要求极高,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且生产过程中能耗较大,贝特瑞单万吨硅碳负极投资额达10亿元,远高于人造石墨单万吨投资(约1.7亿)。

三,行业前景
1.动力电池海内外同放量,需求高速增长
1)新能源车销量快速增长,国内渗透提升
今年 1-7 月新能源汽车完成销量 147.8万辆,销量已经超过 2020 年全年水平,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渗透率方面,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 10.0%,相较 2020 年数据提升了 4.6pct。此外按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约20%左右,预计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达到 25%,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 711 万辆。

2)海外各大车企电动化转型加速
随着碳排放标准趋严,各大车企均加快了电动化转型速度,大众规划 2025 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 20%-25%;奥迪规划2025 年销售 80 万辆电动汽车,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 1/3;宝马规划 2025 年欧洲电动汽车销量达 33%。

3)据预测,到 2025 年,中国/欧洲/美国/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分别达到711/658/332/1313 万辆,渗透率分别达到 25%/31%/20%/22%,2025 年中国市场动力电池装车量将达到 438GWh,海外市场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 723GWh,全球市场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 1161GWh,较 2020 年增长 735%,未来动力电池需求将快速增长。

2.储能电池蓄势待发
碳达峰与碳中和提出,新能源发电领域空间广阔,而新能源发电大力发展将会带来巨大的消纳压力,而储能系统是解决消纳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光伏和风电装机量快速增长,储能需求也将快速增长。据测算,2020-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并网带来新增储能装机需求合计155GWh,年度新增装机分别为11、16、21、27、35、45GWh。

此外国家加速 5G 建设,通信基站对储能电池需求量激增。2021 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和三大运营商 2021 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21 年我国将新建 5G 基站60 万个以上,相比 2020年继续提速。根据智研咨询,2021-2025 年,我国新增 5G 基站数量分别为 80、110、85、60、45万个。5G单站功耗是4G单站的2.5-3.5倍,目前5G单站满载功耗约为3700W,备电时长多为 4 小时。据测算,2020-2025 年,全国 5G 基站备用电源带来储能需求合计 64.82GWh。

四,相关上市公司
璞泰来:2018 年-2020 年,公司负极材料销量分别为 2.93 万吨、4.58 万吨和 6.29 万吨,市场占有率稳定在 18%左右,位居全国第二。

中国宝安(贝特瑞):公司于 2000 年开始进入电池材料行业,目前是全球领先的负极材料供应商,过去几年负极材料出货量均是国内第一名。目前,公司与国内外众多优质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

杉杉股份:公司目前拥有负极材料产能12 万吨,内蒙古年产 10 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二期预计年底建成试产;未来计划在四川投建 20 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产能快速扩张。

中科电气:公司目前拥有负极材料产能 4.2 万吨,预计年底产能有望达到 10.2万吨;新增6万吨石墨化产能预计明年年初建成。

山河智能:公司 2020 年底与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签订协议正式布局负极材料行业。公司设备化生产的负极材料能够满足储能电池、动力电池、数码电池的要求,还能生产出超高纯度碳材料等“卡脖子”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