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对一个人的恐惧常常胜过于老师。 每当新课本发下来,就会第一时间忙着翻目录, 一是看这学期有几篇文言文, 再有就是数一数有几篇他的课文。 因为每当他出现, 意味着又要开始抓耳挠腮、痛不欲生的背诵。 这个人就是鲁迅。 而今天是鲁迅先生逝世85周年的日子。 可能因为背诵的缘故, 学生时代对鲁迅的印象就和“苦难”分不开。 可实际上,鲁迅先生绝不仅仅是一个深刻、透彻的语言大师, 更是一个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的“潮人”。 去年杨超越和许魏洲合作过一部偶像剧《仲夏满天心》。
这部剧中的插曲《小红象》由杨超越本人献唱,已故音乐人赵英俊谱曲,
作词人正是鲁迅。 首短短15秒的歌曲全篇都是小、红、象、是这4个字, 排列组合,翻来覆去。 看看这个歌词,是不是很容易犯困? 要是感到犯困就对了! 《小红象》是鲁迅哄7岁儿子周海婴睡觉时所作, 本就是一首儿歌或者说是“摇篮曲”。 全片只有三个字,歌词中的“是”还是后加的。 1929年,原本打算“丁克”的鲁迅和许广平生下了儿子周海婴。 鲁迅先生形容为:“偶失注意,遂有婴儿”。 话虽如此,可老来得子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于是腻歪的老父亲就给孩子起了乳名“小红象”。 在电视剧《仲夏满天星》中, 杨超越饰演的洛天然父亲早逝, 因此《小红象》是能表达对父亲的一种思念, 并不是无厘头或者无脑的行为。 有趣的是,当这首歌刚出来时,网上骂声一片, 有人说这什么乱七八糟的, 杨超越嫌自己不够幼稚么? 可当得知这首“幼稚”的词出自鲁迅之后, 网上画风又迅速改变。 纷纷称赞鲁迅不愧是大家,“四字成曲”。 并展开了对这首“小红象”进行深度剖析。 说这首歌中有“小红象”“小象红”“小红红”,唯独没有“小象象”。 原因就是“君子抱孙不抱子”。
立刻把这首儿歌变成了阅读理解或者名家赏析题。
由于鲁迅先生的形象太深入人心, 而这首歌又用了鲁迅先生的词,杨超越当时也是被骂惨了。 印象中,鲁迅先生不苟言笑,
可实际上鲁迅先生恰恰是一个“育娃高手”, 这么说,绝不仅仅是创作儿歌哄孩子这一件事。 现在公共场合里, 总会有淘气的“熊孩子”上窜下跳, 家长不闻不问,放任自由,即便是闯出祸事来, 家长还会护犊子说:“他还是个孩子!” 言下之意就是:你跟孩子较什么劲,你也是孩子? 这种话一出,往往会怼的人哭笑不得, 实际上,对于这种“熊家长”和“熊孩子”鲁迅先生早有名言相赠: 所以鲁迅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也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 鲁迅先生虽然是文坛大家,但他一点不“偏科”。 他说过,“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
在今年“现象级”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曹磊扮演的鲁迅成功吸了一波粉。
不少人通过这部剧知道了一个关于鲁迅的“冷知识”: 原来北大校徽的设计者是鲁迅, 鲁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平面设计大师。 除了北大校徽,鲁迅先生一生当中设计了60多个书籍的封面。
比如鲁迅的《呐喊》,这本书的封面就是他自己设计的。 此外,鲁迅先生的字体也被许多报刊和名校采用。 像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这几个字体是采用《鲁迅日记》当中的字体, 《南方周末》《浙江日报》《文艺报》等报刊名字都是采用他的字体。 不仅如此,响彻百年文坛的鲁迅理工科究竟有多强?
1903年他发表了《中国地质略论》, 这是中国人第一部关于地质的著作! 当时还没有知识产权这个概念,
如果有,属于鲁迅先生的知识产权一定不少。 近些年来,鲁迅先生不再“活跃”于课本上,
影视剧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鲁迅形象。
大家都知道鲁迅的先生的分量,
所以没有一个演员敢去“怠慢”这个角色。
除了《觉醒年代》中的曹磊, 之前王志文在《黄金时代》中扮演过的鲁迅也曾让人眼前一亮。 在《觉醒年代》之前, 2019年上映的电影《红星照耀》中也有鲁迅形象, 当时是由李雪健扮演。 不过和《觉醒年代》一样,鲁迅并不是片中主角。 但李雪健仍以教科书式的演技诠释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鲁迅形象。 在电视剧《鲁迅和许广平》中, 扮演鲁迅的则是扮演周总理的特型演员孙维民。
在少有的以鲁迅为角的影视作品中,
濮存昕饰演的鲁迅形象可能是最经典、最为立体的鲁迅形象。 濮存昕曾先后在电视剧《鲁迅》和鲁迅相关的话剧中多次饰演这一角色。 电影《鲁迅》中,濮存昕饰演的鲁迅不仅仅是个革命者, 还是爱着妻子丈夫, 疼着孩子的父亲, 讲得了笑话的长者, 喝得起咖啡的知识分子。 是一个有着生活情调、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 可即便如此,研究鲁迅很久的濮存昕事后却说: “我觉得我塑造出来的鲁迅太'紧’了一点,鲁迅应该是个更幽默、更好玩一些的人”。 连濮存昕都这么说, 那可见我们对鲁迅的了解连冰山一角都没有。 所以,让鲁迅先生多以影视形象出现不是什么坏事, 至少可以让我们更加立体的了解鲁迅这位近代中国的最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