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洪侠|臆想中的“书籍进化论”

 胡洪侠 2021-10-19

本文图片均摄自红立方书城。图文无关。

“书籍自有其命运”——通常认为这是一个拟人化说法:有生命存在,才有命运一说;如果把书当作生命,那当然书籍各有其命运。

书有生命吗?书是生命吗?

我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书籍自有其生命。

如果书籍自有其生命,那么,我所设想的“书籍进化论”就可以成立。

我的设想是:书籍有今天这样的面貌,是像生命体一样进化的结果。


因为人类需要协同与凝聚,所以需要虚构与故事。故事需要传承与记忆,所以文字诞生。文字需要载体才能获得生命,人类即开始了寻找与实验文字载体的旅途。

人类尝试过泥板、石板、甲骨、青铜、竹帛、莎草、牛皮、羊皮等等,最终找到了纸。

这个过程是文字与载体相互寻找、相互创造、相互适应的进化过程。

一旦文字遇到纸,另一个进化过程随即开始,这就是如何低成本、高速度、大批量复制。先是雕版刷印,然后手动机械印刷,然后是机器自动印刷,然后全流程自动化印刷,然后电子化数字化印刷,到如今,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越来越少的印刷。

在这一系列进化过程中,文本和文本的物质形态二者是缺一不可的生命有机体,它们一起向更高级形态进化。


这是我构想中的“书籍进化论”,主要用来批驳“盗版书不是假货”“书籍即内容”“读书即读字”等习见与偏见。

前几天在网上听人介绍“具身智能”,感觉大有收获。“具身智能”理论支持我的“书籍进化论”设想😄😄

【我觉得今天写的这些东西像是发烧时说的话,又像一个标准“民科范儿”。关键是太累了。累而且思考是一个危险的事。】

什么是“具身智能”?

“得道头条”介绍说,目前的人工智能领域,是软件和硬件分开,各自独立迭代的。比如语音语义、视觉识别、辅助决策或者游戏,都是在软件算法里面独立进化,硬件只是作为输入数据、运行数据的物理条件。

但在未来,人工智能会越来越重视“具身智能”,也就是通过创建软硬件结合的智能体,(可以简单理解为各种不同形态的机器人)让它们在真实的物理环境下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来完成人工智能的进化过程。这种“具身智能”的进化,是纯软件系统当中的进化替代不了的。这是为什么呢?


最新的人工智能研究发现,智能生物的智能化程度,和它的身体结构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也就是,对于智能生物来说,身体不是一部等待加载“智能算法”的机器,而是身体本身就参与了算法的进化。今天地球上所有的智力活动,都是生物通过自己的身体,真真切切地与环境产生交互之后,通过自身的学习和进化所遗留下来的“智力遗产”。这个过程,已经被大型的计算机模拟实验所证实。

有人说过,“进化论是地球上唯一真正的成功学”。而现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开始认真学习这套“成功学”,用“具身智能”而非纯粹的“算法智能”,来加快人工智能的进化速度,这是你需要关注到的一个重要趋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