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苹果平民化后靠什么吸引消费者?

 氧气是个地铁 2021-10-19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苹果每年都会发布新产品,质量是没得说,依旧是领先所有同行。在任何竞争对手们都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效应起伏的时候,苹果基本是唯一没有改变过趋势的品牌。不过苹果也有自己的“退化”,那就是视觉冲击力和市场号召力虽然都是世界第一却不如十年前那样膨胀。很好理解,审美疲劳,加上其他品牌也有广泛的支持者。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人类的好奇心满足方式表面上更丰富,本质却在严重坍塌,以及对杀时间的基础要求越来越高。苹果虽然依旧讲究创意,可是手机的更新级别受限,已经从划时代的宏观变量转型到对具体技术的使用上。对于非专业玩家来说,他们对这些英文和数字没兴趣,甚至在功能体验感不频繁时对系统的认知区别也不大。该群体只关注一件事:什么时候能发货?
另外就是苹果的平民化,价格虽然依旧在手机基础款平均水平之上,但不可能再出现“肾”这样畸形的享乐主义。平民化对苹果伤害还是挺明显的,却只集中在数量有限的某些方面,比如品牌优势。苹果亲民化主要体现在iPhone手机上,特别是他们在iPhone12以前放弃的绝对直板造成艺术感部分缺失,亲自加入推动苹果跌落神坛的过程。
苹果亲民化也让以手机为主的各款产品都弱化社交属性,现在就算使用最新款的苹果产品,都不存在回头率这种福利。不再神秘的苹果也算让社会避免在这个维度出现十几年前被报道的卖肾现象。但苹果的社交属性依旧存在,因为只要对比其他品牌,就知道其影响力在同行世界第一的道理。
单论产品本身,确实有一种体验上的优越,我也一直在使用品牌手机,只是并未跟世界同步更新产品版本而已。苹果用起来确实够爽,造型也满足作为强迫症和艺术爱好者的我。
那么,一个问题是:苹果平民化后靠什么吸引消费者?前面提到,苹果跌落神坛,但这个概念准确也不完全准确。使用“跌落神坛”进行定位看起来好像在描述一场悲剧,可苹果跌落神坛的真相是从绝对独一档到优势没那么明显的独一档。而且,这是从影响力和划时代意义的角度分析的,事实上,苹果以销量为主的基础数据,还有以iPhone为主要载体的每次发布会,都是一种文化活动。
确实如此,苹果平民化是被迫的,因为时代注定任何神秘或神圣或特别的产物要么直接消失在大众认知中,比如号称比哈佛大学还难被录取的深泉大学,因为中国有人入选一度上热搜。深泉大学至今仍然是美国最难进的大学,但在世界范围内普通民众群体中,存在感太低。神秘或神圣或特别的另一个方向就是亲民,就跟苹果现在一样。
可苹果还是按照同比例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产品,在没有开发出上限的时候,保持下限,使得这个品牌的几乎所有产品都保持该有的质量和体验感。于是,苹果平民化后靠什么吸引消费者?这个问题,答案就是苹果本身。平民化只是让他们广义上跌落神坛,真正决定苹果还在独一档的,是苹果本身。特别是从iPhone12以后的产品恢复他们从iPhone4开始保持的那种真正脱离竞争对手重新发明手机的外观时,苹果仍然是神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