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疫的日子里

 燕语声声 2021-10-20

抗疫的日子里

(一)

2020.2.3 正月初十  晴好天气

多少天没出家门了。

今天早上出去,是因为大门口的广济堂在售84。昨天小区群里看到通知,允许每个人买2瓶所以今天早晨才门。   从家门口到大门口,路上冷清清的,一共遇到一个人一辆车。原想着九点钟过了,怕是买不到了,或者人太拥挤。这二者无论如何都不会让我高兴,因为每个原因都可能导致我空手而归。然而到了药店,里面有两个人,一个在启动电脑,一个等待买药。我扫了一眼店里,84满满地堆在柜台上,才知道人们还都没来买呢。店员说完等一等,就直接进里屋去了,我就等着。

过了好长一会儿她才从里面出来,已经是换了一个人——全身武装,只露两只眼睛。我给了四元半提了二瓶走了,顺便超市里买了食用油和酱油。我也是全副武装,和店员不同的,只不过是平常装束,帽子鞋子眼镜,把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平时不戴眼镜的,想想,出门还是戴了花镜,不管顶不顶用,心里虽然仍旧惴惴,总还是多一点自我安慰。

本来想着既然不出门,家里就不必备消毒液,再一想,还是有备无患好。家里一直不用消毒液花露水香水空气清新剂之类,不是不想用,实在是不敢用。我对这些东西严重过敏。我常常想,如果把我这灵敏反应运用在交往方面,那么,我的形象顿时会高大许多,起码不再是个呆雁了。

(二)

2020.2.10  正月十七 天气晴好

防疫,从腊月二十九算起,到今天已是第十天了。就是从除夕开始,消息一天坏似一天,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本来打算过了正月初一出趟门,这下计划全打乱了。全国人民宅家防疫。

对于从小习惯宅家的来说,本来没什么,宅就宅呗。关键是心情紧张,不知道外面危急到什么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除警报。家里人,尤其是老一辈,很难劝说,反复交代,不能出门,他们嫌烦,于是一遍遍叮嘱无果之后,选择保持沉默吧。好在榆林的情况还算不错,目前只听说有一例。

对于我自己来说,没有人打扰的日子里,能做很多事情。去年很多未做完的事,正好可以安安静静地做。

在寒假里,每天忙于搜集资料,主要是明清史料,也不知道整理了多少个文档总之,很累,腰酸脖子困。除了我自己找,还有朋友帮忙,找到了许多珍贵的史料。这些,可以保存下来做很多文章。很庆幸,一个假期没有荒废。

(三)

2020.2.11  正月十八 天气晴好

家里非常暖和,虽然没有迈出门一步,但感觉外面的世界也该是温暖如春了。群里一片抗疫声,满眼抗疫的诗海,满耳抗疫的音频,源源不断地涌来。圈子里亦如是,同时也听到了些另外的声音——对于一味的颂歌陈词滥调同一个歌颂对象千篇一律的写法,等等等等,有人不耐烦了,站出来讨伐了

我没才情,到现在一个字也没写。我把自己淹没在明清史海里,我有许多的事要做,只争朝夕的感觉。不写,并不代表我冷血。我的写诗的朋友,我所认识的武汉的诗友,我一个个问候,除了一个人没有回音,其余的都回复我:平安。目前为止,我的写诗的朋友,我能知道的,都平安。我就放心了。要是诗词也能御毒,我真想动员大家都来写诗吧。开学日期推到了3月2日。遥遥无期的感觉。只能上网课,陌生,烦琐。很无奈。很忙碌。很被动很忙乱。老师学生家长都被调动起来了。一片乱。网上上课,浪费的时间很多。有些形式不能不讲,真无奈。

某国发来很多捐赠物资很多人眼里的敌人,在危难时刻显示出兄弟般的情谊。真是让人五味杂陈。网上的言论是,某国一次又一次体现出儒雅的文化,一次又一次打中国文人的脸。

找到了《榆林府志》一部分PDF文档。

搜索到许多PDF文件,看得头大。              

(四) 

2020.2.12  正月十九

1月6日起放寒假,从此有充实的时间搜集整理了,无比的高兴。

1月17日即腊月二十三,夫子庙有个活动,主要因为其中有总兵展览,我正搜集的资料与此有关,于是下午约了朋友去看看。

在荷风书苑,与郭、李二位老师交谈,内容是关于明朝总兵、王威、屈大均等人物。郭、李二位老师是榆林文化学者,与他们交谈,受益匪浅。

傍晚,天气骤然变得很冷。哆哆嗦嗦回家以后,从此再没有出去活动,安安稳稳地上网,搜集,整理,归类。

非常艰难地在网上搜寻一点一点有用的资料,一旦找到一点蛛丝马迹,真是说不出的欣喜若狂。

然后想尽办法下载,有的可以直接下载,转存,有的却扭扭捏捏地只给一小部分权限,有时甚至只能半句话半句话地复制粘贴,再拿半句话复制粘贴搜集后面的话,然后整理成断断续续的文档。每天整理文档在100个以上。

(五)

2020.2.13   正月二十  

散曲学会要举办抗疫散曲朗诵,要求作者录音。我便开始学习这门技艺。

昨天学会了录音,从喜马拉雅到手机录音再到微信笔记录音,长本事了。喜马拉雅原来就会,然而,好长时间没玩,就忘了,只好重新拾起。手机录音和微信录音可是刚刚学会的。在微信上学会了制作笔记,文字和音频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收藏转发。

这件事情总共花费了三天功夫,想想真是心疼。

除了这点本事外,还学会了做面包,做麻花,做凉皮,煎饼子。正月初一买的一袋面粉,两个月就快用完了,真是史无前例。炒几个小菜也味道香喷喷的。这个假期,厨艺是精进了不少。但最主要的还是与文字打交道。收获太大了。这才是我最想要的。

永远在学习的路上,永远不会止步。

(六)

2020.2.20 正月二十七 阴

2月9日开始上网课。年纪大了,不用做网红主播。我的任务是主要是晚自习辅导,每天检查作业。在微信群和钉钉上两头布置作业,在钉钉上批改。看起来任务不重。是的,比起白天上网课的老师,要轻松许多。我的网红主播老师们,无奈地诉苦:眼睛快瞎了……

从放寒假那天起,天天要检查作业,逐个批阅。在线等待。有的学生很不自觉,三番五次催促,还是交不上来。

一个散曲组织搞活动。我为了做好一个散曲录音,花费了三天功夫,到最后还是不满意,也就这样算了吧,该放就放。给学生们准备一期作文,从布置作文到反复修改再到发布公众号,花费了五天,最多的一篇修改了七遍。整整八天的时间就这样一溜烟地过去了。

作文花费的时间还算值了,学生和家长反映都很好,无意间把公众号转到一个QQ名师群,老师们反响也很好。

晚自习辅导要是认真起来,花费的时间也够多。基本上自从开学以后,再也没有整理过资料。可想而知,开学意味着什么,够繁重!

本来从放寒假以来,一个月的整理,累得够呛。头晕,坐在电脑前晕,躺床上还是晕,天花板在轻轻转动。只好干脆多休息。再加上鼻炎严重,呼吸都很困难,加重了累的感觉。

药也无法买到,问广东那家祖传中药秘方,那边说,快递到不了。那家中药很管用的,我在五一节用过第一天后,就畅通无阻感觉卸下千斤重担一般地舒服,从此再没有感冒。舒服感维持了半年多,谁知那个阴魂不散的恶魔在寒假里又卷土重来了。

门口的广济堂,以前就那么买就买了不用开处方,现在不行了。封大门前买的药有点少,只够六天,接下来就硬撑着。呼吸困难,干活困难,吃饭困难,入睡艰难。惹得脾气火爆,烦得要命,以至于满嘴火泡。痛苦得无以言说。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根治这种顽疾。

发现锻炼身体满有利于呼吸的,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坚持不下来。

(七)

2020.2.21  正月二十八 阴

说好的下雪呢?等了两天不见一片雪花,只是冷,只是阴。而我最不喜欢阴天,越是天阴越是呼吸艰难。前几天是大好晴天,我天天在太阳暖和的中午以前,坐在窗台前晒太阳。太阳照着我,我看着书。

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去年开始就发现,榆林的雨和雪比周围的县要少得多。绥德佳县都说下了很大的雨很厚的雪,榆林呢,只是敷衍一下下,刮一阵风,飘几片雪,做做样子,应应卯,就算交差。不腥不臊的,让人很不舒服。

每周两个晚上的晚自习,是要辅导的。批改作业在其它时间完成。

今晚有辅导。怕忘记了,提前设置闹钟,三点多响一次,六点多响一次。学校要求提前20分钟上场。我按照规定时间早早坐在电脑前,群里吼了一声,没人应声。等到七点时,才发现第一晚不是我,应该是英语,我是第三晚——我又抢了镜了。这记性不好,真是无可救药了。

再次上场是八点半。

忽然想起三十多年前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晚八点半”节目,那是我几乎每晚必听的一档,那时的女主播是雅坤。我非常喜欢她,信任她。当时我正在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里舌耕笔授,白天和一群孩子们打交道,夜里准时收听雅坤播音。那时,读书,听广播,就是最大的享受。听说普通话有修改版了,有些字取消了异读音,我却无从知道哪些字音有变化,就给雅坤写了一封信,后来竟然如愿收到了她的回信。是我敬仰的人亲笔回信,狂喜呀!我现在还能记得她告诉我,1985年12月27日,国家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你可以找找相关资料,比如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等等。那个时候我是多么热衷学习拼音,一旦掌握一个多音字就会欣喜得不得了——我从小喜欢语言文字,平时非常留意收集这方面的知识。

我的今晚八点半在钉钉开始,辅导的内容主要是状语后置,顺便讲了定语后置,结合现代汉语来比较学习。一个小时的互动,很快就过去了。非常顺利,学生积极参与,热烈响应。完毕,有学生私下留言:“谢谢老师,您今晚讲的特别好懂,感谢您[抱拳]。”便觉无比欣慰。

临近下课,我头晕得厉害。一个小时的晚辅导,在电脑前不停地打字,提问,解答,晕乎乎的。

二十年前练就的五笔打字功夫,这种时候派上了大用场,应付一群学生还不怎么忙乱。我骄傲!

(八)

2020.2.23  晴

7点开始晚辅导,辅导作文一节多,总标题是《抗疫, 不只是读书,还有成长》,继续进行情感教育。学生的表现真够好,全员参与。

上完晚辅导,开始整理发言内容,发言都在钉钉群,很不容易收集。费了好大劲,还没整理好,夜已经很深了。看到有学生问我要整理稿,只好先回应,还没整理完。明天还得继续了。

(九)

2020.2.24 正月初二 晴,中午16度

竟然不知道已经是二月二了。

出去买药,实在是受不了了,过敏性鼻炎,可恶!可恨!让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家伙。

外面很暖和,路还是脏格兮兮的路,天还是蓝格茵茵的蓝,崇文医院稀稀拉拉的几个人,问了声没有我要的药,于是折到人民路去。进了药店,问了药名,两种药都有。付款时,猛不防老板举着枪向我瞄准,我吓得后退一步,看见枪上有红火星,一问才知是测体温。原来就是这玩意儿呀。34度。拿药时,又听“呲呲”的响声,水星四溅,又是本能的后退,原来是给我手上喷消毒液。

一向不出门,外面的世界添了些变化,只是我不知道。

路上全程戴着口罩,症状就不偈家里那样严重,也许是走路这项活动的功劳吧。回来的路上,丝毫也没有发作,便觉快活。看来还是要出去走走。一回到家,马上就喷嚏连声,涕泗滂沱。

苦不堪言。

(十)

2020.3.10  晴

2月27日为中华书局校对整理了中华大藏经疑似部《敦煌宝藏》中的两部经——S.2169S.4000。中华书局没有底本,几番网上搜索无果之后,我向老师求援要来底本,是黄永玉主编,扫描版PDF,笔体不一,有的图片比较模糊,要辨识并不容易。我很佩服之前整理者的毅力,不知道要下多大的功夫才能完整地打印成稿。我之前曾经整理过一部经,中华书局有底本,网上也有现成的资料,可复制,容易对照着校对。

敦煌宝藏,总的印象,插图精美,但是经的文采却是不敢恭维,不知是否疑似之故。说实话,我慧根太浅,对于佛教,没什么兴趣。榆林大街上路过一处,常常播放佛乐,本来很平静,我一听到它,马上就心烦意乱。因此,做这活纯粹是为完成任务。其实,在网上搜索之时,看到一个佛学网站,有个QQ群,就加了它。群里的信徒真是虔诚,专门有一位天天在群里发大量佛经,其余人则静悄悄地,没有一人说一句闲话。网站和群里还免费发放佛经书籍。

抗疫,隔离,等待返校。3月4日开始注册个人健康动态查询,正好一周了。返校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今天是星期二,错以为是星期三(本周实行新课表),早早准备好晚自习,坐在电脑前看着七点一分一秒走近,感觉有点不对劲,幸好偷偷在小群里问了一声,才知我抢在时间前面赛跑了。好在群里问了,不然又要抢戏了。

疫情在向好转。心头的沉重渐渐减轻。不断听到人们出行的消息,朋友圈看到各种拍照。春天来了,瘟神是该退了。

“老祖宗留下的规律: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完于春分,灭于清明。千万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历次瘟疫都是按这个规律始终的;中国古老的历法历程一次次证明着这个规律。”   前段时间,群里传的,不知有没有道理。

3月10日下午3点半,随着最后一批49名患者从洪山体育馆走出,运行了35天的武汉市首个方舱医院——武昌方舱医院正式休舱。方舱医院,这一在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的特殊医院,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

截至3月10日18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932例,累计死亡病例3140例,累计治愈出院60235例,现有疑似病例349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