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认真写起字来,就没王羲之的事了,不愧是3000年一遇的妙人

 悠闲龙夫 2021-10-20

台湾有一个诗人曾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如果要有个名人一起旅行,那么我不会选李白,也不会选杜甫,我会选择苏东坡。

因为,苏东坡乃是3000年一遇的秒人。


事实也正是如此,苏东坡一生际遇颇为坎坷,几经生死,尤其是在他经历“乌台诗案”的巨大挫折之后,更体现出了一个“乐天派”的达观心境,当然,这样的一个千古大才,也有低落消极的时候,而也恰恰是这样的境遇,让他创作出了一件流传千古的书法名作。

公元1080年,这一年苏东坡45岁,乃是他被贬到黄州的第三年,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寒食节当中,他有感于自己的遭遇,写下了千古名帖《寒食帖》。


此作的内容是他的两首自作诗,写得精彩无论,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我们知道在中国书法史上有著名的“天下十大行书”,这十大行书的排序并不是以书法水平排序,而是水平相当的不同年代的作品。

而其中苏东坡的这件《寒食帖》则是将个人感情与书法的笔墨意趣融汇到极点的一件作品,大到整篇作品,小到此作的每一个字都饱含自己的感情表达,而当你真正深入到这种作品,你就能发现,此作乃是一件心随情变,字随诗变得极为精彩之作。


从开篇的第一行字,平铺直叙,书写状态还基本平稳,这时候的感情基本处于一种酝酿的阶段,诗句本身也是如此娓娓道来,“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字法的安排与点画的粗细对比较为平正,而到了下面几句“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情感状态逐渐发生的变化,东坡表面是在感怀时节,实际上乃是通过对外界环境气候的改变,来映照自己内心的萧索。

而这个时候,苏东坡的笔不自主的提按分明起来,在极具感情的字眼当中,墨色以及单字开始变得较为夸张,这种书写乃是心境的表达,并非刻意为之,这也是为什么高明的艺术品在创作完成之后,很难再“复写”的一个原因。


而写到了“春江欲入户”中的“欲”字的时候,字势倾倒而跳宕,大有扑面而来的意境,最后“但见乌衔纸”,这里的“纸”用笔拉得很长,而恰似寒食节当中,飞起的纸钱一般茫然无依。

最后一句“哭涂穷”似乎用尽了最后一分力气再书写,毛笔按到了最实处,而情感至此也宣泄到了极点,所以这几个字用墨最重,点画最粗,最后几个字乃是一种“觉醒”式的表达,气氛和情感在经过波折之后恢复到了一种冷静,所以这几个字又一次回归到了平正。

此作在笔法的精微独到和字法的变化奇崛方面,丝毫不输于书法史上的任何一件作品,也难怪被台北故宫奉为至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