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玉淇之乐 2021-10-20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宋]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作此词时,姜夔年约三十余岁。

“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是农历的丁未年。

“吴松”,即吴淞江。源于太湖,自今苏州吴江区东流,穿过江南运河,在今上海市汇入黄浦江。

“燕雁”,北方飞来的大雁。燕,春秋战国时的燕国,其核心地区为今北京及河北北部。

“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横跨江苏、浙江两省,大部分水域在江苏南部。

“商略”,本义为“商量”,这里引申为“酝酿”之意。

“第四桥”,故址在今苏州吴江区吴松江。桥下之水因特别适合烹茶而著称,见宋范成大《吴郡志·土物》。

“拟”,打算。

“天随”,陆龟蒙(?—881),字鲁望,号天随子,唐苏州吴县(今已废入苏州市)人。曾任湖州(今属浙江)、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于松江(今苏州吴江区)。朝廷以高士召,不至。嗜茶。不喜与流俗交,虽登门拜访,不肯见。常携书、茶灶、笔床、钓具,篷舟往来,时称江湖散人。见《新唐书·隐逸传》。擅诗文,有《甫里先生文集》。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二句,是说愿在第四桥边安家,与唐代高士陆龟蒙作邻居。

“今何许”,现在何处?谓陆龟蒙已经作古,无处寻觅了。

“阑”,这里指第四桥的栏干。

“怀古”,怀念古人,指陆龟蒙。

“残柳”,当时已是冬季,柳叶凋残,故称。

“参差”,形容柳条长短不齐。

本篇押用一部上去声韵,韵脚分别是“去”“苦”“雨”“住”“许”“古”“舞”。

唐代隐居松江的高士陆龟蒙,是姜夔平生所仰慕的先贤之一,屡见于他的诗词。除此词外,其《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十首其五曰:“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三高祠》诗曰:“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也都是途径陆龟蒙隐居之地时所写下的缅怀之作。

清人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对姜夔此词推崇备至:“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短章亦有不可及者。如《点绛唇》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凭栏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

自从陈廷焯发此议论,直至如今,学者多沿其说,以本篇主旨为“感时伤事”。其实,他们都把“今何许”误解为“今何时”了,殊不知此句是对上句“拟共天随住”的转折——我想和天随子陆龟蒙做邻居,可是,他今在何处呢?要之,只是思古人而不见的意思,实在与时事没有什么关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二句,用拟人手法,写傍晚云山欲雨景象,传神如活。

【附注】

宋金君卿《留应圣宫》诗曰:“葛张二老今何许,云外归来鹤一双。”

贺铸《题乌江东隆山邓氏亭》诗曰:“逋客今何许,空余接隐亭。”

郑刚中《故居》诗曰:“此梦今何许,随缘又一方。”

陈与义《夏日集葆真池上以绿阴生昼静赋诗得静字》诗曰:“梁王今何许,柳色几衰盛。”

冯时行《与诸友同坐梅下月雾凄清风琴泠然不类人世各联三二语醉归卧南窗下明日征所出语皆忘失不记因追赋古诗以补遗缺》诗曰:“三山今何许,仙游谅荒唐。”

朱熹《伏读云台壁间秘阁郎中盘谷傅丈题诗齿及贱名追怀曩昔不胜感涕辄次元韵呈诸同游计亦同此叹也》诗曰:“公游汗漫今何许,我病摧颓久自怜。”

薛季宣《子规恨》诗曰:“开门我见客,客子今何许。”

员兴宗《题山月水月二亭》诗曰:“故人今何许,白日仍西倾。”

赵希㯝《天屋歌为卢洪赋》诗曰:“君不见阿房结绮今何许,劫灰一丈漫秋雨。”

朱继芳《松泽西亭》诗曰:“船子今何许,泾流只似初。”

凡此“今何许”,皆“今在何处”之义,并可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