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公布,古都西安6项入选

 历史探奇 2021-10-20

2021-10-19 11:35

10月18日,时值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会上公布了一百年间一百项中国考古发现,为公众呈上了一道丰盛的考古文化大餐。其中,陕西作为文物大省收获颇丰,入选11项;其中,十三朝古都西安有6项入选,可谓实至名归。

百大考古发现陕西占11席

从1921年仰韶考古开始,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与汗水,一大批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不断被发现和发掘。

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组织开展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经过各地文物主管部门审核、专家提名,最终确定321项作为候选项目参加遴选推介,并从中选出了百大考古发现。

地域分布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涵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素有“文物大省”“考古大省”之称的河南与陕西分别有14项和11项入选,摘得冠亚军;河北、山东、湖北各有6项入选,山西有5项入选,北京、浙江、江西、湖南、甘肃各有4项入选。

年代分布

旧石器时代有5项入选,新石器时代有33项入选,夏商时期有10项入选,两周时期有15项入选,秦汉时期有16项入选,三国至隋唐时期有9项目入选,辽宋金元时期有9项入选,明清时期有3项入选。

随着中国考古学不断向纵深拓展,遗址格局的逐步清晰、历史文化内涵的日益丰富也同样反映在100个入选项目中。从类型上看,既有聚落、城址、陵寝、墓葬等类型,也有洞穴遗址、矿冶遗址、窑址、沉舰遗址等类型。

大明宫遗址博物馆 摄影©悦西安

这些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重要学术研究的成果,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中,陕西省11项考古发现成功入选,其中6项位于西安市,分别是:半坡遗址、姜寨遗址、丰镐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秦始皇陵、唐大明宫遗址。

值得一提的是,这100项考古发现中,由西北大学师生及校友主持的考古发现共有25项(新石器6/33,夏商3/10,两周7/15,秦汉4/10,三国至隋唐5/9),占百项发现的四分之一。西大考古可谓人才济济,为全国考古事业贡献了中坚力量。

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航拍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旧石器(5项)

北京周口店遗址

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

山西襄汾丁村遗址

辽宁营口金牛山遗址

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

新石器(33项)

河北武安磁山遗址

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

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

上海青浦崧泽遗址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

福建闽侯昙石山遗址

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

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

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

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

河南三门峡庙底沟遗址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

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

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

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

重庆巫山大溪遗址

西藏昌都卡若遗址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

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

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

夏商(10项)

江西新干商代大墓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河南偃师商城遗址

河南郑州商城遗址

河南安阳殷墟(含洹北商城、后冈遗址)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

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

新疆若羌小河墓地

台湾卑南遗址

两周(15项)

北京琉璃河遗址

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

山西临汾晋侯墓地及曲村-天马遗址

山西侯马晋国遗址

山东临淄齐国故城

山东曲阜鲁国故城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

河南洛阳东周王城遗址

湖北随州曾侯墓群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

陕西西安丰镐遗址

陕西凤翔秦雍城遗址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遗址

秦汉(16项)

北京大葆台汉墓

河北满城汉墓

吉林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江苏徐州汉楚王墓群

江西西汉海昏侯墓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

湖南里耶古城遗址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

广东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

广西合浦汉墓群

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

陕西汉长安城遗址

陕西秦咸阳城遗址

陕西秦始皇陵

新疆民丰尼雅遗址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航拍

三国至隋唐(9项)

河北临漳邺城遗址及磁县北朝墓群

黑龙江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河南汉魏洛阳城遗址

河南隋唐洛阳城遗址

陕西法门寺遗址

陕西唐大明宫遗址

甘肃敦煌莫高窟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

宋辽金元(9项)

内蒙古辽上京遗址

内蒙古元上都遗址

黑龙江金上京会宁府遗址

浙江杭州南宋临安城遗址及官窑遗址

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

河南许昌白沙宋墓

广东“南海I号”沉船

贵州遵义海龙屯城址及播州杨氏土司墓群

宁夏西夏陵

明清(3项)

北京明定陵

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窑址

四川江口明末战场遗址

西安6项考古发现入选“百大”

半坡遗址开启中国首次大规模聚落考古实践

半坡遗址发现于1953年春季,1954年-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石兴邦先生主持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发掘,发掘位置属于遗址的北部,发掘面积约10000平方米,房屋遗迹40多座,墓葬200多座,还有大量陶窑、窖穴等遗迹。出土遗物上万件,主体遗存的文化性质属于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距今约7000年—6000年。

半坡是中国境内首次采用聚落考古的先进理念大规模揭露的古代聚落遗址,在当时全国范围内树立了聚落考古的标杆,在世界考古领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958年,国家在半坡遗址上建起中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成为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该馆收藏各类文物180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4000多件,化石标本300余件,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和动物骨骼标本若干。人面鱼纹盆是半坡遗址出土文物中最为宝贵的文物,属国家一级文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创意灵感就来源于它。

姜寨遗址仰韶文化重大课题研究的典范

姜寨遗址位于西安临潼区,是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一处以仰韶文化遗存半坡类型为主的史前聚落遗址,距今约6700年,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我国二十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该遗址也是我国第一次全面揭露聚落遗址,成为仰韶文化分期、仰韶文化聚落与社会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的典范。

姜寨遗址的聚落可分居住区、制陶区、墓地三大部分,目前姜寨遗址已发现或发掘的遗存内容包括房址146座、墓葬685座、窖穴503个,窑址和制陶作坊4座,牲畜圈栏2处,中心广场1处,以及部分壕沟、路土痕迹等,出土文物5000余件。

丰镐遗址持续考古80多年成果丰硕

1933年,前北平研究院史学会的徐旭生、苏秉琦等在沣河沿岸开展第一次考古调查,开启了丰镐遗址考古的序幕,时至今日,考古工作历经了八十多年,已经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

仅以西周时期的遗存发现与研究成果而言,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初步确立丰镐遗址的区域分布范围,年代和性质;建立西周考古的分期断代标尺;确定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划分标准;发现大型宫殿基址与建筑区,铸铜、制骨、制陶等手工业作坊遗址,以井叔家族为代表的贵族墓地,多处青铜器窖藏等大批西周遗存,为全面掌握丰镐遗址地下遗存分布状况和聚落布局提供大量材料。

丰镐遗址作为第一个在西安建都的都城遗址,其聚落布局一直是考古工作的重心。2012年起,考古人员分别对镐京遗址和丰京遗址进行全面考古调查和大面积钻探,初步建立了丰镐遗址考古地理信息系统。并通过全面考古调查、空白区域大面积考古钻探,科学准确地确定了遗址四至和西周遗存分布范围,并确定的丰京遗址西周遗存的分布范围约为8.62平方千米。

汉长安城遗址65年考古汉长安城露“真容”

汉长安城作为西汉和新莽的都城,是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2014年,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被列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改隶中国社会科学院)设立考古队,对汉长安城遗址开展长期、有计划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80年代,对未央宫遗址进行了勘探、发掘,并在城的西北部勘探发现了横门以南的大型建筑遗址以及横门大街东西两侧用夯土墙围成的区域。

90年代,考古工作在多地展开,通过发掘了解到西北部手工业作坊区的内涵,通过勘探初步确定了北宫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勘探和发掘搞清了桂宫的基本情况......经过65年考古探索,考古工作者基本搞清了汉长安城的平面形状和规模、城墙和城壕的结构、城门与城内大街的形制、城内外水系的分布,以及未央宫与长乐宫、桂宫、北宫的范围和布局、武库的位置和建筑配置、西北部手工业作坊的种类等。以南郊礼制建筑为代表,城郊的面貌也逐渐清晰起来。

考古专家表示,汉长安城遗址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发掘和研究价值。同时,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也具有展示、传承历史文化传统的现实作用。

汉长安城各宫殿布局图 制图©悦西安

秦始皇陵“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版图”

秦始皇帝陵园又名“丽山园”,北依骊山,俯视渭水,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为宏大、埋葬最为丰富的一座大型陵园。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帝陵庞大陪葬体系的一部分,一号兵马俑坑于1974年发现,1979年建成保护大厅并对外开放,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在此后的考古发掘中,又在1976年相继发现了二、三号兵马俑坑。三座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总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坑内有真人真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7000余件,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坑内还出土有“剑、铍、矛、戈、戟、殳、弩机以及大量的箭镞”等青铜兵器多达4万余件,是秦时冶金技术之实物体现。

此外,象征“军备库”的铠甲坑、象征为秦始皇灵魂提供娱乐服务的陪葬坑、为皇室提供饮食服务的陪葬坑,以及象征秦帝国中央政权三公九卿中廷尉官署的陪葬坑陆续被发现。

除了内涵丰富的陪葬坑,秦陵地宫中的水银,模拟了秦帝国的版图,它彰显出秦始皇“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的追求,是秦始皇心系天下的象征,也是作为帝国皇帝对国家长久传承的企盼。

唐大明宫遗址考古为大遗址保护“撑腰”

隋唐都城长安城,不仅开创了整齐划一、秩序均衡的棋盘型的都城模式,而且在其规模、开发以及繁荣程度等方面,都体现出当时东方国际性大都市的气派。而地处长安城东北的唐代三大宫城之一的大明宫,则是唐代使用时间最长的政治中心,曾展现过“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

大明宫考古是从1957年开始的。第一个阶段是1957年到1962年,这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阶段,通过勘探和局部发掘,有了非常重要的大明宫实测图。第二个阶段是1963年到1994年,这个阶段考古工作主要是着重于发掘调查某一个宫殿或单元建筑的遗址,比如清思殿、三清殿等几个殿,以及翰林院等;第三个阶段是1994年到现在,这一阶段的考古主要是配合进行遗址保护、遗址展示,配合遗址公园的建设。

依据60多年的大明宫考古资料基础,及考古测定的数千个定点定位的数据,大明宫得以整体保护下来,建成了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明宫玄武门遗址 ©悦西安

©悦西安via汉唐网等

点击阅读原文

见证西安发展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

“黄河发展战略”出台,西安、济南、郑州将迎大发展

解决“卡脖子”问题,这些项目落地西咸意味着什么?

咸阳向北?礼泉撤县设区拟恢复“醴泉”古称

雨水“包月”背后,60年同期最多、刷新北方省会纪录

解码城市竞争力,西咸新区“落子”贸易大通道……

地铁四期安排!西安最新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启动招标

小学生增量、增幅全国第一,对西安意味着什么?

山姆会员店拟落地西安,2-3家门店选址何方?

陕西考古博物馆年内开放,“博物馆之城”呼之欲出

西安都市圈、第二机场...最新陕西国土空间规划公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