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台山南禅寺:第三个可以穿越回唐朝的地方

 木山远行 2021-10-20

南禅寺的夏天(照片@Edison.F)


第21期:南禅寺的菩萨

文 / Deva

图 / Edison.F

对南禅寺向往已久,

苦于交通不便一直未成行。

前不久终于得以拜谒。

没想到这处偏僻难找的所在,

竟有不少人慕名而来。

虽然南禅寺不再香火缭绕,

但这种冥冥中相通的精神力量,

似乎是跨越千年的传承,

让人温暖感动。

南禅寺有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位于山西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的李家庄。

始建年代不详,

重建于唐建中三年(782)

距今已有1235年。

宋、明、清多次修葺,

1973年又进行了复原性整修,

恢复了唐式殿宇出檐深远的浑朴面貌。


南禅寺是五台山最小的寺院。

但是她的大佛殿

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

被视为国宝。

殿内一根太平梁上的墨迹记载,

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

为唐武宗灭佛前(公元845年)的遗物,

这是五台山的一个奇迹。

北魏太武帝灭佛,

五台山出遭厄运。

不久,文成帝起,

北魏又开始复兴佛法。

到了北齐,五台山建寺“两百多处”,

当时“割八州租税以充香火之需”。

北周周武帝又灭佛,

五台山全境的寺庙拆毁。

隋文帝再兴佛教,

五台山进入新发展时期。

山门(左)和西配殿

初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

都提倡和重视佛教,

五台山进入全盛时期。

但不久,唐武宗开始灭佛,

在全国拆除寺庙4600多所,

小寺4万多座,

僧尼还俗26万多人,

史称“会昌法难”

在这次大规模灭佛运动中,

南禅寺因规模较小,

且处于台外土岗偏僻处,

才幸免遇难。

东配殿和山门(右)

大殿三间见方,单檐灰瓦歇山顶,

全殿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

共用檐柱12根,

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作用。

四周各柱,柱头微向内倾,

与横梁构成斜角;

四根角柱稍高,

与层层迭架、伸出的斗拱构成“翘起”。

梁、柱、枋的结合更加紧凑,

增加了建筑的稳固力,

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

整个大殿有收有放、有抑有扬、

轮廓秀丽、气势雄浑

古人常用“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来形容建筑的姿态,

用于大佛殿再贴切不过。

殿内塑像,保持着唐代原貌,

17尊(被盗3尊)塑像分布在一个

长8.4米、宽6.3米、高0.7米的佛坛之上,

主像毗卢遮那佛端坐在须弥座上,

手势禅宗捏花印。

左右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合在一起便是“华严三圣”

佛坛四周的壶门上,嵌有砖雕,

上面刻有花纹图案,

还有铜钱,山羊、武士等等。

胁侍菩萨、阿难、童子

这组塑像中,

最能体现唐代风采的就是胁侍菩萨。

在魏晋雕塑充满智慧与精神性的风格之后,

隋唐开始致力于表现体积和动态。

形象上五官明媚、精神充沛、丰腴饱满,

体态上扭动呈S型

力与美、动与静完美融合,

流露出大唐的盛世气象。

那是个肉体与精神都获得极大解放的时代,

佛像渐渐走下神坛,步入人间。

文殊菩萨、胁侍菩萨

胁侍菩萨、獠蛮、普贤菩萨

从艺术风格上来看,

南禅寺彩塑更接近莫高窟盛唐时期作品,

尤其是胁侍菩萨和护法天王,

形体曲线更加自由飞扬,

佛光寺菩萨的形体则略显呆板。

这种变化体现出的正是

大唐在一步步走向衰落。

胁侍菩萨、护法天王

迦叶、胁侍菩萨、童子、獠蛮

莫高窟45窟菩萨(盛唐)

五台山佛光寺胁侍菩萨

赵朴初1978年游五台山时,

曾在《五台杂咏》中说到,

“二唐寺,瑰宝世间无,千劫何缘存象法,

明时自不失玄珠,沉晦庆昭苏。”

两寺指的是南禅寺和佛光寺,

他们都是唐朝建筑。

南禅寺比佛光寺早75年,

但佛光寺大得多。 

当年梁林二人寻找佛光寺,

与南禅寺擦肩而过。

经历了沧海桑田,

千年静默的佛像却在1999年

遭受了历史上最大的厄运。

盗贼潜入寺院,拘禁管理员,

搬走了两尊供养菩萨和

文殊菩萨的狮奴,

并且凿开主佛的胸口偷盗里面的装藏。

此案至今未破。

这时你再看第二张彩塑照片,

就会发现佛祖胸口的异样,

那是修补盗洞留下的疮疤。

被盗的供养菩萨

为什么南禅寺是

第三个可以穿越回唐朝的地方呢?

第一个是佛光寺

第二个是天台庵

接下来还可以去哪里穿越回唐朝呢?

我们慢慢揭晓。

离开时,风渐起,天欲雨,

松树飒飒作响,

声音清澈动听。

此生也许只与你一面之缘,

唯愿千年后,

你的真容仍被世人瞻仰。

再见了,南禅寺!

The End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